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为付费内容,前1/2免费阅读

在那个不甚明亮的医院走廊尽头,陆勇像一尊失去光泽的雕像,无声地坐着。四周的喧嚣似乎与他无关,他的目光空洞而迷茫,仿佛在寻找生命中突然失去的那部分。

陆勇,这个名字在江苏的商界曾是个闪亮的标志。他的公司,专注于纺织品的出口贸易,是当地的骄傲。他的生活,像一幅完美的画卷,家庭美满,事业有成。然而,一纸医院的诊断报告,就像一把锋利的刀片,残酷地切割了他的平静生活。

2002年的春天,陆勇被确诊患有白血病。这个消息,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打破了他平静的湖面,掀起了滔天巨浪。

当时,面对白血病,就像面对一个无解的谜。医学的局限性使得这一疾病几乎成了绝症。陆勇面前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是期盼奇迹般的骨髓移植,但等待的过程,往往是漫长且没有希望的;二是选择昂贵的格列卫,这是一种新的希望,但其代价之高昂,足以让普通家庭望而却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个年代,24,000元人民币的药费,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天文数字。它等同于北京二环内一小块精致住宅的价格。然而,这只是生命的月租费,而非买断。

陆勇的挑战不仅是与病魔的斗争,更是一场心灵的抗争。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疲惫和挣扎,每一次的药物采购,都是对家庭经济的巨大考验,对个人意志的极限挑战。

在那个昏暗的走廊上,陆勇不仅在等待医生的召唤,他还在等待着命运的回答 —— 是继续坚持下去,还是放弃?每个呼吸都重若千钧,每个瞬间都充满了未知。

在那段艰难的岁月中,陆勇虽然拥有一定的家庭经济基础,但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他的财力也显得捉襟见肘。格列卫这种救命药物在两年内就让他耗费了接近70万元。即便作为一名企业主,这样的开销对他来说也是沉重的负担。他甚至考虑过把自己辛苦经营的纺织厂卖掉,以应对这无情的经济压力。

到了2004年,陆勇在互联网上创立了一个专门为白血病患者设立的交流群组。这个群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他们在群里分享彼此的故事,互相鼓励,共同对抗这场病魔。在这里,陆勇听到了无数关于生与死的故事:有的人为了购买昂贵的药物,不得不卖掉房产,有的家庭因此陷入经济困境;更有一些患者无法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和对家庭的负担,选择了绝望的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群体中,陆勇看到了人间的苦难和坚韧。他为他们感到痛心,同时也为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正当他在绝望的边缘徘徊时,一则消息如一道曙光划破长夜。他在一个论坛上得知,印度有生产格列卫仿制药的消息。这个消息犹如一剂强心剂,激起了他心中的希望之火。

尽管陆勇清楚,这些仿制药在国内并不合法,购买和使用充满了法律风险,但当生命悬于一线时,他已无暇顾及这些。他的家底已经几近耗尽,生存已经成为了唯一的追求。

在权衡之后,陆勇决定冒险一试,开始尝试这些来自印度的仿制药。这不仅是对生命的挑战,更是对命运的反抗。

面对生死抉择的关键时刻,陆勇清楚,一旦决定引进印度的仿制药,他将不可避免地涉足法律的灰色地带,甚至可能背负走私的罪名。然而,在生命的天平上,这些风险已被他置之脑后。他更加迫切地需要一线生机,以及为自己和家庭减轻沉重的经济负担。

凭借多年从事出口贸易所积累的经验,陆勇对国际旅行和交流并不陌生。他流利的英语沟通能力,成为了他的一大助力。2004年,他搭上了前往印度的航班,踏上了寻找救命药的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印度的药品市场对于陆勇来说充满了挑战。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仿制药品种繁多,价格参差不齐,让他难以辨别真伪。陆勇并没有轻易放弃,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药品的包装找到了生产厂家。经过一番周密的沟通和调查,他终于确认了药品的真实性。

最终,他以每盒三千元的价格购得所需的仿制药,虽然这个价格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低廉,但相比原版格列卫的高昂费用,已大为减轻了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