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治疗患者

黄志平,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内一科副主任。从医28年来,他始终扎根临床一线,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一次次勇攀医学新高峰,为患者带来“心”希望。今天的【最美洞头人·感动洞头十大人物】专栏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黄志平的行医之路。

黄志平年少时就立志学医,1995年温州医学院毕业后,他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家乡洞头。彼时的洞头还未通桥,群众就医条件较为艰苦。

“那时到温州坐船要三个多小时,看病非常不方便,我自小就有切身的体会。所以,毕业的时候我义无反顾地回到洞头,希望能够帮助家乡的父老乡亲,贡献自己的力量。”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内一科副主任黄志平说。

毕业后,年轻的他,虽然初出茅庐,但肯刻苦钻研医学业务,逐渐从一名普通内科医生,一步步成长为洞头区心血管内科专家,用28年的光阴书写大医精诚和不倦坚守。

“我自始至终是把病人放在首位,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不管我上班下班,只要病人病情变化,我随叫随到。从大学毕业时的小医生到现在的老医生,中间也经历了很多的辛酸和不理解,有些病人不理解,有抱怨、指责的情况,但我把他们一个个治愈的时候或者病人好转的时候,我就把一切的不痛快抛之云外,所以经验逐渐增多,水平也不断地提升。”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内一科副主任黄志平说。

2021年,DSA项目列入我区十大民生工程。为此,区人民医院迅速筹备组建DSA团队,起步之初,面对人手、经验和硬件等各方面紧缺的情况,黄志平毅然把担子挑了起来。

“做一个DSA这种高精尖的技术,其实压力是非常大的,而且DSA是一个带有辐射的治疗手段,医生长时间接受很多辐射的照射,对身体是有一定的伤害,不管在精神上身体上都是非常有压力。”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内一科副主任黄志平说。

黄志平告诉记者,为了尽快学会这项新技术,他每天起早贪黑,参与不同导师的手术,因为要防止手术间的放射物质对身体造成的危害,需穿上三十多斤重的铅衣,不论寒暑,常常是汗如雨下。

“为了争取早点把这个技术掌握下来,一天我们早上八点钟开始,一直做到晚上八点结束,最长有一次做到夜里三点钟,确实非常的疲惫。”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内一科副主任黄志平说。

持之以恒的态度,庞大的手术量,让黄志平很快的熟悉、掌握冠脉DSA相关技术。今年年初,我区DSA正式投入使用,仅仅通过一个针尖大小的创口,将一根如发丝粗细的导丝准确抵达身体的各个部位,一个个病灶精准发现、定位、消除,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目前这个技术在我们医院运行的非常良好,从年初的开展到现在已经做了100多例的病人,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就做了十几例。”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内一科副主任黄志平说。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黄志平团队已申请了4项DSA新技术项目,为我区心脑血管患者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生命快速通道。

“从医28年以来,虽然已经进入不惑之年,但我从医的热情一直没有改变,因为我看到我医治的病人在我手下好转、康复,都能给我带来开心与快乐。我期望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经验,能够更好的服务百姓。”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内一科副主任黄志平说。

黄志平表示,这份工作给他带来的成就感,无数患者对他投注的信任感,激励着他在这条从医之路上一直奋力前行。同时,他自己也带了一批批的学生,想尽最大的努力把所学的知识传承给下一代。

“黄主任对病人非常耐心和细心,对我们年轻医生要求也是比较严苛,在我们医学的起步阶段给我们特别大的帮助,他也是一个工作狂人,是一个以医院为家,以病人当自己家人的优秀医生。”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陈恩光说。

“主任很爱自己的事业,对病人的关注度是很高的,和我们工作的交接都是很好的态度,有什么事情我们都会和主任沟通。”区人民医院内一科护士庄晨吟说。

从事临床一线28年,黄志平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扎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时刻把医者仁心,大医精诚,作为行医标杆,在工作中,他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不断挑战自我,他坚信只有辛勤的付出,才有更快地进步。他曾先后被评为洞头区最美医师、医共体医疗技术先锋奖等多项荣誉,为百岛洞头献上了一份初心之光,照亮海上花园美丽之景。

更多新鲜事,关注温州鲜快报

点击在看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