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史料记载,1840年英国曾向清政府提出割让沿海岛屿的要求,平潭岛和香港都曾被考虑过。当时,慈禧太后认为平潭岛面积太大(约3.5个港岛),战略地位特殊,离富饶的江浙及北方政治中心过于接近。在权衡利弊后,她下懿旨“留平潭、割香港”。据说,英国至今仍保留着完整的对平潭岛的测量记录和详细地图,地图甚至精准到了每1米。然而,丧失领土主权的历史,已经成为了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如今,中国的国力正在逐步壮大,香港、澳门已经回归多年,而它们的政治和经济状况也保持得相当平稳。有网友见到现在繁华富足的深港澳地区,就开玩笑地说,如果当初割让的是平潭,而不是香港,那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固然,对于平潭来说,无论是庆幸还是感叹,历史就是历史,不存在所谓的“假如之说”。平潭一直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并述说着千百年来的沧桑过往,彰显着它不同寻常的神奇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潭,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孤岛,面积为267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五大岛。它东临台湾海峡,和福清市隔海坛海峡相望,南靠莆田市。平潭岛地处大陆海岸线中段,扼守台湾海峡和闽江口的咽喉。不仅是东北亚和东南亚两个经济板块的连接点,还是环海峡经济走廊和海峡两岸经济圈的中心岛屿。南北海运航线也正好从它的海域中穿过,是海上商品集散、停靠、转运的枢纽,自古以来,它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然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影响,平潭的历史发展一直相对缓慢,民生也一直困苦不堪。但是,过去的事已成过去,未来还在走来。历史的车轮如今已经转到了21世纪,这是伟大中国的时代,原本偏居一隅的平潭,正得到了历史的关注,被赋予了时代的重任。它正在开启辉煌的征程,书写着全新的篇章。平潭的历史充满了传奇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浩瀚的台湾海峡上,紧邻着大陆的一座大岛,它的形状类似于一个坛子,因此古人称之为“海坛岛”,也有说法是该岛上遍布如坛一般的巨石而得名。若是打开中地图,我们可以看到该岛的形状更像是碧海清波中的一头麒麟神兽,因此也被称为“麒麟岛”。至于后来为什么又一般地称之为“平潭岛”,则据民国时期的《平潭县志》给出了解释:“而考平潭所由得名之故,因中有一石,平如坛,俗呼巨石为磹,后遂作潭。”无论“海坛岛”、“平潭岛”,还是“麒麟岛”,都是因为形状而得名,名称不过是一种符号而已,能让这个符号生动起来的,则是背后所发生的人和事。因为平潭岛是一座孤立的海岛,航运和交通对于岛上的经济和居民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这个角度来梳理平潭千百年来的发展历程,揭示平潭岛的重要历史意义。根据对平潭平原南垄壳丘头新石器遗址的考证,我们得知在7000多年前,平潭岛上就有人类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人类可能是类似原始人的存在,但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如何渡海来到这里的。与此同时,我们也不确定同一时期台湾岛上的人类是否和他们是同一群体。但考虑到平潭是大陆离台湾最近的地方,我们有理由相信古代闽台之间一定存在紧密联系,而平潭就是这一联系的一环。然而,古代的平潭历史由于没有记载,需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进一步研究和考证。有史记载的平潭船渡可以追溯到唐朝。平潭当时是一个牧马地,一些地势平缓的澳口成为了运输马匹和传送物品的要地,逐渐形成了码头和街市的模样。最早的平潭码头就是位于苏澳钟门下澳底,对岸是福清的海口和长乐的松下。到了宋代,随着船舶制造技术的提高,海内外的贸易和人员往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据史书记载:“小练山是南北航线必经之地,商舶多会于此,人们称之为小杨州”。而这里所说的“小练山”就是现在位于平潭和福清之间海面上的小练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5年8月,轰动全国的“碗礁1号”古沉船的发现地就在小练岛附近的航线上。那次考古发现了宋、元、明等时期的多艘运瓷古沉船,揭示了这条古代航道的繁忙程度,它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线。为了加强船舶管理和海上巡查,宋朝朝廷在福清海口设立了巡检司。由于平潭岛附近沿海地区经常有匪患,官府长期驻军于岛上,打击海匪。