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作为世界级的大都市,中西文化的重要交汇点,香港这个城市,却很少传出关于他们女权运动的消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

答案是香港的女权运动早就迎来了大结局。

之所以最近香港女权又被重新提及,是因为有两部热播的电视剧,一部是内娱的《以爱为营》,另一部则是港剧《新闻女王》,二者都是以女记者为视角的电视剧,但呈现给观众的感觉却截然不同。

《以爱为营》的剧情一直在强调女主倾国倾城的美貌,找工作需要男朋友去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新闻女王》的剧情,则是在突出女性在逆境中如何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突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者一经对比,立马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为什么香港女人都这么独立?今天我就聊一聊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香港的经济发展基本就是内地的领先版本,上世纪70-90年代的时候,在西方国家的产业转移之下,香港经济进入了繁荣时期,当时很多金融和外贸公司非常缺人,有大量的女性顺应潮流从工厂走进了办公室。

随着她们收入的提升,她们不再对另一半和原生家庭有着强烈的依赖,所以那个时代的香港女性就开始追逐起了独立的个性,她们穿着时髦、思想超前,在职场争做女强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8年热播的电视剧《陀枪师姐》,里面的女主陈三元就多次表达了自己对平权的诉求,她认为女性在任何时候都不需要特殊照顾,一视同仁,就是对女性最大的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视剧虽然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这部电视剧既然在当时能够热播,那就说明当时的香港市民都很认可里面传递出的平权理念,香港女权是在向好的方向在发展。

但这种局面很快就发生了改变,因为香港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件是亚洲金融风暴在1998年影响了香港。

另一件则是香港升学制度的改革。

第一件事理解起来很简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经济发展好的时候,到处都是赚钱的良机,没有人会拼死拼活的内卷,可一旦经济出现下行,蛋糕不够分了,内部立马就会出现各种争论,香港的女权运动就是那个时候开始变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常简单的道理,以前赚钱的机会多,女性能轻松找到高薪的工作,自己就能养活自己,在这种大环境下提出男女平等、独立自强这样的口号是很正常的。

但随着社会机会的减少,由于生理结构的差异,很多企业更愿意去招聘体力更好,承压能力更强的男性员工,这就导致香港部分女性出现了收入下滑的局面。

为了维持自己体面的生活,有一部分人就打着女权的口号提出了一些明显不属于平权范畴的诉求。

比如著名的港女十八式,就是变着法子要让男性给自己掏钱。

比如说骗人请吃饭、要买名牌包、出门要车接车送、付钱找男人……就是当时很多香港女性提出的诉求,还有更多说出来比较敏感的内容,大家可以对照着自己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当时的香港女权运动就出现了十分诡异的局面,一方面是部分独立女性在大声喊着男女平权,而另一方面则是其他女性拼命的要求男性给她花钱,一边是平权,一边是索取,二者同时共存,香港的女权运动就发展成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四不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情?可能和香港特殊的历史有关。

去过香港的都清楚,香港给人一种很神奇的感觉,那就是既开放又保守。

开放是因为它受西方的文化影响比较深远,保守则是因为它的主体民众还是中国人,而且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香港的部分传统保存甚至比内地都要完整,比如说拜关公、拜财神、信风水,香港的气氛就比内地很多地方要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的环境下,香港女性的思潮一直都在来回拉扯,一方面是西方传来的自由主义和女权运动思潮,在告诉她们女性应该独立自主,可另一方面,传统观念又环绕在她们耳边,应该女主内,男主外,这让她们的内心十分煎熬。

所以导致香港女性既不能像北欧那样,干脆直接颠覆男女角色,让男人在家带娃,又不能像欧美那样彻底迈向独立自主,也不能像传统中国女性那样相夫教子,于是就出现了前面那种既要平等又要索取的尴尬局面。

