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工程科学技术因其能够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而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部署、学科领域知名院士专家共同研究编撰的面向2035年探讨了国际工程科学前沿的发展趋势和中国从工程科技大国走向工程科技强国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深入阐述了工程学科中建筑与土木工程、环境与交通工程、水利与海洋工程三大领域的科学意义与战略价值、发展规律与研究特点,系统分析了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与态势,凝练了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向,并提出了资助机制和政策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左右滑动查看详细信息 →

本文节选“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政策建议”以飨读者。

为加快我国工程学科前沿和重点发展领域的突破,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存在的一系列“卡脖子”技术和瓶颈问题,加速实现工程学科“可持续、高品质、绿色化、智能化”的发展目标,保障国家重大战略的顺利实施,同时加强工程学科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学科交叉融合,对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提出如下政策和举措建议。

一、鼓励原始创新,突出平台建设和团队建设

▋1. 鼓励探索

进一步完善探索性项目申请与评审通道,重视原创性想法, 支持颠覆性研究,简化申请流程,可先给予小额经费支持,在一定时间内评估其探索效果,再决定是否给予后续重点资助。

2. 突出原创

跟踪国际热点很重要,但创造热点更重要,创造热点有可能成为引领者。建议加强对可能成为行业与学科引领者的关注和支持, 在确定科技项目立项指南时注重前瞻性、开放性、包容性、延续性和可持续性,鼓励独立思考,百家争鸣,不可急功近利,尽可能营造“十年磨一剑”的科研氛围,建立鼓励“十年磨一剑”的长效机制。

3. 共性导向

建议针对重大前沿问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关键领域和“卡脖子”技术等,从原来以自由申报为主逐渐转变为自由申报和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引导鼓励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需求,加强平台建设和团队建设,实现关键问题和“卡脖子” 技术的突破。

4. 交叉融通

建议革新资助方式,进一步完善针对学科交叉项目设立的多学科结合的项目申请与评审机制。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在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等方面,提炼科学问题,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培育一批核心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能力突出的校企联合创新团队。

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创新成果和人才评价机制

1. 项目管理

建议创新“出大成果、出系统成果、出专家”的管理机制, 进一步完善同行评议和考评机制,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弱化行政干预,简化项目申请程序,适当延长考评(评估)周期,简化考评环节,确保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时间。

一项关键技术要真正实现突破并产业化,可能五年、十年时间都不够,而重大成果要真正成熟绝非一蹴而就,离不开长期的积累。目前一个科技项目的周期最长为5年,结题后如果不继续资助,很可能就会中途“夭折”,从而与重大成果失之交臂。因此,对于某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与广阔前景的科学技术攻关项目,一定要注意立项的可持续性,可以考虑跨若干个“五年计划”。

鼓励基金研究成果数据和代码开源共享,保证学科研究的长期持续发展。建议每隔5~10年,针对不同研究领域,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形成阶段性学术结论。这些学术结论不仅可以对后续基金资助项目的遴选提供明确的方向性指导,从而避免低效和重复性研究,而且可以为国家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撑,同时也会发挥一定的国际学术引领作用。

统筹设置联合基金项目,切实推动国家基础科技创新与行业应用实践之间的紧密合作,均衡布局重大重点项目。

建立国际项目征集机制,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关科技机构联合,打通国际合作项目联合征集渠道,建立健全国际合作项目联合征集与发布机制,为多国联合开展项目申报、科技攻关与应用示范工作提供保障条件。

探索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先行试点示范类项目,鼓励开展更广泛的应用示范试点,加快技术创新及关键技术瓶颈的突破,从而快速落地,促进“上货架”的应用导向指引。

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机构和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建设专业化成果转化平台,引导行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研发平台,使科研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在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从而有效地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此举有助于解决科技成果信息与市场需求不对称的问题。为科研机构提供市场信息,使科研人员便捷、及时地了解市场变化与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科学技术研究的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帮助选择和设计科研项目,提升科研效率,从而形成具有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符合实际需求的科技成果。积极引导行业依托产学研合作引进转化技术成果,推动对重大重点项目、科技创新专项等的学习和实施,促使科研一线的新鲜血液与新思想推进市场发展,提升实体经济市场竞争力,增强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动力。

2. 科技成果及工程科技人才评价

建议充分考虑工程学科的特点,避免照搬欧美体系,坚决克服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五唯”痼疾,正确评价成果、人才乃至学科水平。鼓励出综合成果,出系统成果, 出大成果,解决大问题。进一步完善项目验收考评办法,不能简单根据指标来评判,更要注重技术实质和成果内涵。处理好国际学术声誉与服务我国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妄自菲薄,自信而不自负。

本文摘编自《中国工程科学2035发展战略》[“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项目组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7 ]一书“第五章 资助机制与政策建议”,标题为编者所加。

(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2035发展战略丛书)

ISBN 978-7-03-075571-1

责任编辑:张 莉 赵晓廷

本书为相关领域战略与管理专家、科技工作者、企业研发人员及高校师生提供了研究指引,为科研管理部门提供了决策参考,也是社会公众了解工程科学发展现状及趋势的重要读本。

(本文编辑:刘四旦)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位

科学出版社视频号

硬核有料 视听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