至今,平潭平原仍然可以看到当时用于军事目的的山道遗迹,两条军道总长约9公里,路面铺砌有宽2.5米的石块。正是由于这些军事设施,导致了“军路底”村的命名,可见当时的驻军规模不小。在宋嘉佑四年(1059年),福州知府蔡襄将原来设在福清海口的巡检司迁至平潭的苏奥钟门,以更好地发挥其管理和巡查职能。这一举措也促进了平潭经济的发展,岛上的人口逐渐增多。平潭潭城港成为了一个较大的商贸集镇,与大陆的古镇莆田涵江、福清海口、长乐松下密切进行贸易往来,繁华热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元末明初,平潭岛的人口已经达到八万四千余人,村居百余处,房屋数千座,牛马羊猪也不少。岛上的居民勤劳耕作,临海捕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派祥和的景象。早年间,平潭是福建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但不幸地,倭寇和内地不法商人勾结后,扰袭东南沿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海岛平潭受害尤甚。为了应对此情况,明太祖朱元璋下令禁海,禁止造海船。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更是下令岛民内迁,三日为限,后者死亡惨重。由于缺乏足够的船只,人们只能以门板为筏,遇风覆舟,死亡人数惨重,这是平潭渡海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灾难。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朝廷派戚继光率军进入福建追剿倭寇,经过三年多的大小战役,依靠义乌兵的勇猛善战和连战连捷的鸳鸯阵法,基本扫清了福建境内的倭寇。平潭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海上运输逐渐恢复并发展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潭潭城海港至福清海口之间有了常规的客货运输线,固定渡船南门渡和里美渡,由福清本地的南门和里美人出资购置。 然而,清朝入关后,南明都督周鹤芝三次驻兵平潭,并建立反清复明武装基地,平潭与内陆交通再次中断。武装双方都视平潭为必争之地。康熙十九年(1680)农历二月初四,平潭海面上,清军与抗清的郑经部队,各以3万多兵力,展开激战,郑经指挥失当,亡3000余人,败退闽南。清军占据平潭后,入驻重兵,为1683 年收复台湾的战争取得地利上的优势。平潭遂成为清代的军事重镇,长期驻兵,人称“2400兵”,分左、中、右营,与澎湖驻军三年一调防,清朝此戍兵制度在平潭实行了200余年。 清军收复台湾后,平潭恢复了内陆交通,明代内迁的平潭人也大多数举家迁回平潭。除了潭城港至福清海口的渡船,还开辟了观音澳至台湾的航线。清朝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朝廷再次严格管控海运,平潭的航运几乎停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雍正五年(1727年),海禁解除,平潭海运再次开始复苏和发展,渡口剧增,航线扩充和扩远。渡船不仅与对岸福清和莆田往来,还延伸至省内的泉州、厦门、福安等地,后来再扩大至广东、浙江等地港口,平潭和福清间的海坛水道成为南北运输的黄金水道。与台湾的航运和人员往来(当时属福建省)也十分频繁,平潭观音澳成为对台贸易的主要港口之一,因此被称为“小台湾”。平潭岛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备受重视。它位于北方通往江浙、京津的交通要道上,南方可抵达广东和东南亚,因此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正因如此,有人曾提出英国企图割让平潭岛的说法。在同治十二年(1873),为了增强台湾海峡航线的安全,"万国公会"在平潭岛东南约7海里处的一个无人居住的岛屿上修建了牛山岛导航灯塔。这座灯塔因其宏伟壮丽的建筑而闻名,采用人工石基、铸铁塔身,形圆色黑,设备齐全,灯光射程达23海里,被誉为中国沿海第三大灯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牛山岛灯塔是船舶进出兴化湾海峡时重要的定位、导航和转向的依靠点,也是船舶进出兴化湾水道和海坛海峡的重要航标。1937年抗战爆发后,平潭沦陷,许多船只被征用或毁损,导致平潭与内陆之间的交通完全中断,成为一个真正的孤岛。然而,平潭人民并不甘心束手待毙,从1939年7月到1941年9月,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与余吓楻、郑德民等匪伪及日寇合作,共六次攻占平潭,希望夺回这个海上交通要塞。县长罗仲若率领部队英勇战斗,并与国民党军队配合,六度收复平潭,控制了这个海上交通要道,为东南沿海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贡献。然而,1942年6月,为了阻止日军经由台湾海峡的运输线,牛山岛灯塔被迫炸毁。