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吉三国的交界处有一个陕西村,祖祖辈辈说着陕西话,三千多人发展到10万多人,他们却说自己从没忘记中国人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下各地文化频繁交融。而在中亚地区,却静静地存活着一群特殊的陕西后裔——东干族。

他们讲着地道的陕西方言,世代相传130多年前中国陕西地区的生活风俗。东干族的起源可追溯至140年前的陕西白彦虎起义,为逃避清军追剿,数万回族人迁徙至中亚建立聚落,被称为“东干人”。

100多年后的今日,东干族已经发展成为人口近20万的独特群体。他们与当地民族和睦共处,又顽强地保留着中国古老的文化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干族这一奇特的“活化石”,恰如一座历史与文化的桥梁,连接着中亚与中国,当代与古代。

东干族的起源可上溯到140年前的陕西白彦虎起义。同治年间,陕西爆发持续十余年的大规模民变,清廷诏令左宗棠前往西北镇压。

陕西白鹿原地区的回族起义军在白彦虎的率领下,为躲避清军的追捕,举族西迁。这支迁徙大军历经千辛万苦,在满清边境时仅存3000余人。为躲避清廷的长臂,起义军最终越境进入俄国领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地人询问他们来自何方,起义军回答“东岸子”。由于语言不通,当地人根据发音称他们为“东干人”。

1924年,他们在苏联政府的民族识别中被正式登记为“东干族”。来到陌生的中亚后,这群陕西乡党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在语言障碍与自然环境的双重适应下扎根立足。

他们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交界地带建立起一个又一个“陕西村”,世代生息繁衍。如今,东干族的人口已经发展到近20万,基本融入当地社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干人世代相传他们来自中国“东岸子”,代代口耳相传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尽管异乡建立新生,他们骨子里流淌的仍是中华血脉。

100多年的漂泊生活并未磨灭东干族脆弱的文化根基。正相反,他们以顽强的意志代代相传祖辈的语言、习俗与民风,成为海外传承中华文明的一面独特旗帜。

东干族村寨里处处弥漫着中国古老的气息。他们保留了陕西关中地区的方言、建筑、饮食与婚丧嫁娶的习俗,将明清时期的中国乡村风貌原汁原味地移植到异国他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他们还不允许和外族通婚,而且各种习俗都和中国古代类似,依旧传承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结婚习俗,成婚年龄也非常早,十几岁基本就被父母定下婚约。

在生活方面,东干人完整的保存了陕西人的生活习惯,他们的房子半边盖,喜欢吃裤带面、锅盖一样的烙馍,还有白鹿原上最流行的“九大碗”。

为确保存传汉语言文字,东干人还逐步形成了融合汉字与俄文字母的东干文字。一代又一代东干人将这些遗产视为重于生命的精神寄托,任劳任怨地幽火传承、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