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文/杨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①塔川寻秋

每年的秋季,我都会有一次寻秋之旅,沿着秋的脚步,把最美的秋色写入画中,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站,就是徽州的塔川,塔川秋色是全国最著名的四大秋色之一,这是因为塔川所独有的,伴生在徽州古民居与山水中的“乌桕”树别具韵味。

乌桕是我国古老树种,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乌桕树的枝杆形状,有如龙爪很有艺术美,枝条舒展开阔苍劲有力。每年秋天,乌桕树叶开始由青绿变浅黄,由赤金变暖橙,由浅红变深红,在一棵树上就有着丰富的色彩变化,秋日暖阳下热情胜火,灿若云霞是喜欢色彩人的最爱。

我喜欢乌桕树的自然之美,虽然每年在不同的季节去过很多次的塔川,但仍然有常去常新的感觉,因为大自然的变化,每一年都会给你不同的新奇与惊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南宋诗人杨万里《秋山》曰:“乌桕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可见,乌桕树之美,在古代也是非常令人称赞的,如今在这片被时光凝固的土地上,一场美丽的盛宴,每年都会如期而至的上演,况且在这个承载着徽州文化精髓的地方,汇集了徽州众多著名的文化景点,西递、宏村、屏山、南屏、九都等等。

如今这些地方也都成为塔川赏秋的重要目的地。这里不仅自然山川风景秀美,更是因为有徽派建筑,以及依山而建的农田点缀,增加了独特的人文与生活气息,使的秋色之美更加的韵味悠长,成为一个诗意绵延,历史悠久的胜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每年的塔川秋色,我都是十分的关注,因为我的画院在宏村,距离塔川也很近,我曾在秋的季节里,在塔川生活过一段时间,还曾遇到过秋叶正红,半夜却又下起了小雪,伴着小雪的塔川秋色是可遇不可求的,至今想起仍然念念不忘,所以每年的塔川寻秋,成为一年中的重要选项。今年的塔川秋色虽然寻的有点晚,却也还是成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想看到好的秋色,是完全靠老天的赏赐,今年的徽州塔川,最为经典的乌桕树叶子大都数已落了,且今年因为天气的原因,乌桕树叶并不是很红。但是大自然总是不辜负赏秋之人,塔川周边的山峦上仍然是层林尽染色彩缤纷,不同的落叶树,还是呈现出斑斓的色彩,偶然也会有一两棵顽强的乌桕,绽放出似火的红色,把大自然最美的面容呈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类寻秋之人扛着长枪短炮,在这最能代表中国水墨意境的地方,找寻醉美的秋色与人文之美,青瓦白墙的檐下屋,因为秋色,而又多了些许的画意,即使平常的山路上、曲巷中,时不时会别有洞天,展现出令人惊艳之美,每一个寻秋人都会因此而陶醉,这时即使不是归园田居的诗人,一生也有了归去徽州秋色烟云里的满足。

每个人都在秋日暖阳中晒的一身诗意,早出晚归不知疲倦,相互之间,喜悦之情更是溢于言表,我也顾不了那么多,拿起画笔随便坐下,便是一幅绝美的徽州秋韵。这不正是“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山水间”,如此美好的大自然怎可辜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② 山乡秋韵

秋季的天气有时会暖和的让你难以相信,特别是已经快到了小雪时节,白天却有20多度,但有时一夜间能够狂降十几度,但这个时候的大自然,会给你感觉别样的风情,对于喜欢写生的我来说,很容易产生写生的冲动,但写生还要看老天爷的脸,想要较长时间的外出写生,相对是比较难的,因为天冷并不适宜写生,画画是一件快乐的事,一定要有比较舒适的环境与场景,所以只能看好天气才能成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在我生活的皖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现代的城市发展有时候跟乡镇,只是一片树林、田野的间隔,我经常想那些离视线非常近的自然乡村,很快都会逐渐的消失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这也不免让我有留住乡愁的系列写生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些城乡结合部的乡间,有很多乱搭乱建,以及临时耕种的地块,由于这些建筑物大都是临时的,相对来说简单朴实,这也是特殊时代与环境下的产物吧,那些看似散乱无序,杂乱无章的物象,用中国画笔墨去表现,是非常难得的场景,具有较为原始自然的生活气息,现在这样的场景,很容易在车行不远的乡间找到,这极大的满足了自己向秋而行写生自然的欲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乡周边的峨山、浮山就成了满足我写生的最佳去处,当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春天油菜花盛开的季节,这些地方车流涌动,赏花之人络绎不绝,响水涧也因此成了江南地区重要的油菜花观赏圣地。而只要春季油菜花开尽,这些曾经忙碌的乡野就瞬间寂静下来。对我来说,这时的普通乡间,才是最能让我安心静气的享受大自然馈赠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到秋季,有时看似普通的乡间地头农家小院,因为霜染树色的变化,在残墙院落里,有时会有一两棵挂满果实的老树伸出墙外,一下子就有了秋的意境,即使是枯萎的野花野草,枝叶尚未落尽的大树或者是小杂树,也有一种沧凉之美,在秋冬的暖阳下,衬托的更为动人,这时我会惊叹大自然的神来之笔,表现在绘画中、笔墨上就是一种干苍的意境,破笔枯墨苍中带润,这样的画面让我着迷,是压抑不住拿起画笔的冲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峨山与浮山一带的山并不是很高,最高的也就是400多米,由于我经常在这一带写生,对这里已经是较为熟悉,也非常喜欢这样的自然场景,因为这一带的民居是依山而建,富有层次,同时周边又有着不同的自然场景衬托,如农田、水渠、花圃养殖场等,构成非常丰富的现代乡野田园风光。