1945年4月1日,美军潜艇设伏在平潭牛山岛以东的航道上,击沉了日本的“阿波丸”运输舰,导致2000余人丧生。据传,我国最珍贵的“北京人头盖骨”就在这艘船上。这再次证明了平潭岛在军事上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阿波丸”号的故事将在后续文章中叙述,欢迎阅读。解放后,牛山岛灯塔经历了几次修复和重建。1987年10月20日19时30分,重建的牛山灯塔重新发出了光芒,其射程达到了44.5公里,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导航灯塔,对于台海北段的交通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1945年8月,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备受战争摧残的平潭航运开始复苏。当时,平潭对外主要有三条航线:一是平潭至福清海口;二是平潭至福州。老人们曾说,那时平潭到福州的往返最快需要5天,出门办事时无法准确告知亲人何时能归来,因为天气和潮汐变化难以预测,渡船是否能开航只能听天由命;三是平潭至台湾,主要是货运。大量粮食和生活必需品被运往台湾,这个被日军摧残了几十年的地方,极大地缓解了物资短缺的问题。1949年,国民党溃败,李天霞率领着73军的残部打算守住平潭,并在岛上进行测绘和打桩,准备修建机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由于解放军迅速推进,第73军只能放弃平潭逃往台湾。9月16日,平潭被解放。然而,沉浸在解放的喜悦中的平潭人民没过多久就接到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海难消息。1949年9月29日,一艘木帆船从福清海口运载着32名旅客返回平潭,当船到达竹屿口附近时,遭遇了风浪而沉没,31人不幸遇难,只有一人幸存。他们期待解放,渴望与亲人相聚,却没想到会遭遇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而新中国成立后,平潭县政府迅速成立了平海交通所,接管了平潭至海口的航线。交通所拥有4艘客船,承担着运送乘客和剿匪两大任务。渡口成为平潭军需民食的供应线,也是平潭民众生活的重要支撑。交通船的往返行程都由解放军护航。到1951年前,平海交通所改为国营,并在海口成立了分所。到了1954年,福州港务局平潭港务站接管了平海交通所,先后使用了“航海号”、“新福利号”和新造的“永平号”客轮来承担平海客运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解放初期,国民党残余势力不甘失败,经常发生骚扰和袭击事件,还多次派飞机轰炸福州和沿海航线。因此,平潭的客运船上都配备了双管高射机枪、轻机枪、卡宾枪和驳壳枪等护船武器。随着客货增加,平海轮渡出现了码头小、船只少、速度慢、停泊时间长等多种问题,于是决定利用娘宫军用码头来减轻部分轮渡的压力。娘宫军用码头最初是在1950年初由平潭驻军在澳口建造的一个简易码头,专门用来运送军需物资;到了1956年,它扩建成为了军用码头,专门供登陆艇使用,用于运送军用车辆,以增强平潭的海防备战和应战能力。同年9月,平潭县城与娘宫之间的干线公路修通通车,岛上的车辆由部队的登陆艇代为渡运至对岸,平均每天渡运约16辆次左右。到了1957年10月,福州至福清龙高(龙田、高山)一带的公路修通,平潭正式开通了平潭娘宫至福清北坑的轮渡客运线,这极大地方便了人们进出岛的交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解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平潭都是两岸军事对峙的前沿阵地。1962年6月下旬,蒋介石计划通过“国光”行动反攻大陆,平潭成为了他的攻击目标之一,因此我军最初考虑撤离平潭,然后形成口袋阵地以诱使敌军进攻,同时将平潭岛上三分之一的民众疏散到福清、莆田等地,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激烈战斗。但是几天后,驻军又决定必须固守平潭,认为这个岛县的军事位置非常重要,不能轻易放弃。尽管蒋介台反攻大陆的计划最终宣告失败,但是从军事对峙的海峡两岸来看,平潭无疑是收复台湾的最前沿重地,备受重视。 北坑渡口位于北向,冬季风浪大,渡船常需要顶风行驶,旅客很容易晕船,而且还有翻船危险。1962年11月24日,驻军干部家属乘坐部队渡船从北坑前往娘宫途中遭遇强风翻船,导致29人死亡。这一事件震惊了全国。为了减少轮渡风险,福建省支前办于1963年1月决定在北坑南边建设小山东码头,并将娘宫至北坑客运航线改为由娘宫至小山东码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4年1月1日,娘宫至小山东码头航线正式营运通航。在接下来的13年里,乘车前往福州、福清、莆田等地的旅客需要到平潭汽车站乘车至娘宫码头,然后乘渡船到福清小山东码头上岸,再找到或等待福州、福清、莆田下来的班车,全程需要三四个小时。由于该轮渡航线短且耗时少,再加上从小山东码头上岸后前往福清、福州、莆田等地的交通相对方便,这个轮渡成为了平潭人出岛的主要通道,直到2010年跨海大桥建成前,这里一直是平潭唯一的公路运输进出岛通道。