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普法办公布了2022-2023年全省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创新创先和优秀普法工作项目评选结果。全省法院共15个项目获评优秀普法工作奖,其中湛江市麻章区人民法院《红树林保护普法站,守护绿色“国宝”》项目获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7月22日,麻章法院红树林保护普法宣讲团走进麻章区太平镇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开展普法活动

麻章法院通过率先在全市设立“红树林保护普法站”,组建“红树林保护普法宣讲团”,将红树林保护宣传与法治教育深度融合,着力把“红树林保护普法站”打造成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品牌,更好守护绿色“国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7月19日,麻章法院设立“红树林保护普法站”,组建“红树林保护宣讲团”

一、紧扣中心大局,率先成立红树林保护普法站

麻章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湛江市全力建设“红树林之城”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在2022年7月率先在全市成立“红树林保护普法站”,通过创新普法平台、采取多种方式、全覆盖各镇村,将其作为红树林保护和修复、开发工作的具体举措和增进全社会对建设“红树林之城”认知认同的具体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6月5日,环境日当天,麻章法院红树林保护普法宣讲团到世乔村小学开展普法宣讲活动

二、凝聚普法力量,提升宣讲团队服务力

麻章法院组建“红树林保护普法宣讲团”,在全院选派6名审判业务精、讲解能力强的青年法官作为宣讲团成员,加强培训交流,全面提升宣讲团战斗力,让其在生态保护普法宣传中发挥更大效用。团队成员结合红树林蕴含的顽强不屈、激浊扬清、勇于创新和团结奋进等精神品质,围绕湛江市红树林保护现状,精心设计普法内容和宣讲载体,运用图文、视频等多媒体技术手段寓教于乐、寓法于情,制作红树林保护宣传移动展板和印制红树林保护宣传手册,让宣讲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6月5日,环境日当天,麻章法院红树林保护普法宣讲团到金牛岛红树林向游客开展普法宣讲活动

三、打击宣传并重,增强保护普法影响力

一方面,麻章法院对涉破坏红树林保护案件做到快立、快审、快结,从红树林水、陆环境的保护,到鸟类繁衍、栖息的空中保护,筑起立体化红树林安全保障司法服务网。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探索实现打击犯罪和红树林保护并重、惩治与教育相结合的办案模式,运用旁听庭审、巡回审判、典型案例普法等方式,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公信力。如对被告人洪某在红树林保护区附近非法狩猎一案,不仅对该案进行公开庭审,还发布服务保障绿美湛江生态建设典型案例,并组织被告人在红树林保护区现身说法,号召群众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守护“绿水青山”。通过被告人从“破坏者”到“保护者”的转变,加深了群众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麻章法院红树林保护普法站利用麻章区红树林科普展馆,组织辖区学校师生、干部群众开展红树林保护宣讲活动。

四、延伸普法触角,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

一方面,麻章法院充分利用麻章区红树林科普展馆和红树林科普教育基地,邀请辖区学校师生、干部群众现场授课,讲解红树林保护的法律知识和生态知识。自成立以来,普法团成员走进辖区各校园、乡村、社区和金牛岛、麒麟村等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开展红树林保护主题系列普法宣讲活动20场次,派发宣传资料10万份,普法受众实现辖区麻章镇、湖光镇、太平镇全覆盖,让建设“红树林之城”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创设“平安夜校”普法平台,借助覆盖麻章区各镇、村(社区)的综治视联网系统,普法团成员采取线上视频讲座方式,拓宽红树林保护普法渠道,可为全区101个村(社区)的干部、群众提供“零距离”“菜单式”同步普法宣讲服务。2022年7月以来,在学习强国、《人民法院报》、南方日报、湛江日报等中央省市的各级媒体平台,持续宣传报道麻章法院红树林保护宣讲团工作成效,取得很好的普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