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高校的师资力量、科研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只有拥有了一流的教师队伍,才有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而一流的科研人员则能引领学科的发展,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

在这种大背景下,年轻的学者要想在一流的高校立足,就必须要有超强的科研能力,并能快速出成果,这对于高校和个人来说都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但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很多坎坷,而且有些还是过不去的,让人痛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月3日,从华南理工大学传来不幸的消息,该校环境与能源学院丘勇才教授去世了,年仅40岁,这让学术界感到震惊,40岁是青年学者最美好的年龄,怎么会突然就没了呢?

媒体报道的原因是“因病去世”,这也符合大多数人的猜测,40岁是什么概念?这是科研工作者博士毕业10年后的发力时期,很多创造性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人生还未真正起飞,未来至少还有20年的科研进展期,充满无限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遗憾的是,丘勇才教授身体出现了问题,对于具体原因网络上也出现了各种猜测,个人认为没必要,既然是身体出了问题,肯定是不正常的现象,但40岁的年轻人能有什么问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普遍将丘勇才教授的履历和病因联系了起来,因为丘教授的超强履历真的不一般,用人生逆袭来描述也不为过,才40岁就经历了那么多,取得了那么多的成绩,这背后是什么?相信大家心里都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丘勇才教授本科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硕士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毕业后又在香港科技大学、斯坦福大学与中科院纳米所、香港中文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还曾经参与过清华大学张跃钢课题组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7年7月在华工环境与能源学院任教授,主要从事新材料的表界面改性研究工作,包含大气污染控制催化净化材料与装备、锂电池(金属锂负极)等,曾经主持或参与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高层次引进青年人才等项目9项。

在科研成果方面,丘勇才教授先后在国际顶刊上发过90多篇学术论文,SCI他引4500多次;在教学方面,一方面承担着课堂教学工作,另外一方面,还培养了2名博士后,6名博士生,7名硕士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最顶级的教授相比,丘勇才教授的履历还不算豪华,其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也不算一流,但相对于40岁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成绩。

正如网友所说,丘勇才教授本科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那是一所双非院校,可是他一路逆袭,在求学和科研的路上一路开挂,而且都是在加速前进,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付出和辛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人们有理由推测,丘勇才教授的去世在很大程度上与过劳有关,身体消耗了太多,无法再支撑起前行的步伐。

另外,据网络消息,丘勇才教授的最后一条朋友圈显示,他将要进入移植仓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他自己怀疑是此前注射疫苗的后遗症,引起的“再障贫血”,并呼吁专家进一步科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有专业背景的网友认为,再障贫血一般都是后天因素居多,主要包括病毒感染、化学物质、辐射、免疫系统损伤等造成的,但这些与丘勇才教授努力工作有关吗?答案不得而知。

对于追求上进的年轻人来说,努力奋斗和拼搏无可厚非,但正如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教授所说,科研是一场马拉松,只有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才能健康为祖国工作50年。

这不是一句空话,高校圈内英年早逝的例子不在少数,很多青年才俊因为身体过度消耗而付出了代价,让人痛心,必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韦学纯56岁离世;广州中医药大学著名医学教授王少伟51岁离世;上海交大医学专家陈虹46岁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个人觉得,这种现象的背后还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除了年轻学者追求上进外,还有一些外在的压力,尤其是在一些211、985高校,高校排名和学科发展竞争激烈,在大力引进人才后往往都有量化的科研成果和项目申报指标,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压力,没有哪一位学者或者教授敢说自己在科研上很快乐,尤其是年轻的学者,跑步前进是常态。

当然,丘勇才教授的去世未必与过劳有必然联系,都是网友的推测而已,但通过这件事,完全可以提醒年轻学者要善于自我调节,不要以消耗身体为代价来换取科研成果,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长远,才能让家人更放心。(信息源:澎湃新闻、网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