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众人工智能产品的上线和迭代,其在创作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现实,AI创作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生活和商业化场景,带来了效能的空前提升,同时一些新型的纠纷和争议也接踵而至。

01

AI图片著作权首案

北京互联网法院近日公开审理了一起AI绘图作品的著作权侵权纠纷案((2023)京0491民初11279号),作为首例AI图片著作权案,此次法院的审理思路和判决结果也给将来同类案件提供了参考意见。

在该案中,原告李某将AI创作图片发布于小红书平台,被告刘某未经授权将该图片用于其个人百家号的文章配图,原告因此起诉。

法院对涉案图片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判,最终判决其为独创作品,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实际审理过程中,本案争议焦点围绕AI图片的创作,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涉案图片是否构成作品

在涉案图片是否构成作品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下称《著作权法》),涉案图片因其外观表现、创作过程等信息,具备作品的要件,即涉案图片属于文学、艺术或科学领域,具有一定的表现形式,体现了原告的智力成果和独创性,属于美术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

原告是否享有涉案图片著作权

在原告和涉案图片著作权认定上,根据《著作权法》第十一条,创作作品的自然人是作者,所以人工智能模型本身无法成为法律上的作者。

除此之外,AI工具的设计者虽然通过设计算法和模型间接影响了AI的生成结果,但其并未在涉案图片的具体生成过程中有所参与,仅是创作工具的生产者,且在AI设计者提供的许可证中表示“不主张对输出内容的权利”。

涉案图片是基于原告的创意和构思创作的,原告在利用Stable Diffusion模型进行创作时,通过提示词和参数设置,以独特的方式影响了模型生成的最终图像。其个性化的审美选择和判断体现在整个生成过程中,原告依法享有其作品著作权

被告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在被告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方面,被告未经许可使用涉案图片并去除了原告的署名水印,侵害了原告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和署名权。被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包括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法院支持原告要求被告在涉案平台发布公开声明向原告赔礼道歉的请求。

02

著作权纠纷维权

此案的审理为将来同类案件奠定了基础,而随着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行业的不断发展,与之伴生的AI著作权相关案件也会可预见性地增长,AIGC作者将与传统作者一样,面临着各种可能的侵权纠纷。

保全网作为国内领先的区块链电子存取证平台,致力于为原创作者和各种有司法存取证需求的用户,提供可信、便捷、经济的存取证方案

在作品创作过程和完成初期,著作权人可通过保全网将作品进行可信存证。依托区块链底层技术,作品信息将通过保全网上链同步至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研发的“星火·链网”国家区块链主链中,生成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哈希值),这将在后续可能发生的侵权场景中作为著作权权属认定的依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通过比对作品首发时间先后,来辅助法官认定著作权权属的方式,因其出证快、可批量、易操作等特点,区别于传统版权登记,以一种更高效、经济的手段,给AIGC以及各类原创作者提供了切实保障,降低了著作权权属认定的难度。

除此之外,保全网还有强大的取证功能,适用于各类已发生侵权纠纷案件中的证据采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依据《人民在线诉讼规则》中有关区块链证据审理的相关标准,保全网结合自身技术优势,通过自动化取证、提供可信取证环境、取证设备清洁性检测等方式,隔绝了取证时证据篡改的可能,连同上链一起构筑了存取证全链路的信任基底,使得经由保全网存取的证据在法院判决中具备极高的采信度,也让取证更为便捷、高效

人们的原创意识正在觉醒,网络抄袭、作品盗用等乱象势必会得到进一步清洗,保全网为每一位权利人提供可信存取证服务,更多内容可扫码添加保全网专属顾问或下载掌上取证app体验取证功能。

查看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