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补充叶酸减低肠癌风险

叶酸存在于多种食物中,尤其是菠菜、卷心菜、西兰花等蔬菜,鹰嘴豆等豆类食物,全谷物与柑橘类水果等,也可以通过叶酸补剂获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123RF

对于成年人来说,叶酸的推荐摄入量是每天0.4毫克。而新发表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数据显示,无论是通过膳食还是通过补剂,增加叶酸摄入量可以降低结直肠癌(包括近端和远端结肠癌、直肠癌)的患病风险。每日摄入量增加0.26毫克(即相比推荐量增加65%),结直肠癌风险降低7%

这项研究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主持开展,分析数据涵盖了50多项研究的总共70000多人,为同类最大规模研究。相关结果发表于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期刊。

DOI:10.1016/j.ajcnut.2023.08.010

阿尔茨海默病与这种脂质代谢有关

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以斑块的形式聚集,这类蛋白也是疾病进展、导致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关键因素。现在,一项发表于《细胞-化学生物学》的研究揭示了淀粉样前体蛋白与脂肪代谢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为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的新机制带来了曙光。

已知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一种叫硫酸酯的脂质被耗尽。最新研究发现,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的加工会影响硫酸酯的合成;另一方面,硫酸酯的含量也会调节APP,补充硫酸酯可以降低β-淀粉样蛋白的含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究发现的双向调控机制示意图(图片来源:DOI:10.1016/j.chembiol.2023.10.021)

这项机制突破为制定预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由于硫酸酯能人体合成也能通过饮食摄入,另一方面吸烟会降低硫酸酯水平,因此研究进一步强调了确保足够维生素K摄入、食用某些海鲜的饮食习惯,以及避免吸烟的生活习惯能产生积极影响。

DOI:10.1016/j.chembiol.2023.10.021

全新结构突破提升CAR疗法效率

对于罕见、挑战性的癌症,嵌合抗原受体(CAR)开辟了一个极具前景的全新治疗领域。其中,以肽为中心的CAR(Peptide-centric CAR,简称PC-CAR)依靠特定的肽“条形码”来靶向癌细胞,这些“条形码”来自潜在致癌基因编码合成的蛋白。由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复杂性,设计精确的PC-CAR面临着巨大挑战。

在一项发表于《科学-免疫学》的研究中,费城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阐明了一种三维蛋白质结构,解释了PC-CAR识别多样化HLA复合体 “骨架”的机制。研究发现,虽然肽 “条形码”可能具有显著的变异,但这些HLA “骨架”足够相似,可以被PC-CAR疗法识别。这项结构研究的突破为设计能够靶向多个HLA的CAR开辟了新路径,有望提升复杂、难治肿瘤的治疗效率。

DOI: 10.1126/sciimmunol.adj5792

新植入设备可治疗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的糖尿病类型,患者需要日常注射胰岛素维持健康血糖水平。近期,《自然-生物技术》的一项研究带来了新的1型糖尿病潜在疗法,该方法基于干细胞技术与植入设备共同实现。

研究中称作VC-02的设备只有创口贴大小,但其中却包含了由多能干细胞分化而来的数百万个胰岛细胞,在植入患者皮下后可以长期、稳定地为患者提供胰岛素。在1/2期临床试验中,有10名1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了VC-02植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设备与硬币的大小对比(图片来源:ViaCyte)

试验6个月后,有3名患者体内检测到了显著的胰岛素水平提升,同时他们可以减少外源注射胰岛素的频次。其中有1名患者改善程度更好,他一天维持正常血糖水平的时间窗口从55%升至了85%,同时胰岛素注射量减少44%。VC-02有望成为未来治疗1型糖尿病的新手段,减少注射胰岛素的繁琐步骤和疼痛。

DOI:10.1038/s41587-023-02055-5

睡眠时的脑波可减轻癫痫症状

近期,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通常发生在睡眠期间的慢波,在癫痫患者清醒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慢波可以防止大脑过度兴奋。根据研究团队发表于《自然-通讯》的论文,作者共招募了25名癫痫患者,他们需要完成一些联想记忆任务,同时作者会收集和分析他们的脑电图数据。

结果显示,这些患者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会产生慢波,不过每次持续的时间不到一秒钟。这种慢波与大脑兴奋性增加会同步发生,可以降低癫痫的大脑活动影响。除此之外,这种慢波可以降低神经细胞放电的频率,保护大脑免于过度兴奋的损伤。研究表明,大脑会采用自然发生的活动来抵消病理的活动症状,未来或能通过增强这种自然方式减轻癫痫的症状。

DOI:10.1038/s41467-023-42971-3

视网膜神经元再生的新方法

穆勒胶质细胞(Muller glia)是视网膜中的一种支持细胞。在人类等哺乳动物中,视网膜受损时,穆勒胶质细胞会形成瘢痕、产生炎症;但在鱼类和鸟类中,这种细胞却会在视网膜受损后重新进入细胞周期,变成未成熟的视网膜细胞,随后分化出新的视网膜神经元。

受到鱼类的启示,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来自胚胎的人类穆勒胶质细胞进行了基因改造,过表达促神经转录因子Ascl1,使其启动神经元特异性的遗传程序。结果显示,体外的转基因细胞可在一周内重编程为神经源性状态,出现类似于未成熟的视网膜神经细胞的特征。

研究结果日前发表于Stem Cell Reports,为重编程人类胶质细胞促进神经元再生提供了概念验证,有望开辟全新的方法修复因神经元丢失而受损的视网膜。

DOI:10.1016/j.stemcr.2023.10.021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微信团队,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请在“学术经纬”公众号主页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