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吃相也太难看了,连税都算计了!”

在彩票市场上再次中出令人匪夷所思的单注倍投5万倍揽获2.2亿元这种近乎清空奖池的惊天大奖后,特别是当传出单注奖金只有4475元领奖人连税金都不需要缴纳时,舆论被彻底引爆,网友直言算计的如此精确暴露了吃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纵使舆论沸腾,无论是官网释出这一投注“触发最大返奖总额风险控制”消息的中国福彩,还是对媒体确认“如果到时候兑奖人来的话,应该会有一个通告的”的江西福彩中心,应该说都是常规操作,并没有针对这次大奖有什么特殊动作。

期待中的中奖者尚未现身,但媒体已经开始引述彩票店主的说法报道称,多名彩民确认认识那名中奖彩民,还说他“之前买彩票亏了不少,但还经常买,翻倍的买”。更进一步的信息确认,这名彩民是在当地两家彩票店购买,选的都是同一组数字,分别投49250注和50注,共花费10.35万元。

说实话,彩票在中国出现30多年来,特别是2003年第一个全国联合销售的电脑福利彩票“双色球”开始在全国发行以来,围绕着大奖的争议就从未中断。以本次引发争议的南昌2.2亿大奖而言,下注者在两家彩票店出票的剧情之前就曾多次出现,去年10月21日,广西一位男子独中40注福彩双色球一等奖揽获2.19亿奖金,中奖彩票在两个彩票站点的投注间隔只有24秒,被指不符合逻辑。同样的情况更早之前还在北京和辽宁铁岭出现。

比起彩票店老板口里“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中奖方式”的福彩“快乐8”玩法,奖金更高争议更大的巨奖还得说是福彩的双色球和体彩的大乐透,动辄上亿的大奖都是出现在这两种玩法,只是,在“保护中奖者隐私”的名义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超级大奖都只是一直听说过有,但谁也没有见过。

毫无疑问,彩票大奖争议的根源就在于中奖者信息的不透明,每次出现单注倍投的创纪录大奖,得主是谁,是男是女没人知道,留给公众的除了一连串得不到解释的质疑和数字之外,可以说一无所知。

不知道中奖者任何信息的直接后果就是公众无法展开有效监督,在保密条款的加持下,彩票发行机构名正言顺的拒绝信息披露,对公众知情权完全忽视。

2012年,北京一彩民揽获110注双色球头奖创下的迄今为止5.7亿最大奖,面对争议,福彩中心不仅公开声称不掌握中奖者信息,还霸气的撂下一句“兑奖已结束,不会再就5.7亿元衍生问题做回复”,只留下疑惑的围观者独自凌乱,这种霸气就来自过于倾向行业管理的现行行政法规《彩票条例》。

任何一个行业,阳光都是最好的防腐剂,运行机制不见阳光,或者有选择地见阳光,行业的公信力就无法树立,而在我们的现行社会中,唯独彩票行业是个例外,十几年发展下来,在透明和公开方面毫无长进,加之舆论环境的退化,比起当初专业媒体动辄以专题形式持续关注大奖争议的监督力度,时下对彩票行业的质疑更多只是散见于网友的个人举动,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以至于网友戏言,用一句话形容现在的彩票行业就是,“虚构一个不劳而获的人,去忽悠一群想不劳而获的人,最终养活一批真正不劳而获的人。”在我看来,对于彩票行业来说,公正公平公开永续发展的基石,面对动辄几亿资金的大奖去向,简单一句“个人隐私”就将彩民打发了,显然不能建立起公众对彩票行业的信任度。

只有让公众和彩民切实了解到大墨镜、大口罩乃至熊猫头罩背后那一个个具体的中奖人是谁,只有让彩票行业照进阳光,才能让彩票不再成为一些腐败分子的提款机。当然,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来围绕彩票大奖的争议,从来没有得到过证实或者证伪,但这并不能消除公众的疑虑,每一个彩民都应该享有公正和知情权,他们所花的每一分钱,他们捐出的每一分公益资金,都不应该被阳光抛弃。

谁也无法确凿给彩票大奖下一个肯定结论,但透过一些蛛丝马迹我们还是能够印证很多猜测,说起来,这些年彩票行业的最大不透明恐怕还不是大奖流向,而是彩票发行机构原领导层贪污的“具体金额”。

针对“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14名领导贪污1360亿元”的传闻,2018年11月,媒体引述有关部门说法称这是谣言,但同时又特别强调“具体数据尚不便向社会公开”。即便有关机构掷地有声的表态“谁要是敢打彩票资金的歪主意,一律严惩不贷,坚决斩断伸向福彩领域的‘黑手’”,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关于“具体金额”仍旧是一个迷,想必,这个“不便公开的具体数据”一定是我们这些普通人难以承受的量级。

以管窥豹,对于那些只是听说有却谁也没有见过的大奖,你说我们到底该不该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