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ALTH财富管理设为“星标⭐”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推送

作者:杨晓东 上海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发展中心 首席金融学院副院长

经济萎靡,市场低迷,还连连爆雷,本已微弱的信心,如风中的蜡烛,好像随时都会熄灭!大家普遍认为,之所以会爆雷,是经济下行导致的,是对高杠杆资产的出清;但事实上,经济周期只是导火索,爆雷本质上是对有毒资产制造链的出清,是市场机制自我修复的反噬效应!

今天我们从最近爆雷的几个案例,看看投资行为背后,认知的死角、致命的误区!

误区一:产品收益确定性越高,就越简单,风险越小?

真相1:收益越简单,有一部分风险确实小(类似于国债的高胜率),但产品运作越复杂。

银行存款简单吧,真正保本保收益的报价式产品,但银行为了满足储蓄这一要求,所进行的资产经营和资金经营是极其复杂的;货币基金简单吧,20多年来每天的万份收益都是正的,但有多少人知道其管理的难度和影子定价的方法,以及历史上出现过的几次流动性危机;摊余成本法产品大受欢迎,但其高杠杆所产生的每日的头寸管理和资金拆借,也刚刚经历惊险的月末50%的隔夜拆借利率的高企,其中蕴含的系统性风险,是常人感知不到的。

以上几个例子都有同样的特征:收益简单、运作复杂;至于说风险之所以比较小,只因这些都是主流金融体系内部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监管都比较到位,并且一旦遇到极端情况,整个金融系统会为之背书、提供流动性、甚至网开一面、罚款了事。

真相2:收益越简单,无论产品复杂与否,大部分时候风险是更大的(类似于企业债的低赔率)。

特别是那些在主流金融系统以外的,标明“高收益”的产品,本质上是主流金融机构的“竞品”,其承诺的收益,一定不会在受保护之列,这个也是“打破刚兑”的全部含义!

这些产品不论是原来简单的“影子银行”贷款类信托、还是现在被玩坏的谁也搞不清的资金池产品,都是以信托公司之名,行“类银行业务”之实;爆雷还是不爆雷,不会改变其经营本身已经“不合规、不合法”的实质。从信用底层来讲,它没有受到类似银行的强监管,所以一旦爆雷,都是公司破产清算、客户自负盈亏,结局和P2P不会有太多的不同。

而且现在的趋势是,即便是银行、抑或保险公司,也要看整体的实力、资产的经营情况,因为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的“银行存款保障基金、保险保障基金”,总额也不是无限的,特别是对于企业或同业资金,尤其要注意交易对手风险。

我们能学到是:对于大家热爱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必须要知道的是收益实现的来源、以及收益风险和本金风险的保障措施,所谓“不熟不做”。如果因为搞不懂而要靠“信仰”,那也是可以的,但信仰的对象一定是最高等级的信用,即整个金融体系以及国家信用。除此之外,其它任何叙事、人物、关系,都是扯淡。

误区二:管理人越有背景、资产规模越大,就越可靠?

真相3:如果是固定收益类产品,管理人越有背景,对投资人越是不利。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读大学的时候,班上有两位同学向你借一点餐费,你愿意借给体格强壮的体育委员,还是性格温和的生活委员。强者表面上信用更好,但他会问更多的人借钱,最终一定会充分透支自己的信用。所以,背景越强、管理规模越大的债务人,对于任何一个个体投资人来讲,都不是一个好的交易对手,谈判的对等性失去了平衡。这种不平衡,我们也可以网上流传的相关视频或录音中也能感受得到。

真相4:如果是净值化产品,规模是对管理人的“估值”,规模越大高估的可能性越大。

私募基金的管理规模,主要和三个能力相关,分别是:产品策略、投资能力、负债能力。所以规模越大的管理人,并不一定是投资能力最好的管理人,很有可能是负债能力(客户资源和营销能力)或商务能力(如喜欢做通道)更好的管理人。

我们能学到是:在选择管理人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论资排辈”:要挑选那些规模被低估的管理人。如果管理团队的专业能力的行业排名,明显低于规模的排名,这样的管理人值得花时间深度考察或360度尽调;反之,如果核心管理团队非科班出身、也没有大厂显赫的战绩,但管理规模领先,这样的公司就必须马上规避掉。至于说提供什么策略和产品,看一分钟都是浪费时间。

误区三:名气越大、历史业绩越好,越是不能错过?

