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年前的宋朝被认为是一个相对现代化的国家。这种“现代化”主要体现在福利待遇方面。宋朝的福利待遇即使放到现在这个世界也不逊色。比如,对于贫困家庭的婴儿,政府负责支付接生婆的费用,并提供奶水赞助;如果有弃婴,政府会收养并送到公立慈幼局;当他们稍微长大一点时,可以免费在政府办的学校接受教育。那些孤寡或残疾难以自理的人,吃饭看病都由政府承担,而且政府还负责管控他们的生活和安葬事宜。在帝都的居民享受更好的福利,即使是在天气酷热或严寒的时候,政府也会提供相应的热补贴和取暖费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当然不能依靠“抓壮丁”来征兵了。宋朝实行的是募兵制度,成为士兵是一项职业,并且是一项待遇非常优厚的职业。有人曾经计算过,当时宋军士兵的月薪相当于现在的8000多元,这在农耕社会是令人难以置信的高额收入。除此之外,政府还会给每个士兵发放米钱、麦钱,并在节假日发放额外费用,搬家时还会提供搬家费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等等等,福利待遇的种类多到数不清。而且在战斗中更是如此,部队若是驻扎在遥远的地方,政府会发放“银鞋钱”。无论是杀敌立功还是士兵自己受伤,都会得到奖励。如果士兵战死,家属还能得到一大笔抚恤金。因此,宋朝的战争开支非常巨大,上至皇帝下至大臣都不愿意打仗。他们宁愿付出财力来避免战争,因为打一场战争花费的钱足够支付多年的“岁币”,实在不划算。以宋辽之间的和议为例,宋朝每年支付的岁币只有30万两银子。而这点钱在和平时期,通过边境贸易很容易就赚回来了。而之前所花费的军费高达3000多万两,继续打下去就像是掉入了一个无底洞。因此,从檀渊之盟开始,赵宋王朝就变成了一个铺张浪费的国家。辽、西夏、金、蒙古等当时实力较强的政权都曾经敲过宋朝的财政大门。这是否有些丢人呢?确实有一些,但从宋人的立场来看,这种选择也是可以理解的。很多人批评宋朝的皇帝和文臣没有血性,向敌人低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他们很少认真思考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他们不需要亲自参与战斗,也不需要自己掏钱,流血流汗的事情与他们无关,他们为什么要向对方求和呢?宋朝有廷议制度,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通常都不是一个人的决策。大多数人选择和平,显然是因为他们认为,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民生方面来看,支付赔款比打仗更为有利。有人认为,打仗需要花费巨额的资金,那对手呢?难道不也会花费吗?但这种看法是不成立的。以南宋末期为例,南宋的对手蒙古汗国,打仗时没有财政负担,因为他们实行的是兵民合一的政策。平时,他们放牧打猎,战争一到就成了骑兵战士。他们不领薪水,甚至武器、装备和干粮都要自己解决,不靠政府财政。因此,南宋的富庶反而成为了耗不起战争的负担。为什么南宋不像汉唐那样下血本消灭对手呢?因为他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在冷兵器时代,野蛮战胜文明是普遍现象。在宋朝时期,他们的装备优势在游牧民族骑兵的机动性面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朝使用的弓弩是当时世界上最高水平的长距离攻击武器,但攻击的连续性较差。在敌人骑兵杀到面前之前,通常只能射上两三轮。为了弥补这个弱点,宋朝发明了一些与之配套的战法,如著名的三叠阵。这种静态防御战术可以保护宋军步兵不受辽、金骑兵的冲锋,但在劳师远征时,派不上用场。因为对手的机动性十分强,可以随时发动攻击,不给你布阵的时间。离开战阵的保护,步兵的劣势就会暴露,很容易成为游牧骑兵的攻击目标。在历史上,汉、唐帝国的强大并不是靠步兵,而是依靠骑兵对骑兵,以夷制夷,打垮了对手。然而,宋朝却没有这个能力,因为它先天上就有一个巨大的缺陷——缺乏战马!虽然中国有条件大规模养马的地方,但其中两个地方——蓟北之野和河套地区,却都不在宋朝手里。因此,宋朝一直面临着战马数量少、质量差的困扰。即使在南宋武力值的巅峰时期,岳飞的背嵬亲骑,也不过数百骑,这点人马在大规模的战斗中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宋朝也不可能效法汉唐,因为汉、唐帝国的对手与宋朝的对手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汉唐时期的匈奴和突厥都处于游牧部落的阶段,他们不具有长期的战略,只是在对手比较弱的时候,时不时跑到边境上干一票,等到敌人强大起来,开始反攻的时候,他们就只能逃跑。而宋朝的对手——辽、西夏、金、蒙古,都已经具备国家形态,既能攻,也善守,能够用骑兵在运动战中打击你,又能够依靠高大的城池顶住你的进攻。这样的对手不是汉武帝、唐太宗调过来就能搞定的。因此,即使宋朝想学习汉、唐的战术,也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