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这个名字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可能很多人是通过电视剧或者戏曲《斩美案》认识他的,他的形象被铭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中:额头上有个月牙胎记,面黑如炭,正如夜晚月亮照耀着大地,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包拯出生于999年安徽合肥,是一位杰出的官员。他于宋仁宗年间考中进士,因父母年幼请求在合肥附近任职,遂官拜和州监。包公一生政绩斐然于嘉祐七年也就是1062年的7月3日怅然离世。然而包拯死后却出现了一些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3年,安徽合肥肥东市的包公墓被正式批准开始挖掘,考古队员发现了一个简陋的墓穴,符合包拯清正廉明的形象。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出土的墓穴中的棺椁是用金丝楠木制成的。金丝楠木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材料,价格不菲。这让很多人开始怀疑,历史是否记载错误,包拯是否不是一个清廉奉公的好官。包拯的清廉形象已经在人民心中根深蒂固,像我们耳熟能详的《铡美案》《狸猫换太子》虽未经证实,但是包拯确实一心为民。据史书记载,包拯重开惠民河的行为得罪了不少朝中权贵。当时的国都开封地势低洼,经常被淹,百姓苦不堪言。

包公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下令疏通水域,拓宽渠道。这些行为得罪了显贵达人。惠民河一带风景如画,是个游玩的好地方。许多朝中大臣就在惠民河附近盖起了自己的二层小楼方便观赏风景。由于包公下令疏通水域,河道旁边的房子全部被拆除,这个工程庞大,朝中大臣举旗反对。但是包公义无反顾,这样就彻底得罪了权贵显贵,为自己的死后埋下了伏笔。据野史记载包拯病逝后,被送回了安徽老家。为了不让高官报复,出殡那天从家里抬出了21口棺材迷惑众人,分别安葬在不同的地方。这么大的阵仗、这么多的替身,究竟为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猜测包拯在世时得罪了太多的朝廷显贵,他担心时候墓穴被盗,魂魄不安。所以当时从自家的七重大门里抬出了21口棺材,来迷惑世人的眼睛。1973年,合肥市第二钢铁厂计划建设石灰窑,单位要求墓地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被拆除,否则将由乌木薛主任进行处理。然而,当大家看到墓志铭后,都认为这是包公的墓地。安徽省博物馆得知消息后,立即组织了专业考古人员,成立了考古队,对所谓的“包公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然而,人们更加困惑的是,为什么在合肥会有包公的墓,而不是在河南开封呢?

考古队员在现场长时间的挖掘后,最终判断出这并不是真正的包公墓,而是那21个棺材中的一个。对于包公的真正墓地,一直存在着争议,有人认为在安徽合肥的老家,也有人认为在河南开封。这个争论已经持续了几百年。之前有传闻称在河南巩义发现了包公墓,考古学家前往巩义进行调查,但却没有取得任何发现。近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真正的包公墓,最后在安徽肥东的一块荒地上发现了包公的古墓,同时还挖掘了12座家族古墓群。虽然古墓的装修十分简陋,破败不堪,但是在其中却发现了金丝楠木棺材,这种木材只有北宋上层社会才能使用。

这让人们再次开始推测包公的廉洁性。然而,最重要的问题仍然是,这个墓穴是否真的是包公的墓。之前的寻找都是假的,这个墓穴不仅有金丝楠木棺椁,还有几块骸骨,并且在墓中还发现了墓志铭。尽管墓志铭已经残破不堪,但仍然清晰地写着“宋枢密使、增礼部尚书孝肃包公墓铭”。这似乎间接证明了此墓穴的真实性。考古学家并没有松懈,继续深入挖掘和研究,后来又发现了包公夫人的墓志铭。初步的判断是这是一座夫妻合葬的墓穴,这个发现让考古学家异常兴奋。然而,正当大家欣喜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些疑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埋葬墓穴的土壤异常新鲜,而包公出生于宋代,距今已经过去了1000多年,这个土壤不应该是如此新鲜。即使根据野史的传闻,包公的墓地曾被金兵盗过,那也是几百年前的事情了。然而,这个土壤看起来大致是十几年前重新铺设的样子。专家们带着疑问找到了包家的后人,然而她们也无法确定墓穴的真实性。这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不知道该如何继续下去,只能继续深入挖掘墓穴。为了确认一座墓穴中的骸骨是否属于包公,考古专家让考古队分成两个小组。一组将骸骨带到北京进行化验,而另一组则留下来继续工作。

化验结果表明,骸骨年龄在40岁以上,正好符合包公去世时的年龄。这让考古学家更加确定他们挖掘出的是包公的墓穴。然而,后来他们发现这座墓穴竟然在十几年前被重新翻新过。这让人们更加好奇,为什么包公的墓穴不符合规矩,为什么附近的泥土只有十几年的成色?考古队员挖掘了数月,而围观群众也在场外一直关注着。其中一位老人透露了一个大秘密:真正的包公墓并不在这个地方。然后他亲自带领考古队员前往他所说的地方。在一条小路上,他们找到了一座大型的古墓,规格符合宋代官员的级别等级。

然而,这座墓穴已经被别人挖掘过,里面只有几只破碎的陶俑作为陪葬,而没有遗骸或墓志铭。经过询问,夏姓老人透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由于夏氏祖先曾经得到包公的帮助,他们代代相传,一直为包公守墓。他们知道真正的包公墓在哪里,而这个事实却不为包拯的后代所知。为了保护包公的灵魂,他们移动了墓穴,以此来保护他的安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之前考古队员找到的包公墓所在土地的成色只有十几年的原因。包公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名臣,他在北宋时期担任开封府府尹,以清廉奉公、爱民如子而著称。

包公墓的故事也是备受关注的话题,据说墓穴被金兵肆无忌惮地捣毁,而真正的包公墓也因为不法分子盗取遗骸而备受困扰。最近,包公墓被重新挖掘,发现墓穴陪葬品只有陶俑瓷器,这恰恰说明了包公廉洁奉公、为国为民的好官形象。包公在古代以刚正不阿、清廉无私、六亲不认的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他是整个古代做官的代表,为人们所敬仰。虽然包公墓被损毁,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的敬仰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