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9月,十九岁的周恩来从南开中学毕业,决定赴日留学,启程前夕,周恩来写下了一首气魄雄伟的七言绝句,诗中充满着少年热血,至今激励着无数人。

无题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到日本后,积极投身爱国运动,“僻‘新思想’,求 ‘新学问’,做‘新事情’”,一时无暇顾及学业,1918年3月4日至6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入学考试、7月2日至3日的第一高等师范入学考试都考得不太好,没有被录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7年周恩来南开学校毕业留影)

其时,恰逢南开中学扩建成大学,要把好学生再招回来读大学。周恩来决定回国,这样既可以上大学,又能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去。

好友张鸿诰,得知周恩来要回国,便邀约南开留日同学王子鱼、穆慕天作陪,为周恩来饯行。张鸿诰是周恩来在南开中学时期的同学,两人曾在同一寝室同住了两年。

张鸿诰后来回忆说:“席间,因友情难舍,又知他擅长书法诗词,于是,我铺开事先准备好的宣纸,请他题词留念。”

于是周恩来提起毛笔,写下了这首诗,并在诗的左侧写下跋语云:“右诗乃吾十九岁东渡时所作,浪荡年余,忽又以落第返国图他兴,整装待发,行别诸友,轮扉兄以旧游邀来共酌,并伴以子鱼、慕天,醉罢书此,留为再别纪念兼志吾意志不坚之过以自督耳。”

这幅珍贵的手迹,现在保存在国家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1919年所写《无题》(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手迹

下面我们来品读周恩来的这首诗。

起句“大江歌罢掉头东”。“大江歌”,是指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说,千古风流人物,都被大浪淘尽,周恩来以此起笔,显然是以千古风流人物自许,展现了他要在时代的大江大浪中展现自己的风采的雄心壮志。

“掉头东”,梁启超《去国行》中有云:“披发长啸揽太空,前路蓬山一万重,掉头不顾吾其东。”

梁启超是当年许多少年学子的精神偶像,周恩来用梁启超诗句意思,表达自己赴日留学,寻求救国之道的坚毅决心。

第二句“邃密群科济世穷”。邃(suì)密,意为精密研究。群科,各种科学,各种救国理论。

这一句是说,周恩来精研各种科学,分析各种理论,希望能找到拯救当时危机四伏的中国,但因为他当时还没有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学说,因此还没有找到能救国的道路,当时的他,感到救国之路,异常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年周恩来

第三句“面壁十年图破壁”。面壁,是用达摩祖师面壁的典故。破壁,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中记载,张僧繇画龙点睛之后,龙就会破壁飞去。另外,鲁迅先生曾形容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四周没有门窗的铁屋子,破壁就是要打破这个铁屋子。

这一句有两层意思:一是周恩来怀着达摩祖师那样坚毅的内心,寻求救国之道,希望能打破旧中国的铁屋子;二是周恩来十年寒窗,四处求学,磨炼自己的才能,希望自己学有所成,在时代的大浪中一飞冲天。

最后一句“难酬蹈海亦英雄”。蹈海,用鲁仲连义不帝秦的典故,《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於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

除了用典,”蹈海“二字最重要的是对革命先烈陈天华的致敬。

1905年,清政府要求日本政府协助取缔留学生的革命活动,11月2日,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关于许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严厉禁止中国留学生的革命活动,强迫留学生遵守清政府的法令,剥夺留学生的集会、结社和言论、通信自由,这激起了爱国留学生的强烈不满。

1905年12月8日,陈天华为反对日本当局无理驱逐中国留学生,为了唤起中国民众迅速觉醒,写下《绝命辞》,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投海自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年周恩来

周恩来在最后一句诗中表明救国之心志,如果自己救国的理想难以实现,那他就像陈天华那样跳海明志,警醒国民,也算是一世英雄。

周恩来的一生,其学是”为中华之崛起“,其行是为中华之独立,从他的这一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十九岁少年的爱国热血,能感受到他那种为了追求真理,寻求救国之道的伟大志向和精神境界,今天读来,依然让人倍感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