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颁布实施三十周年。12月1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在广州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三十周年主题nv活动暨广东省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大讲堂活动”。

据介绍,全省市场监管系统累计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5.7万余宗,罚没14.4亿元;此外,广东省市场监管局与市场监管总局省部共建,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统一大市场公平竞争先行区;不断完善反不正当竞争协同共治机制,建立反不正当竞争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

深化公平竞争文化倡导

打造大湾区统一大市场公平竞争先行区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光明指出,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市场机制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反不正当竞争在维护公平竞争中具有基础性关键作用。下一步,广东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建立健全地方法规体系,加大竞争执法力度,加强商业秘密保护,深化公平竞争文化倡导,全力打造大湾区统一大市场公平竞争先行区。

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一级巡视员杨洪丰表示,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反不正当竞争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找准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进一步提升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的影响力,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社会氛围。希望广东继续努力,多出经验成果,向全国推广。

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名称

占比虽小 但问题突出

活动上,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副庭长欧丽华从企业名称不正当竞争问题方面做了主题演讲。她表示,2018年至今5年来,全国审理的反不正当竞争案件大概有4万件,广东省占五分之一。欧丽华提到,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名称,虽然在反不正当竞争案件中占比只有2%,但是问题较为突出。

具体来看,第一个问题是企业名称的申报和审查问题,企业名称是区分市场主体的重要标识,部分企业攀附其他知名企业的商誉,申报与在先企业相同的字号,导致市场经营活动混乱,引发不正当竞争;第二个问题是港澳企业名称在内地使用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司法实践中也是存在相当长时间;第三个问题是“停止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问题。

中国互联网的竞争更加白热化

警惕数据黑洞、信息茧房等问题

数字经济时代下,反不正当竞争的变化趋势如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表示,在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的状态下,实际上消费者对品质、质量、性能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个时候内卷、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会增多,“尤其是最近数据和算法带来了二选一、大数据杀熟、恶意不兼容等等的新问题”。

申明浩提到,要防范大数据发展的风险。一是数据垄断带来的“黑洞”问题,一些企业凭借先发展起来的行业优势,不断获取行业数据,但却“有收无放”,呈现出数据垄断的趋势,可能带来“大数据杀熟”“恶意封禁”“阻断流量”“算法歧视”等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行为,甚至有可能对国家安全带来冲击和影响,这也需要政府干预,制定相关法规,防止“数据黑洞”出现。

二是数据和算法导致的“依赖”和“被割裂”问题,算法根据各种数据推测用户的偏好,并推荐内容,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人对数据和算法的“依赖”——人们只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信息,从而人群被割裂为多个相互之间难以沟通、理解的群体,从而可能引发社会“信息茧房”“社群割裂”问题。

申明浩表示,在中国,消费者对需求价格弹性大,只要降价,大都能把消费者吸引过来,这也带来了竞争模式较为单一等问题,“实际上我们也去关注了国际互联网和中国互联网有什么差异,我们发现我们中国互联网的竞争更加白热化,这种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可能更多,因为国外有一些特征,(比如)产品是差异化的、需求价格弹性小”。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冯家钜 通讯员 粤市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