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24日,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与之一起归来的,还有英烈们跨越时空、永不磨灭的精神。

73年前,正值新中国成立之初,历经战争磨难的中国人民无比渴望和平安宁,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以非凡的气魄和胆略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历史性决策。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奋不顾身、舍生忘死、不畏艰苦,毅然献身异国他乡,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不懈奋斗,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与此同时,在祖国的一方,也有着这样一群人,艰苦奋斗、披荆斩棘,开创了新中国航空工业新纪元。

壮丽征程由此开启

抗美援朝初期,党中央作出决策,认为要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就要建立自己的航空工业。当朝鲜战场激战正酣,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以过人的气魄和胆识,酝酿起这项气势恢宏的千秋伟业。

经过严密的研判部署,1951年4月17日,新中国航空工业在战火中诞生。6天后,刚刚成立的航空工业管理局正式通知南京22厂迁往南昌,新建南昌飞机制造厂,也就是今天的航空工业洪都。

首批创业者们怀揣着革命理想与信念,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于此。面对厂区内道路泥泞、水电不通、一片荒凉、百废待兴的情景,老一辈航空人建设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纵使硝烟弥漫、残瓦废墟、荆棘丛生,也阻挡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

战争的激烈使飞机修理任务急剧上升,为了适应战争需要,刚成立不久的洪都公司迎来了第一项重要任务——千方百计满足作战需要,全力保障作战飞机修理。“修理飞机,保家卫国”成为每一位航空人心中的崇高追求。

一项充满家国情怀的伟大事业,自此开始了辉煌壮丽的征程。

筚路蓝缕摸索前行

当首批送修飞机进入洪都公司,厂内许多修建工作尚未竣工,条件十分简陋。当时移交给工厂的设施极其有限,建筑大多损坏严重,四周杂草丛生。与紧张激烈的朝鲜战场相比,这里显得异常荒凉,但职工们保家卫国的决心与前线战士紧紧相连。

火热的岁月,燃烧着火热的信念。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工厂被列为国家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基建建设优先上马,政府“要物给物,要人给人”,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强后盾。

与此同时,在工厂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合理安排下,大家一边建厂、一边组织修理飞机。工厂各级领导在职工中进行了多次深入细致的思想动员,既讲述了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光荣使命,又实事求是地说明了建厂时必然会面临的艰苦生活和工厂发展前景,并要求党员团员带头投身新中国航空工业建设。就这样,百废待兴的工厂顿时活跃了起来,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场景为南昌这座“英雄城”注入了新的坚强力量。

修理第一架飞机时,工厂没有图纸资料,器材缺乏,设备简陋,技术员稀缺。在航空工业管理局的协调下,部分外国专家和参加过飞机修理的工人陆续到厂支援。大家集中在刚修复的机棚内,现场学、现场问,在缺乏原设计图纸、强度设计报告和强度规范的情况下,摸索着展开修理工作。

飞机报废所需要更换的新的成附件、零配件,当时主要是从外国进口,但随着修理数量的增大,进口零配件已很难满足修理要求,于是工厂开始大胆自制零件。

最初用的是“笨”方法,即在修理过程中发现需要配制零件时,由修理工人把零件实样拿到设计科,设计员根据实样画出草图,互相校对签字后编上图号,再交调度员找零件车间加工,生产方法也是靠“小手工作坊”。在加工零件时,工人师傅们开动脑筋“土法上马”,解决了不少难题。此时,工厂也陆续收到了一些外部支援的修理资料和备件图纸,加快了修理飞机的步伐。

逆境图强无惧征途

随着战争的持续,工厂的修理任务也相应增多。战场上双方兵力的差距不仅给志愿军空军带来了重要挑战,更为飞机修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越来越多的机型被送至工厂修理,更复杂的结构、系统和机载设备让工厂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都必须前进一大步才能适应。加之送修飞机的损坏程度日趋严重,修理的内容范围也随之扩大。原来只作清理、调整的,现在要分解修理;原来可挖补或修配的,现在要更换新件。针对这种情况,航空工业管理局要求工厂研究及准备如何制造配件,以逐步走向全机制造。

刚开始制造零部件时,由于缺少成套的设计资料,只有几本修理说明书和极少数不完整的图纸,技术人员只能按照实物测绘,制造零部件。待零部件制造多了,总结了一些经验,就按预定计划组织测绘,像练习书法那样,先“描红”后“临帖”,在实践中摸索成长。

对于那些与气动外形有关的零部件,工厂起初采用实样作为制造依据,但这样制造的零部件相互协调性不好。后来按照专家建议,工厂成立了模线室,开始按实样取样板,然后绘制模线,作为协调的依据,大大提高了试制部件的质量。

就这样,工厂边建设、边修理、边试制、边生产,踏上了从修理走向制造的道路。这种跨越式发展也为我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套适合国防需要的航空工业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传承精神逐梦蓝天

前线是浴血奋战的战士,后方有艰苦奋斗的航空人。献身航空的信念将大家的心烧得滚烫——只要祖国需要,只要国防建设需要,义不容辞!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历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与志愿军众志成城,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我们终将记得老一辈革命家为维护国际正义、捍卫世界和平、保卫新生共和国所建立的不朽功勋;我们终将记得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彪炳千秋的丰功伟绩;我们终将记得励精图治的航空人历经磨难、顽强奋进,把全部热情和精力投向干事创业的征程。

不满足于修理,要制造配件,要仿制整机,还要自行设计制造;光有螺旋桨飞机不够,要上喷气式教练机,还要上喷气式战斗机;仅有飞机还不够,还要有民品等,要开辟新的生产战线……航空报国的赤子丹心与航空事业同生共长,绵绵相系。

在航空人身上,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炽热的航空情怀、坚定的报国信念、高度的使命担当、勇于创新的无畏气魄、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这正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延续,是航空报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作为天生就具有保家卫国红色基因的军工人、航空人,我们的使命就是为国家交上好用顶用管用的装备。

步入新时代,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对以战斗力为标准的航空装备研制和服务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赋予了航空人更多挑战。洪都公司将始终坚守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把抗美援朝精神写在逐梦蓝天的赓续里,坚持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华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