在现代社会中,未成年人的游戏消费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最近,一则关于12岁男孩充掉父亲救命医疗费的新闻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据报道,这位12岁男孩沉迷于手游,并在不经父母同意的情况下,使用父亲的银行卡充值了大量的游戏道具,导致父亲的救命医疗费用被耗尽。这个令人心痛的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未成年人游戏消费问题的反思。

面对这样的情况,一些人认为不应该退款给这位男孩,以让他真正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和后果。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承担自己行为造成的后果,才能让他真正懂事。

然而,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将责任完全推给这个12岁男孩。作为家长,他们有责任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和监管。他们应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教导他们如何理性地使用金钱,并设定合理的消费限值。此外,游戏提供商也有责任加强对未成年人游戏消费的监管和控制,提供更加明确和详细的退款政策,并通过技术手段帮助家长管理孩子的游戏消费。

退款是否给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在这个案例中,可以考虑给予部分退款,并与家长进行深入的沟通和教育。同时,也要加强对这位男孩的引导和教育,让他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最近,又有一个孩子往手游里充钱,用掉的还是父亲的“救命钱”。

据极目新闻报道,四川省自贡市一位12岁的男孩在游戏里花掉了自己父亲的救命钱。

原来,该小男孩的父亲今年因脑瘤晚期入院治疗,他12岁的小儿子黄某勋放假后,在医院来陪护。期间,孩子用父亲的手机玩游戏,为了通关,他屡屡往游戏中充值,共计花费385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千多块,对于正常家庭来讲可能不算什么,也许就是周末一家去周边玩的一趟花销,也许就是孩子参加个短期夏令营的报名费。

但是这家人情况实在特殊:男孩的母亲早逝,父亲靠着做泥工养活两个儿子,家庭条件非常差,父亲住院的医疗费用一部分是医保报销,另一部分则是亲友们无偿捐赠的。

而这3850元,实际上就是男孩父亲的救命钱。

之后,男孩的大伯向游戏平台提出退款申请,希望能退回一部分费用。在媒体的帮助下,该游戏平台核查了相关事实,考虑到当事人的特殊情况,决定将男孩的充值消费全额退款,金额为3850元。

总之,在12岁男孩充掉父亲救命医疗费的事件中,我们看到了未成年人游戏消费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家长、游戏提供商和社会各界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制定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未成年人游戏消费问题。

首先,家长应该承担起教育孩子正确消费观念的责任。他们应该与孩子进行沟通,教导他们如何理性地使用金钱,并设定合理的消费限值。同时,家长也要加强对孩子游戏时间和游戏内容的监管,确保他们能够健康地参与游戏活动。

其次,游戏提供商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游戏消费的监管和控制。他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如家长监护功能、消费限额等,帮助家长管理孩子的游戏消费。此外,游戏提供商还应该提供更加明确和详细的退款政策,以便家长和孩子能够更容易地申请退款。

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应该加强监管和立法,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和规定来保护未成年人在游戏消费方面的权益。他们可以与游戏提供商、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合作,制定更加严格的规定,并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游戏消费问题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开展家长和学生的培训活动,提高他们对游戏消费风险和后果的认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未成年人游戏消费问题,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权益。

近些年,类似的事情其实非常多。

比如四川绵阳北川县的一个小男孩,在7年内往游戏里充值近10万。据了解,该男孩从3岁开始充值网游,直到7岁才被父母真正地重视起来,多年攒下的钱都变成了游戏装备。经过申请后,游戏平台退还了一部分费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瓦店镇一名13岁的学生,由于疫情在家用手机上网课,结果迷上了一款游戏,也是为了买装备,她用爸爸的手机先后充值了7000多元。

在今年7月,四川省绵阳市的一名大爷来到派出所向民警求助,原来他12岁的孙子在家中使用其手机玩游戏时,偷偷向游戏平台充值了7000元,而7000元是他辛苦耕作卖玉米攒来的生活费。之后,民警联系到游戏平台,平台返还了孩子充值的款项。

近些年来,类似的小孩充值网游的事情越来越多,网上经常会看到家长毫不知情,孩子游戏充值数目不小的费用,最后游戏公司担责退款的新闻。

这会让家长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潜意识中形成孩子不懂事,公司必须把钱退回来的想法。

确实是,相关法律法规也在努力规范游戏里未成年用户的管理。根据国家颁发的《文化部关于规4102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游戏的登录需要实名认证,比较热门的竞技类游戏不进行实名登录无法进入游戏,更别谈充值。

还有《民法总则》规定,“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一律无效,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也就是说,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无论用多少钱充值游戏都属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可以要求退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实际上,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充值金额和自己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不能要求退还,不相适应的可以要求退还。

那些孩子12岁了充值玩游戏,还必须要求游戏平台退还钱款的,其实并无法可依。平台愿意退,多是出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上文中家庭条件实在困难的自贡男孩和绵阳男孩。

每次出事,家长总有各种理由让平台担责,或是责怪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

但问题在于,上文提到的两个家境贫寒的孩子,已经不是7、8岁完全不懂事的年纪了,读书早一点的,12岁都上初中了。说好的穷人孩子早当家,一个却在濒死的父亲病床前玩掉父亲的救命钱,一个悄悄充掉爷爷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出来的生活费。

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或许根本不是三言两语的说教能教育好的,平台还出来退款兜底,也很难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到底错在哪里。

希望以后的游戏平台能硬气一点,8岁以上的未成年消费也不退款,教一教这些孩子什么叫“自己做的事自己承担”。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法指导阿伟”,内容为作者“法指导阿伟”原创,内容涉及的相关法律条款均可自行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