因此,娘宫至小山东间的轮渡成为了几代平潭人最难忘的记忆。 1973年,福建省交通厅决定在娘宫、小山东渡口成立轮渡所,1976年两个码头的轮渡所成立,最初只有两艘渡轮。日均渡运的小型车辆不到100台,旅客约300多万人次。在接下来的10年里,轮渡客运量缓慢增长,渡轮淘汰更新多次,但仍然能够应付。当然,还有其他的小型渡口也在运营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的关系有所缓和,1978年后,平潭东澳港、南中港先后被辟为台轮停泊点。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人大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两岸贸易活动再次进入了活跃期。平潭也在此时开辟了观音澳、东甲岛、南海岛及白青地区等对台贸易点,并且对台的小额贸易和渔工劳务输出有了较大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走私和偷渡现象。到了8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出岛人员数量逐年快速增长,运力日益紧张。1989年,娘宫渡口日均运送旅客达2000多人次,同时开始有部分小客车可带客从轮渡艇过渡。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政府改造了娘宫、小山东渡口码头,并扩建了防护堤和挡风墙,码头加大加宽。1992年新年起,新造两艘滚装大型轮渡正式投入营运,每艘一次能装载大型客货车8辆,平潭进出岛人车分渡的历史彻底结束,运载能力大幅提升。1995年5月1日起,娘宫渡口实行全天候渡运,年渡运车辆达13.8万辆以上,旅客上百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渡口日渐拥挤,排队等轮渡成为了家常便饭。尤其是在节假日,排出的等候队伍长达5-6公里,娘宫渡口已不堪重负。平潭岛对外公路运输的惟一通道是娘宫至福清小山东的车轮渡,再接省道大真线与福厦公路连线,通行能力已趋饱和状态。娘宫港受航道、场地限制,难以开辟新码头渡口,若改它处建渡口,还须建渡口连接道路等设施,汽车要绕行,因此无法根本解决平潭的交通落后状况。虽然娘宫至小山东渡口航线只有3.5公里,但海上风浪大,潮汐、台风、雾天等自然气候现象也一直影响平潭轮渡的安全和正常运营。大小海难不断,恶劣天气下不得不停航,等候轮渡时间越变越长。岛内百姓倍感困扰,偶有事急或突发病变之危,只能望洋哀叹干着急,但又能有什么办法呢!这一湾不大的海峡严重制约了平潭经济、社会的发展。资金、人才不但不愿进来,岛内的人还纷纷外流至福州、福清、厦门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统计,平潭县的生产总值曾一度徘徊于末尾,1949年为1506万元,1978年才到4228万元,2007年也才达到52.56亿元。这或许与它长期处于海防前线,不敢大举投资有一定关系。其中一个制约问题就是交通,特别是跨海交通。平潭人一直希望能够建造一座跨海大桥,但这个想法却一直难以实现。1991年,平潭县就开始规划在娘宫和小山东航线附近建设跨海大桥。然而,建桥对当时的平潭来说,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1990年,平潭经济总量位居福州市倒数第二,全年财政收入仅1500万元,修建跨海大桥的资金从何而来?路在何方?有关部门还认为平潭大桥进入“国家建设项目”的条件尚未成熟,若要建桥,资金得平潭自己解决。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平潭人并没有放弃,他们决定借改革开放之力,通过平潭在外侨胞帮助、召开项目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平潭近台优势和发展海岛旅游业的巨大潜力,并推出“以地换桥”的模式,吸引外资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2年4月,香港亚洲集敏集团意向投资平潭大桥项目。10月,平潭借建县百年之际,成立大桥筹建委员会,邀请相关院校及科研单位进行海底地质勘测和可行性研究等多项前期工作。1993年2月,平潭与香港怡华公司签订建桥合同。当时,平潭城关欢声雷动,万人空巷,干部群众欢欣鼓舞。然而,合作意向书签订不久,集敏集团由于种种原因提出终止投资合约。虽然遇到了这样的挫折,但平潭人并没有放弃,他们继续推进建桥的事业。1994年,平潭海峡大桥外资项目的省内立项工作完成。同年12月,通过全国性招标,选中设计单位。1995年6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平潭县和香港怡华公司签订建桥合同。虽然修建跨海大桥历经曲折,但平潭人坚持不懈,最终实现了这个宏伟的梦想。然而,该项目最初只获得了省级立项并且缺乏所需资金的保障。此外,当时平潭进出岛的车流量较小,投资回收周期较长,风险较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怡华公司最终决定毁约,导致合作关系无法继续下去。