真相5:名气往往是对能力的一种补偿,名不副实的概率超过90%!

这个道理很简单,名气是可以花钱买得到的(比如写书),而能力是花钱买不到的。有名气只说明他的产品好卖,所以很多渠道会推,但并不是未来收益的保障,最中性的看法就是平均水平而已!

曾经有很多负责产品准入的朋友,问我某大佬的产品,该不该重点推,我的答案一贯简单:必须错过!这符合我一贯的咨询答案:NO!这个答案的正确率超过90%,真正优秀的管理人太稀缺了!

真相6:历史业绩越好,未来收益大概率越差,必须错过!

净值化产品的历史业绩,没有任何持续性。因为收益的大部分来源不是基金经理,而是行业或市场等外部因素,即便基金经理的能力是恒定的,但外部是周期波动的,所以历史业绩越好,未来收益大概率是越差的,这个教训应该很多了。

我们能学到是:名气大的,业绩和能力无法验证的管理人,必须错过!另外有业绩的,特别是那些连续4-5年,年化收益超过30%的公募、或者超过40%的私募(主要是主观策略,量化是另外一个逻辑),我们的态度必须是:“宁愿错过,也不能错!”而多年的经验事实告诉我们,如果舍不得“错过”,最后大概率是“错”,有大坑也“躲不过”!

误区四:我钱越多,谈判能力就越强,产品和服务就更好?

真相7:钱越多,越强势,越容易吸引骗子!

金融投资和消费购物完全不一样,消费购物钱越多,谈判能力可以越强;但如果因为钱多,就到金融投资市场找“上帝的感觉”,谈苛刻的条件,那基本上只有“骗子”才能满足!

因为金融市场是一个匿名交易市场,其实钱多的人大有人在,有些保险资管机构光公募基金的投资规模就超过1000亿元。钱越多的投资者,应该是越怂的:一方面是管理难度大,前面说了,真正优质的管理能力和资产都是稀缺的;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试错成本也越大的,亏损可以带着后面的“零”一起亏的。

但如果因为钱多,就志得意满,提出不合情理的条件,还要找感觉,那不好意思,能满足你的基本都是骗子了!当然,服务高净值客户的骗子,会相对高明一些,所以为什么几年前P2P收割的是穷人,现在爆的雷都收割富人,说明水平高的骗子、寿命会更长一些!

真相8:认知跟不上财富增长,是最大的风险!

谈到认知,很多人以为是圈子、是信息差,所以热衷于各种资源的连接。但真正的认知是自上而下三观的构建,最上面的是宇宙观、中间的是世界观、底层的是人生观。

金融投资的宇宙观,是金融的基本原理和运作规律,比如资产的一价原理、财富的第一性原理等等;金融投资的世界观,是金融市场的运行现实,各个参与主体的底线诉求和能力边界,了解中国特色的金融市场,尤为重要;金融投资的人生观,是关于自己的定位和能力圈,哪些钱可以赚,哪些钱不能赚,哪些人可以依靠,哪些人应该远离。

我们能学到是:我们要学会“弱者思维”,不是说不要冒险,而是要冒有合理回报的风险:通过财务规划确定战略资产配置,再通过市场分析确定战术资产配置,再借助专业的团队获得贝塔和阿尔法,如果还更加勇敢一点,利用一下反脆弱的力量,那就更加优美了!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同时不构成对所述产品及服务的出价、征价、要约或要约邀请,不构成买卖任何投资工具或者达成任何合作的推荐,亦不构成财务、法律、税务、投资建议、投资咨询意见或其他意见。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公众号涉及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原创文章

行业报告

WEALTH APAC

往届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