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都知道,沟通是人们日常行为当中最为基础的能力,沟通能力越好的人,人缘越好,做起事来也会事半功倍。

在职场中,沟通可以说是每个职场人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

沟通,按信息流动的方向来分,可以分为向上沟通、向下沟通和平行沟通。

那么,在这三个方向上,我们具体应该如何做才能让沟通更顺畅呢?

01、向上沟通要敬

在向上沟通中,“下”应是主体。

以下属与上司进行沟通为例,下属经常要汇报、请示、建议,甚至犯错误以后要辩解,这都属于向上沟通。

在向上沟通时,下属应该谨记“上下”观念,不可以下犯上,当然也不必奴颜婢膝。

下属应该安守本分,小心自己的言行,让上司感受到尊重,否则上司只好摆出上司的架子,下属反而觉得没有面子。

有些下属,上司稍微对其客气些,便得意忘形,没大没小起来,弄得上司不得不摆出高姿态。

最好的办法是,表现得不卑不亢

太“亢”,会使上司的面子受损,上司真要还以颜色,吃亏的还是下属 ;太“卑”,上司会觉得这个下属太无能,靠赔笑脸混日子。

下属不能让上司感到功高震主的威胁,也不能让上司觉得自己无能。

有时候,下属与上司的意见发生分歧时,下属应该合理地坚持,才能树立信用。

否则,上司一说“不”,下属就见风转舵,只会给上司留下不可靠的印象。

即使坚持自己的想法,也要先肯定上司的意见,再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问题,反过来请教上司。

当然,也不能过分坚持,否则就成了顶撞,上司以为下属在挑战他的权威,难免会以势压人,容易伤了上下级的和气。

当出现严重分歧时,下属最好不说话,显出一直在深思的样子,上司自然看得出来,但是下属不要说出来,等上司让说时才说。

意见相同时,要给予热烈的回应,不要说“我也这么想”,上司会以为你是随声附和,最好说 :“我想了许久都没有想通,原来这样最好。”

打开上下级言路的最好方法是让上司感到下属心中有他。一些企业老板毫不隐晦地说,他们最重视下属心中有没有老板。

如果你能让上司感到你心中有他,你说的话他就会听得进去,因为他觉得你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他着想的。

相反,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你提出任何意见,他都会怀疑你的动机,也就不容易接受你的意见。

02、向下沟通要平

向下沟通时,“上”应是主体。

要想沟通顺畅,上司要降低自己的姿态,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使下属畏惧,产生不愿意沟通的反感。

中国人重视身份地位,所谓的“大人不计小人过”,就是“大人”不愿意放下身份去同“小人”斤斤计较。

所以,越是位高权重的人,越会表现出平易近人的样子,同下属说话的时候就如同仁慈长者,多数是谆谆教导的口吻。

凡是那些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咄咄逼人的上司,一般是火候没到,还不懂得中国人的“为官之道”。

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骁勇善战。他自幼家贫,没有读过书,吴王孙权常劝吕蒙多读点书,但是吕蒙以军务繁忙为借口推脱。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并没有指责他不学无术且不听劝告,而是说 :“你说事多,难道还多过我吗?我常常抽时间读书,感觉受益颇多……”

经过孙权的劝导,吕蒙终于发奋读书,这才有了“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成语。

03、平行沟通要礼

对上沟通、对下沟通,彼此之间都会保留三分的礼让空间,比较容易找到合理的平衡点。

平级之间,大家一样大,很容易产生“谁怕谁”的心态,对沟通十分不利。

中国人其实谁都不服谁,当大家处在同等地位的时候,这种现象更明显,甚至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引起他人的不满。

比如,你说“听我说”,别人会想 :“别自以为是了,凭什么听你的?”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进行顺利的沟通,要先从自己做起,尊重对方,对方才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

中国人是讲交互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你尊重对方,对方也自然会尊重你,这样才方便沟通。

沟通的时候要以真诚的心去交流。

中国人疑心比较重,稍不留神,就会触动其怀疑的神经,一旦中国人产生疑心,你说什么都没有用,因为他什么都不会相信。

中国人说“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不要以为中国人太决绝,这只是小心谨慎的表现。

千万不要存心占便宜,也不要设陷阱存心让别人出丑,中国人很怕吃亏,吃过一次亏后,就不愿再和你打交道。

所以,建立“和我打交道,一定不吃亏”的信用,增强大家对自己的信任感,才能方便沟通。

明白了这些沟通的道理和技巧,然后在实际生活和工作当中去运用,慢慢地你就能越来越顺畅地跟人打交道。

这个过程并不简单,需要一点一滴去改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才能真正形成属于你自己的一套处世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