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是考虑到当时海峡两岸之间的紧张关系,人们对未来的前景感到不确定。很快,平潭岛就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这一切都源于1995年,李登辉在美国提出了“两国论”,引发了台海危机。随后,在1996年3月,为了震慑台独势力,解放军在平潭岛举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三军演练,129位将军登上了老虎山顶观看。平潭再次成为两岸甚至全世界瞩目的焦点。有传言称,这次演习旨在攻占台湾所管辖的小岛屿,但事后证实这只是一个虚惊。到了1998年,福建省采取了内资和外资合作的方式,与法国GTM集团达成了合作意向,将平潭海峡大桥作为重点招商项目。然而,经过多次考察后,法国GTM集团对桥梁的车流量以及平潭经济发展前景并不抱有太大信心,最终选择退出。随后,建桥的计划又一拖再拖,拖延了整整7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2005年10月,平潭海峡大桥项目终于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立项!这标志着该项目的筹备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工程筹建工作正式开始。当平潭民众得知大桥获得国家立项的消息时,欢喜之情达到了高潮,整晚都在自发地放烟花和炮竹来庆祝,整个平潭岛充满了欢乐的氛围。虽然立项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但在当时,我国在技术上已经完全没有造此类跨海大桥的障碍。相关部门从早期想要借助外资到后来内外合资修建的失败教训中吸取了经验,采取了政府出资和银行贷款相结合的模式。于是,在2007年11月30日,平潭海峡大桥开始了建设工作。整个工程总投资达到了11.3亿元,工期为三年半。起点位于福清市小山东,跨越海坛海峡,经过北青屿,终点在平潭岛的娘宫。建成后的平潭海峡大桥路线总长为4975.92米,其中桥梁总长为3510米,符合双向四车道的建筑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条路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为80公里,桥面和接线公路宽度均为17米,通航净空高度不小于38米,采用双孔单向通航,能够容纳5000吨级海轮通行。平潭海峡大桥的建设终于成为现实。中交二航局四公司是平潭海峡大桥施工的单位。虽然这座大桥只有4000多米长,且桥体设计比较简单,但是施工却很不易。施工中面临两个主要难点:一是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岩石层硬度很高,而且打桩时时常碰到孤石;二是要面对大风的挑战,施工当中,一年要经历两个风期,一个是6-9月的台风期,另一个是历时三个月左右的季风期。然而,施工单位发挥了建设精神,使得大桥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2009年7月,福建省决定设立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旨在把平潭建设成为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和海西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为了满足未来通行需求,福建省决定修建渔平高速公路延伸线,即渔溪至平潭高速公路,全长41公里,总投资45.75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条高速公路将彻底打通平潭的交通瓶颈。2010年9月,平潭海峡大桥的第二座跨海大桥开始新建。它位于原平潭海峡大桥南侧,也被称为平潭海峡大桥复桥,两座桥梁被形象地称为“姊妹桥”。全长6.001公里,其中主桥全长3510米,总投资近15亿元。它的起点位于福清市东瀚镇赤表村的渔平高速公路东瀚互通,跨越海坛海峡,终至娘宫村。主通航孔净高32.5米,净宽170米。2010年11月30日,平潭海峡大桥试通车,平潭正式与福州内陆连在了一起,平潭开启了历史的新一页。2013年4月,渔平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复桥与平潭海峡大桥形成一进一出的双向六车道跨海大通道,两座大桥合并统称为“平潭海峡大桥”。这条跨海大桥为平潭的交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平潭岛曾经存在一个历史问题:大约40万居民只能通过轮渡进出。他们需要等待半小时至数小时不等的时间,这是他们不愿回忆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解决这一交通瓶颈问题,平潭海峡大桥和渔平高速公路建成了。