就是因为这种矛盾的情况,才引发了香港男性的不满。

他们可以允许自己的另一半是个独立自主的女强人,也可以允许自己的另一半是个居家过日子的小女人,但就是接受不了自己的另一半一边找自己要钱,一边还强调自己是独立自主,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香港有人就指出过这个问题,他们说香港女权关键的问题在于,女权主义者对男性的要求十分清晰,但是对自己的要求却非常模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国传统观念对男女的标准很清晰,男人要努力赚钱,养家糊口,女人要温柔贤惠,持家有道,但是在部分香港女权主义者眼里,你如果说女人要温柔贤惠,持家有道,那就是性别歧视,是落后无知,是大男子主义,但如果你说男人应该赚钱买车买房养家,她们又会举手赞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双重标准,会给女权运动带来致命的打击。

因为非常简单的道理,什么是女权?女权是让女性拥有和男性一样的人权,强调男女是平等的,这叫女权。

我知道有人肯定会说,虽然男女是平等的,但男女存在生理差异,在某些领域男性是不是应该让着女性?当然是,这个社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必然会出现某些生理特征上相对而言的弱者,比如说残疾人,但是对于弱者的帮助应该是出自每个公民的自愿自发的,而不是强制性的提出要求,就像没有哪个国家会出台法律,不给流浪汉帮助就直接判刑。

同样的道理,男性对于女性的帮助,更多的也应该是出于自愿自发的,而不是不断地被提出诉求,比如说反复强调男性要有绅士风度,男人要负责养家,女人只负责貌美如花,男人要给女人送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等等,如果你这样做了,那就是直接破坏了女权的基石,因为当你在向男人提出诉求的时候,就意味着你本质上还是认为男女不应该是平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这样,男性就会觉得你的诉求不是平权,他觉得不公平。

香港男性也是这样想的,当香港女性的要求越来越多,他们无法满足的时候,他们就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抗议。

他们抗议的方式也非常直接,那就是直接拒绝和香港女性结婚,转而到内地来求偶。

我们都清楚,在21世纪头两年的时候,内地的工资还很低,月薪2000都算是高薪,而当时的香港普通男性,月薪则能达到10000元人民币,他们来内地找对象,那自然是非常容易。

有数据统计,从1998年开始,香港男性娶内地女性为妻的数量大幅提升,仅2006年一年,就有2.8万名港男娶了内地女子,而那一年香港结婚总人数也才5万人,也就是说香港男性外娶的比例超过了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香港男性无声的抗议。

我知道有人又会说,那肯定是香港男性不够优秀,达不到香港女性的标准,为什么不多努力反省自己的原因?

答案很简单,因为香港男性是真的很难达到香港女性的标准,还记得我前面提到过的香港升学制度的改革吗?这就是重要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78年开始,香港孩子小学升初中就采取的男女分开派送的制度,也就是男生只和男生排名,女生只和女生排名,最后按照排名分配到每个初中,排名靠前的去好学校,靠后的就去差学校。

结果在1998年的时候,有家长不满意,说我家女儿成绩比你家儿子成绩好,怎么排名还在后面?于是她们发起了投诉。

教育部门看事情越闹越大,就进行了改革,从2002年开始,就采用了男女一起排名的制度。

这个改革看似很公平,但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男女生理发育的差异,女生在小学阶段,由于大脑发育较早,极大概率会比同龄的男生成绩要好,这是无数权威医学机构都论证过的,正是因为这个差异,所以导致香港升学制度改革之后,教育资源好的学校几乎全都是女生,而教育资源差的学校则变成了男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因为这个细微的改变,直接导致大量的香港女性更容易考上名校,毕业后从事的也多是薪酬较高的工作,她们的收入提高了,自然就看不上同龄的香港男性。

于是就出现了香港男性大量外娶,一大批香港女性嫁不出去的局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香港女权就直接迎来了大结局,因为她们连辩论的对手都没有,她们要求结婚买价值1000万的房子,100万的豪车,香港男性连连称是,反正我又不娶你。

而另一边则是连续暴跌的生育率,截至2023年,香港已成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局面已经如此,再反复的提女权又有什么意义?

你看现在TVB拍的港剧,基本都是大女主套路,核心又回到了女性独立自强这里,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事实证明,只有男女平权才是正途,双重标准是玩不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