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巴黎圣母院突遭大火,其标志性的塔尖也被完全烧毁。当时,很多人都觉得,按照法国人的调性,这辈子别想再看到塔尖复原了,因为这将是一个世纪大工程。也有不少有网友评论说,法国早晚一天会找中国来修,没想到一语中的了。

眼下,距离巴黎奥运会还有半年时间,巴黎圣母院的修复也进入了冲刺阶段,为了能在奥运会开幕前重新开放,一直秉持着宁可饿着肚子,也不加班的法国人,终于开始着急了,而且还上起了夜班,天空被现场电焊的火光照着犹如白天一样。

据悉,这次修复共动用了上千名技术人员和文物修复专家,就连需要的零件也是分往各地制作好,然后直接送到巴黎组装,调动了法国全部的生产线。从外面来看,塔尖的修复进度确实突飞猛进,就好像看到习惯了摆烂的人,一夜创造了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修复现场灯火通明】

就像法国大文豪雨果当年写《巴黎圣母院》的时候,签了合同两年后还一字未动,直到收到了出版社的最后通牒,才硬是逼着自己半年就写完了这部史诗级巨作。就在外界本以为法国人终于支棱起来的时候,结果发现进行修复工作的,是他们专程请来的中国基建队。

但有一说一,法国在这件事上,其实还是有计划的,只不过之前一直在计划。

当时在火灾发生的时候,法国总统马克龙就决定,要重建巴黎圣母院,并在全球寻找有修复专家,参与到这次重建工作中来。此后,很多国家都对巴黎圣母院的结构进行过扫描,虽然图纸上画出来不成问题,但是材料、技术和资金却又成了拦路虎,让别国不敢轻易下手。

巴黎圣母院受损最严重的部分,一个是木质结构的屋顶,一个就是圣母院的玻璃,另外教堂内部的文物也被熏黑,清理起来十分困难,连壁画都要重新绘制。而这个屋顶,也是修复中最难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燃烧中的巴黎圣母院】

一方面,需要先找到合适的足够多的木材做挑梁,一方面,还得计算精确地承重。包括在火灾中残留的下来的部分,也得确保是否有裂缝,才能保证修复后的建筑能度过漫长时间的考验。整个流程下来,估计要8到10年才能修复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等到好不容易定下了修复方案,环保人士不干了,因为大量的木质材料,至少需要伐1000棵橡树。同时,屋顶也需要铅制材料制作,可能导致大量的铅污染,要实现在夏季奥运会之前重新开放的目标,挑战还不少。

最终,马克龙还是把希望寄托在了中国身上,正式向中国发出邀请,请中国文物和技术专家出马,所以我们才能在现场看到中国基建队。对于这一幕,中国网友的评论也十分和气,认为这是对守护全人类文化遗产的价值认同,也是对中华文化绵延和传承的自信和底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塔尖已初见雏形】

中国文化能传承下来,离不开文物修复师的贡献。比如之前的热播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就讲述了很多历史瑰宝重现真面目的过程,不管是多碎的瓷片、还是一碰就破的大家名作都不在话下,实力不容低调。

事实上,自从巴黎圣母院着火后,中法两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人员就开始互相通信,商量怎么合作。一方面,中国在修复受火灾影响的古建筑,尤其是木质结构的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可以为巴黎圣母院的橡木屋顶提供建议。

另一方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国内的其他院所在用传统材料、现代科技修复石质文物方面也有很好的实践经验,对法国巴黎圣母院的修复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而中法都是拥有灿烂历史的国家,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互鉴不仅是技术和专业的交流,更是文化与审美的互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兵马俑挖掘现场】

最重要的是,我们除了有专家,连基建也不在话下。从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出,巴黎圣母院四周搭满了脚手架,布局整整齐齐,不仅有质量,更有速度。毕竟,我们可以在19天建起57层大楼,也能在48小时完成三元桥换新,还能把白鹤滩水电站建在峡谷,找中国算是找对了。

当然,这也得益于法国秉承独立外交的理念,不随波逐流,不盲从大国,而是根据自己的利益和价值观做出判断和选择。这种独立外交的传统,使得法国在世界上赢得了尊重和影响力,也为法国与中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让中国基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巴黎圣母院是巴黎的灵魂,它的复兴也是巴黎的复兴。我们参与了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不仅是展示了中国的技术和工艺,也是表达了一种信念,人类的文明遗产,需要人类共同保护。“世界破破烂烂,中国修修补补”,可以说巴黎奥运会能办成,有我们的一份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