这两个建筑物的完成,对于改善平潭的投资环境、加速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开发开放、以及完善福建省和国家干线公路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从平潭主岛到小岛的轮渡依然存在,并依然受天气和交通条件的影响,但这些问题已经不会影响到平潭的整体发展局面。这些问题只能通过时间的沉淀和后续的改善来解决。2011年11月,复桥还在施工中,国务院批准了《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将平潭开发改革提升为国家战略。为了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在2012年更名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2013年7月,平潭综合实验区获得行使设区市的管理权限(厅级),改由福建省直管,规格很高啊!平潭的战略定位十分重要和高调,因此光有一条渔平高速公路连接内陆是不够的。必须实现高铁相通。

为此,早在2005年,福州到平潭的铁路建设已经获得了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并很快进入了实施阶段。其中的关键是直接上马建设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随着国家整体实力大增,资金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一桥飞架变通途。京台高速公路、京台高速铁路是国家战略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把高速公路和高铁修到台湾。国内部分已经大部分完成,剩下部分就是连接福州到平潭再到台湾。因此,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不仅是福州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和福州至平潭铁路的控制性工程,还是“十三五”规划中北京至台湾高铁、高速公路的先期工程,是“台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快速、优质地建成。2013年11月,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开始动工。在修建大桥的期间,平潭又迎来了很多好消息。2015年4月,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方案》,设立了福建自贸区平潭片区。2016年8月,国务院批准通过了《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

平潭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必将为全世界的人们所分享。平潭的美景如“蓝眼泪”,美不胜收。从此,平潭成为全国唯一的“综合实验区+自贸试验区+国际旅游岛”三区政策叠加区域。这并非没有原因,原因在于平潭独特的地理位置——它是大陆最靠近台湾本岛的地区,同时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海岛,而且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这使得它在对台开放和对外开放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和作用。经过数万名建设者历经千辛万苦,用了整整7年的时间,平潭海峡公铁大桥这个旷世工程终于建成并投入运营。这座美轮美奂的大桥标志着平潭这个集“自贸区+试验区+国际旅游岛”三大国家级战略于一体的综合实验区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并实现了福州、长乐、平潭三地的互联互通。这一举措不仅能极大地推动平潭的经济发展,还对巩固我国海防、早日实现统一大业、走向深海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全长16.34公里,是我国首座跨海公铁两用大桥,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它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设计时速100公里的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是设计时速200公里的双线I级铁路。大桥起始于福州市长乐区松下镇,经过人屿岛、长屿岛、小练岛、大练岛,依次跨越元洪航道、鼓屿门水道、大小练岛水道、北东口水道,最终到达苏澳镇上的平潭岛。建设这座大桥的难度和技术水平之高在世界造桥史上创造了多项第一,展示了我国“基建狂魔”的真正实力。平潭海峡地区常年受大风影响,海风扬起海浪,如同千军万马奔腾而过,风势凶猛,浪涛翻腾,水流湍急。这里与百慕大、好望角并列为世界三大风口海域之一,被称为“建桥禁区”。尤其是桥梁位置位于海峡的北开口处,这里每年有超过300天的6级以上大风,超过200天的7级以上大风;此外,每年平均有3到4次台风正面登陆,导致有效施工时间不超过120天。

