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4月26日晚,正在河北保定搞调研的杨尚昆,突然接到中央办公厅副主任龚子荣的急电:“杨主任,赶快停止调研工作,第2天速速回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尚昆心里一紧,想问为什么但又止住了,他预感到一定是发生急事了。

杨尚昆回到北京后,果然出事了,这件事对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杨尚昆火速回京

接到电话后,杨尚昆脑海中一片混乱,整夜都没有睡好。次日一早他就火速离开保定,于下午5点多到达北京。

一落地,杨尚昆马上去给邓小平、彭真等中央领导人汇报调研情况,然后去找周总理的秘书康一民谈话。

之后的两天里,杨尚昆又和几个领导人进行了谈话。这个过程中终于知道了被紧急叫回北京的原因:毛主席的谈话内容被泄露了,毛主席很是生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确切地说,毛主席被“窃听”了。

此前,毛主席正乘坐专列南下视察,一路上和一名服务员进行了谈话。服务员离开毛主席的办公车厢后,,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洋洋得意地对他说:“你和毛主席说了什么,我都知道。”

服务员大为惊讶,问他怎么知道的,那名工作人员拿出了一个录音设备,笑着说:“你们谈的都在里面了……”

服务员大吃一惊,觉得此事很严重,马上将相关情报汇报给毛主席。得知谈话内容被录下来了,毛主席大为恼火,马上让人去调查。

杨尚昆作为中央办公厅的主任,主要负责与毛主席、中央有关的工作,因为此事他才被紧急召回北京。杨尚昆返京后,全力配合调查,弄清录音一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杨尚昆是知道录音器的,在中央工作的人包括毛主席也知道,这一切还得从建国初期说起。

是录音器还是“窃听器”?

许多人并不知道,毛主席下达指示时,有一些随意性,一些非常重要的决定或想法会直接说出来,说完就走。

这样一来,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就有点麻烦了,他们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来,不然的话就会错过一些重要的内容,从而耽误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5年,叶子龙来到毛主席身边工作后对此深有体会,为了不漏毛主席的一言一行,他和一些同事以及中央领导人商量后,决定给毛主席录音。

原本,毛主席怎么都不同意的,后来还是妥协了,提出了一些要求并强调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算是录音,也要有个规矩!”

为此,杨尚昆和中央办公厅经过深思熟虑后,制定出来一套规则制度。这个录音制度,最后通过了毛主席的审核。

这个方法其实是很好用的,毛主席在1958年11月的一次谈话,被录音器录了下来,并被整理成稿,最终录入中央档案,拥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然而,并不是毛主席每次讲话,都是可以录音的。比如,1959年11月,毛主席在杭州与一众领导讨论中苏关系时,就强调不要做任何记录,连录音也不行。

这事之后,机要室就停止了给毛主席录音,除非主席提出来,他们才会去做。

事实上,毛主席没有再提出来要求录音,因此机要室的工作人员再一次像从前一样,时刻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听毛主席讲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想到,毛主席南下视察时与服务员的谈话还是被录了下来,此事主席并不知道,因此非常生气。

事后,秘书叶子龙、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等一批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被隔离审查多年。

此事影响很大,被称为“窃听事件”,80年代中央进行了综合调查,为相关人员平反,还给众人一个清白。

结语

毛主席不想被录音,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身为一国领袖,有绝对的权威,有时候所讲的话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听,一旦传出去可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如果毛主席讲的话都被录了下来,并且被刻意泄露出去,那后果可不是一般的严重。

比如毛主席在谈论中苏关系时,不想被记录或录音,就很有道理,这是内部讲话,不适合所有人听。

因“窃听事件”影响了一大批人,他们受到错误对待,波及的范围过大,相关处罚也过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