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这里的“善”,并非“好”的意思,而是“真实”的意思。临终前的老人,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代表了他们的真实心声,对于身边人的影响特别大。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代枭雄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跟儿子刘禅说了一番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

不要因为小恶就去为之,不要因为小善就不去做。唯有德才兼备,别人才会信服你。你的父亲我德行浅薄,就不要效仿了。

刘备征战一生,为什么不教儿子驭人之术,而让儿子做个忠厚的君子呢?因为刘备知道,阿斗守不住蜀国,既然如此,当个有德的君子,对别人毫无威胁,还能活得久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还活着的时候,人们都不会说真话,因为顾虑太多,怕这怕那。临死之前,人们都会说真话,因为再无顾虑,也不会怕这怕那。

上文谈到,刘备吩咐刘禅,要做一个有德行的君子。刘禅虽然不具备开疆拓土的能力,但他依旧通过自己的本事,活到了最后。

我们都知道,刘禅最后投降了魏国,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公。宴会上,司马昭问刘禅:“安乐公,思蜀否?”刘禅回答:“乐不思蜀。”

司马昭大笑,认为安乐公刘禅就是一个窝囊废,自己再无忧虑,随后就病逝了。这就是所谓的“乐极生悲”。

刘备临终前的那番话,其实是有道理的。按照有道理的话去做人,哪怕不能成功,也能明哲保身,保全自己的一家老小。

临终前的老人说了有建设性质的话,儿孙不会有什么麻烦。最怕的,就是临终前的老人说了不太好的话,那子女后人就会遭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通过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宋太祖赵匡胤再次统一了天下(不包括燕云十六州)。在传位这件事上,赵匡胤出了差错。

一天夜里,弟弟赵光义找哥哥赵匡胤喝酒,不久,宫廷外边的守卫发现,宫殿里面有斧头敲击的声音,赵匡胤大喊了三个字:“好为之。”

当晚,赵匡胤就暴毙而亡,他的儿子没有继位,而弟弟赵光义抢先一步登上了皇位。赵光义也是心狠手辣,将赵匡胤的儿子逼死了。

不知道是赵光义的基因有问题,还是风气有问题,终宋一朝,一直处于“挨打”的局面,赵光义的后世血脉,除了仁宗还行,其他人都一个比一个差。

到了北宋末年,宋钦宗和宋徽宗被金人俘虏到了北方,赵构建立了南宋,史称宋高宗。高宗有个问题,就是“性无能”,也就是没有生育能力。

高宗死后,皇位传回到了赵匡胤这一脉手中。宋太祖死前大喊的“好为之”,成为了讽刺。赵光义及其后人,并没有好好去做,也就没有好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在北周末年,隋文帝杨坚通过外戚的身份,夺取了北周的大权,不仅建立了隋朝,还统一了天下。

开皇年间,隋文帝和皇后独孤伽罗,基本过着朴素的生活。在他们看来,自己这代人做得好,才能给后世的继承者,留下更大的基业。

中途,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晋王杨广通过挑拨离间,让独孤皇后特别讨厌大儿子,也就是太子杨勇,就向丈夫吹枕边风,希望换一个太子。

杨坚不仅是老婆奴,还害怕老婆,所以他立马废了老实巴交的杨勇,而立懂得伪装的杨广为太子。

好些年过去了,孤独皇后去世了,隋文帝杨坚也老了。卧病在床的时候,杨广玩弄父亲的嫔妃,甚至将杨坚本人搞死了,弑父。

在杨坚临死前,大骂:“孤独误我,畜生何足付大事?”说后,杨坚就死了。十几年后,杨广将基业败得一干二净,自己也不得善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老人临终前,说了这两种话,对子孙后代特别不利。

一、临终前老人的“诅咒”,特别毒辣。

民间有个说法,最好不要让临终前的老人,说任何有诅咒意味的话。因为这些诅咒,所附带的怨气,会影响子女后代的气运。

别人是好话说尽,而他是诅咒说尽,说明他的子女、家庭有问题。有问题的子女和家庭,哪能长久呢?

二、临终前的老人,说了让人误会的话,容易造成家庭矛盾。

老人临终前,想要子孙后代过得好,就不要说太多。如果说了这个人好,批评那个人不好,那后者就会针对前者,造成窝里斗。

好话,可以说尽,建议,也可以多说,但让人误会的话,或者有诅咒性质的话,就不要说了,避免给子孙后代增添麻烦。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