再加上潮差最大可达7米,水流速度快,尤其是波流力对水下结构的冲击远超过常规的长江等内河桥梁,造成了巨大的施工挑战。这座大桥的建设可谓风急浪高。平潭海峡是一个海底岩石超硬的地方,常年受到强力海风和奔腾的海涌的影响,这使得海底的松散岩层被淘走了,形成了高差起伏大的海床面、倾斜的岩面和无覆盖层的裸岩,使得这里的最大抗压强度达到了210兆帕,接近于钢铁的抗压强度。由于这里有三个主航道途经,大桥建设不仅要考虑通航的需要,还要保证施工过程中不影响频繁往来的船只通行。这些恶劣的气候和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使在此处建设大型跨海大桥似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初,国外专家得知此消息,个个摇头,等着看中国的笑话。但对中国建设者来说,困难是一定可以克服的,禁区是用来打破的,“基建狂魔”的称号可不是吹的。这座跨海大桥不仅仅只是一座大桥,而是搭载着两岸14亿中国同胞的希望,所以再大的难度也要上。

中铁大桥局的建设者们就在这被称为“建桥禁区”的风口浪尖上,开始打桩、架桥。他们运用了许多新的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装备,成功地解决了在恶劣复杂海洋环境条件下桥梁建设的一系列难题,并同时打破了多项世界记录。为了精准指导大桥施工建设,中铁大桥局结合国家和地方的天气、海况预报,自主研发了一套环境综合监测系统,对桥址海域的天气和海况进行实时精确监测。建设者们与台风抢时间,创新性地制定出了“化海上施工为半陆地施工,化强风为弱风”的施工方案。他们量身打造了13架2000吨全封闭海上造桥机,在海上营造出一个高达百米的空中长廊造桥作业间,可以遮风挡雨,增加了施工安全性。他们还自主研制了KTY5000大型液压动力头钻机,可一次成孔5米直径钻孔桩,成功施作世界上桩径最大的桥梁基础桩。

历时3年、耗资3.4亿元打造的国内起重量最大(3600吨)、起升高度最高(110米)自航双臂架变幅式起重船“大桥海鸥号”,堪称海上桥梁施工的巨无霸和超级大力士,它是在施工中诞生的又一大国重器。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全长16.34公里,共设228个桥墩,包括3座双塔斜拉主航道桥。其中,元洪航道桥达到了532米的跨度,打破了世界最大跨度跨海峡公铁两用斜拉桥的记录。而大小练岛的水道桥则刷新了世界最大桥梁直径工程桩的纪录。此外,该桥的钢结构用量达到了124万吨,混凝土用量为294万方,用料总量超过了港珠澳大桥。这使得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成为了我国桥梁建造史上的一座新里程碑。该项目共获得73项专利,并荣获6项社会力量奖。此外,9项技术通过了科技成果评审,其中7项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2项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平潭海峡公铁大桥的建设经验和技术,对今后规划建设的跨海峡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中国大陆的交通规划中,台湾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京台高速公路是中国高速公路纵向主干线之一,大陆地区到台湾的部分使用的是虚线。而在最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已明确将台北列入2021-2035年建设的国内交通主轴之中,通过京台高铁、京台高速将交通网延展至台北。2021年的十四五规划直接明确,下个阶段就是实现福州至台北的通车。京台公路、铁路的建设都是无缝衔接的,这也表明了我们国家的态度,台湾省必将回归祖国怀抱。目前,“台海通道”还处于研究规划阶段,而平潭至新竹的桥梁结合隧道的方案受到了广泛支持,这也从这次投巨资建设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似乎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如果平潭到台湾新竹的跨海通道建成,两地驾车只需要1个半小时就能到达,这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未来,人们从北京出发,坐着高铁跨过台湾海峡,将直达我们的宝岛台湾,想必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美好的期待。

随着海峡通道的建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龙头,作为通道起点平潭,将成为第二个香港,甚至超越香港。虽然平潭没有被1840年的历史选中,但现在让我们自己选择平潭,建设平潭,平潭必将成为闪耀的“世界明珠”。让我们共同努力!未来,中国统一台湾必将早日实现。您认为2035年坐上高铁去台湾的愿望会实现吗?让我们一起期待并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