虽然有些场景看似杂乱无序,对于中国画写生来说,笔墨更能够放得开,表现更为丰富一些,特别是一些随意搭建的棚架,粗木头、乱竹杆、塑料袋等,在自然中看似不协调,但只要是经过笔墨的整合处理,不但会增加画面的氛围,在笔墨表现上,也能使线条变得丰富而有质感。

秋季这些棚架的果实,大部分都已经收获完成,偶然也有落在棚架上的果实,伴着即将枯萎的枝叶和藤蔓,乱而不杂别有意趣,特别适合运用奔放的笔触去表现,也是我的喜爱所在。

对我来说,表现这样物象的画面,开始还有点拘束放不开,后来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感觉与方法,利用干苍的破笔,大胆落墨整体把握,在掌控物象形态的基础上,使得画面变得厚重而灵活,这时候我也才体会到,要形成自己的笔墨语言,只有在自然中感悟找寻,而不是书本上所能给予的,由此可见写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大部分的乡间,因为新农村的建设,道路和基础设施都修的非常好,同时也有很多村子因为城镇化发展,老人居多缺少了生机与活力,却多了份宁静,这样的村子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写生场所,慢步村中,对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总有一种莫名的失落,一种逐渐消失的乡情,让我感怀留念,这样的乡村总有一天会消失的,随之消失的相关乡土文化也会更多,这也坚定了我留住乡愁,系列写生的意愿和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③ 晚秋的收获

晚秋是秋季最后一段时光,秋收冬藏,人与动物都各自奔忙着,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准备充足的食物,过了晚秋就到了小雪,小雪时节,有时天气虽然不冷,但已预视着冬季的来临,我爱晚秋的苍凉之美,更有收获的喜悦。

只有这时的夕阳西下,才有古道西风瘦马的意境,晚秋的色彩也更加纯厚。今年的天气不是很冷,所以小雪过去了很久,落叶树还坚持挂在枝头,浅黄、老黄、深棕、暗红等等不忍落下, 让我这种爱秋之人很难漠视,总是找着机会寻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诗人徐志摩关于秋曾写道:“ 我爱秋林,我爱晚风的吹动,我爱枯苇在晚凉中的颤动,半残的红叶飘摇到地,鸦影侵入斜日的光圈;更可爱是远寺的钟声,交挽村舍的炊烟,共做静穆的黄昏!”。

诗人用文笔,给我们描述了秋的委婉缠绵清凉孤寂,这又何不是我的心中所想呢。慢行在晚秋的山野间,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己不知道怎么就走进了杜牧诗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世界里。我无法愧对这大好秋光,只有拿起拙笔,伴着秋日暖阳,写下落日残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秋的残阳中,我最爱的是支起我心爱的大画板,让秋日艳阳,洒在我的身上与画上,伴随我的笔墨,飞快的顷写在画面上,秋天的阳光移动的很快,刚才还在我的身后,转眼就已经跑到前面,穿过枝丫,在画面上落下斑驳闪烁的光点,而这时在阳光照耀下的对景创作,是一种特别的享受。

这时自然中的景物,都如冬日暖阳变的美好起来,也随着我欢快的笔墨,逐渐的呈现在画面中,我的心情就像阳光一样,幸福而快乐着,一幅作品在光影的变化中,不紧不慢的进行着,大幅作品的创作,因为需要站立着画的较多,但几个小时下来,却没有任何的彼倦,注意力完全被自然景观,作品创作所吸引,虽然每天回家后有点劳困,但看着挂在墙上的画作,心中的满足是难以言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冬日的暖阳是短暂的,每天下午的五点,太阳就会突然的不见了,天也很快暗了下来,这时我的大幅对景创作,也基本上告一段落,我也和晚回的农人,归林的树鸦一样,抓紧收拾准备回家了。

伴着夕阳,欣赏着落日余晖,大脑中却在反复思寻着今天的绘画作品,满意与不满意,已经并不重要,开心快乐却是更为难得的,关键明天如果是一个好的天气,又可以接着收获秋的美好,这才是最重要最开心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 林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工程大学副教授,安徽黄岳画院院长、徽州碑林艺术馆馆长,零界点:朱零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曾获全国首届扬州八怪杯书画大奖赛一等奖,尚意2017全国美展最高奖(中国美协)、2018中国福州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画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入选2017泾上丹青全国美展(中国美协)、入选2018山水砚都多彩肇庆全国美展(中国美协)、2019年弄潮杯全国中国画大赛优秀奖(西冷印社主办)、2019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大奖赛二等奖(西冷印社主办)、2020"中国美术世界行"成果汇报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建国70周年安徽省美术大赛优秀奖(安徽省美协主办)、2017年安徽省美术大赛最高奖第四届"弄潮杯"钱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奖(西冷印社)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