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花舍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是思维方式拉开的。

电影《1942》中,有这样一个经典片段。

张国立扮演的地主在逃荒时,虽然忍受着饥饿,但他自信地对自家长工说:“不出十年,你大爷我还是东家”。

长工听了这句话,立刻接话:“东家,到时候我还给你当长工”。

逃荒的两个人,明明已经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可长工还是没有走出“只能当长工”的自我限制。

差距,便是由此拉开的。

有人身在低谷,想着如何翻身,哪怕一穷二白,也能真的白手起家;有人身处高楼,却不思进取,手握万千底牌,最终也只能坠入黑暗。

究其根本,是思维决定了一个人会如何生活,也是思维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发展。

正如现实生活中,这些“弱者思维”,最容易让一个人陷入人生的死胡同,到了最后不是输给了现实,而是输给了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纠结“沉没成本”

经济学中,有一个词叫作“沉没成本”。

是指当人们为一件事开始投入时,常常会为了避免损失带来的负面情绪,所以沉溺于过去付出的成本中,导致自己做出非理性判断。

好比去一个景点,明知道购物店是消费陷阱,却会因为“来都来了”而进行非理性消费。

或者是明知道伴侣不值得爱,却会因为都已经谈了这么多年,付出了那么多,而选择继续爱下去。

当一个人总是纠结于“沉没成本”的时候,不能及时调整自己,无法决绝放弃,一旦选择了一条错路,很容易错上加错。

曾经家喻户晓的柯达如今消失的原因,便在于过分纠结于“沉没成本”。

柯达成功的原因,得益于自己的胶片,可数字时代的开始,注定胶片走不了太远,然而柯达却觉得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努力,不该说转型就转型。

最终,柯达被其他品牌所取代,当它想要转型时,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最佳转型时期。

错误的坚持到了最后,只是无意义努力。

成年人最应该学会的除了坚持之外,还有及时放弃,有及时放弃的魄力,才有重回巅峰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困于“跳蚤效应”

生物学家曾观察过跳蚤,跳蚤随便一跳,就能跃到一米多高。

可是当生物学家将跳蚤饲养起来,放在一个一米高的容器里,跳蚤每次跳跃,都能碰到容器顶部时,用不了多久,它们便会调节自己的高度,避免碰到顶部。

到了最后,生物学家将跳蚤放出容器,它们也没有办法跳过一米,它们因为害怕受伤,将自己的实力限制到了一定高度。

后来,人们用“跳蚤效应”形容那些给自己设限的人。

好比有些人,失败过一次,就会开始畏惧失败,以至于有新的方法,也会告诉自己不可能成功的。

做了太多失败的准备,那么就算一件事可以开始,人们也不会竭尽全力,最终无数次的失败会导致一个人再也爬不起来。

这便是常见的“弱者思维”,那么,真正的强者是什么样的人?

欠下几个亿的罗永浩,在妻子劝他出国躲债的时候,他选择挣钱还债,如今不仅还清了债务,也有了不少的积蓄。

一个人,只有不畏惧未来,才有可能到达未来,强者和弱者的区别,往往在于是否相信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渴望“心理安慰”

曾读过一个故事。

一个男人将近四十,却一事无成,一日,他遇到自己以前的老师,老师问他:“最近情况如何?”。

他说:“现在生意不好做,拼家境、拼人脉、拼资源,我什么都拼不过。”

老师听后笑着说:“不是你拼不过,而是你只看到了别人的家境、人脉、资源,与其想别人凭什么,不如多想想别人为什么。”

好像道理真的如此。

强者喜欢问自己别人为什么能成功,自己差到了哪里,为什么同一起跑线上的人,也能超越自己。

只有弱者,喜欢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和借口,以此来安慰自己。

殊不知,太多“心理安慰”,只会让自己面对失败时,更理所当然,把成功与否都归结于外因时,才无法真正改变自己。

正如王尔德曾说:“你一旦为自己找到一个错误的借口,你不久就会再为自己找到一百个借口。”

人生来不同,强者能够改变命运,弱者却只会屈服于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中写道:

“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决定。”

每个人的人生中,一定有一些事是不可控的,好比自己的出身,在自己身上发生的意外等等。

但真正决定一个人人生的,并非是那些无法改变的10%,而是之后那些能够被改变的90%,掌握好这些,就等于掌握了人生。

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明白这些道理,才逐渐形成了强者思维。

反而是那些拥有“弱者思维”的人,被困在自己的思维当中,哪怕竭尽全力,也无法逃出命运的牢笼。

幸好,思维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一个人学会改变思维,都等于掌握了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