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造车热”一直在持续,但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生产资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为造车新势力中最早的一批造车者,如今,蔚来终于可以独立造车了。

12月4日,蔚来汽车出现在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中,这也意味着,蔚来汽车终于获得了汽车生产资质。

工信部网站车辆生产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显示,企业名称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为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目录序号为214,这一序号对应的也正是《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企业申报车型公示详情中的目录序号。

截至目前,“蔚小理”三家主流造车新势力终于都拿到了造车资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造车,从代工开始

企业想要成为新能源车的“正规军”,需要获得“双资质”。

这两张资质,一张是国家发改委颁发的资质,需要符合国家发改委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获得资质后车企需要满足两年建厂、三年销售的要求;另一张是工信部颁发的资质,要求企业满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

造车资质问题一直困扰着新兴车企。

造车新势力取得生产资质的方式有三种:与有资质的车企合作代工、收购有资质的企业、自己独立申请资质,其中独立申请资质时间周期相对较长。

2018年,理想汽车以6.5亿元收购了力帆汽车100%的股权,从而获得造车资质以及力帆的工厂;2019年小鹏汽车开始在广东肇庆自建工厂,2020年,小鹏汽车以12.5亿元收购了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从而获得生产资质。

在此之前,蔚来的车型是由江淮汽车代工。早在2016年5月,江淮汽车正式与蔚来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了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

此后八年时间内,蔚来汽车一直依靠江淮汽车代工,这也使得蔚来汽车车尾一直挂着“江淮汽车”的标志。

尽管代工模式能节省一大笔自建工厂费用,也有利于量产车尽快上市。但与此同时,选择代工模式意味着需要支付大量额外费用。

以蔚来汽车为例,根据其财报,2018-2022年分别向江淮汽车支付代工费用约2.23亿元、4.41亿元、5.32亿元、7.15亿元及11.27亿元。据了解,在与江淮汽车合作时,蔚来汽车要负担相关员工开支,摊平江淮汽车运营成本,支付相应代工费。

从蔚来产品和生产来说,蔚来汽车成功拿下工厂和造车生产资质,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撕去“贴牌汽车”的标签。

蔚来动作频频

生产资质的解决,让蔚来未来的造车之路更为顺畅。

数据显示,蔚来11月共交付新车1.6万辆,同比增长12.6%;2023年1-11月,蔚来共交付新车14.2万辆,同比增长33.1%。不过在此之前,李斌曾表示,蔚来2023年的全年销量目标要做到同比翻番。按去年12.25万辆的全年销量来看,2023年蔚来的年销目标是24.5万辆。但目前来看,其实际销量相比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

不过在经历了销量低谷之后,蔚来近期动作频频,不仅获得了生产资质,还与多家车企在换电业务方面达成了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过去的11月份,蔚来先后与长安汽车、吉利汽车达成了换电业务的战略合作。蔚来方面还表示,之后还有数家企业加入蔚来的换电生态。

蔚来目前是国内最大的电动汽车换电站运营商,但是服务对象却仅限于自身品牌用户。截至11月18日,在全国累计布局换电站数量已达2103座,目前蔚来仍然在不断投入,以兑现年初宣布的千站建站目标,并进一步扩大在换电领域的领先优势。

11月21日,蔚来汽车宣布与长安汽车达成换电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建立换电电池标准、建立换电体系、建立电池资产管理机制、换电产品预研四个领域展开合作。

根据协议,双方将联合推动建立换电电池标准,在统一的电池包标准基础上,长安汽车将与蔚来汽车联合研发可换电车型。

11月29日,蔚来控股有限公司(“蔚来”)又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控股”)与在杭州签署了换电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换电电池标准、换电技术、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及运营、换电车型研发及定制、电池资产管理及运营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蔚来在市场触底后,如今各项业务正迎来全新的局面。2024年,蔚来或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