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作为公务员队伍内部竞争性的转任和选拔方式,是在公务员队伍中“二次择优”的一项制度创新。从基层公开遴选公务员部分解决了党政领导机关干部队伍来源比较单一、经历比较简单、素质结构不尽合理等突出问题,这种通过遴选建立的纵向跨机关层级、横向跨部门系统的纵横交错式选人用人渠道,对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有着重要作用。公务员遴选制度通过公平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将已经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基层公务员中的优秀者交流到上一级党政机关,遵循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为中央及省市级公务员队伍中注入了大量来自基层的新鲜血液。面对竞争激烈的公务员遴选,本人将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及实战经验,从四个方面对如何备战公务员遴选考试进行探讨。

在“早”字上做规划。有的人说,考遴选不需要提早准备,准备早了反倒容易忘,出了公告再看书,背一背热点就够了。其实,反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考试,很多应考者都是早早就做好学习规划,投入题海战术,公务员遴选也是一样的道理。功在平时,日久积习。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练习专注、听力、记忆、反应、语言表达、逻辑条理等基本智力,研读各类报刊、领导讲话稿、各事务性文书,积累办文、办会、办事的经验。公务员遴选考试应试者为在职的公职人员,面临着工作忙、时间紧、杂事多的处境,更应该提前准备,在“早”字上做规划,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

在“勤”字上下功夫。古人云:积水成渊,积土成山。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需要积累,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遴选考试不同于其他考试,没有指定书籍,没有考试大纲,仅仅“政策理论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短短的三句话,让众多遴选考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素材的累积、知识的积累就成为遴选考试的关键。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这是大方向、大趋势之所在,对于党的理论必须高度重视,我们学习理论不仅仅是为了应对那些直接考察的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懂了理论可以拓宽我们的思路,还可以增加答案的高度和深度。除了理论和政策以外,现实生活中还在不断产生新的热点也成为遴选考试的重点内容,所以备考时要格外留意最新的时事政治。遴选考试从来不回避热点和重点,如果错过了这些内容,可能导致备考的不全面。因此在备考遴选的学习过程中要做到:“二真”:真学、真懂;“三到”:心到、眼到、手到;“两个结合”:微观与宏观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做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透”在上求突破。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好方式。考试本身既有共性特征,也有个性特点,在备战遴选过程中,我们要去练习、研究历年的遴选真题,去摸索、总结它的考试规律,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遴选考试也是同样的道理。研练真题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了解遴选考试命题的趋势和特点。通过研究真题,可以找到命题规律,使复习的针对性更强。二是可以锻炼临场发挥能力。通过全真模拟的方式做真题,可以对自己的读题审题、时间安排、临场应变等方面进行锻炼,从而促进考试时真实水平的发挥。在应试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有套路,又要有思路,在共性中体现个性。比如:撰写事务性文书,它都有格式和技巧,在掌握格式的前提下,我们如何让文字表达更出彩、逻辑思路更清晰。再比如说,策论文的写作,如何引经据典、如何对策新颖,这些都是高分策论文的技巧。因此,在备考中我们要努力去掌握各种题型、各种文种的基本要求和规律,把这些东西活学活用、为我所用,做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持”字上谋长远。遴选作为畅通基层公务员非常重要的“上行通道”,竞争异常激烈。很多应试者在一次遴选失败后一蹶不振、自我否定,殊不知这正犯了遴选考试的大忌。遴选考试的道路确实艰难,但只有坚持下来,才能够真正的获得胜利。所以不要畏惧风暴,不要害怕阻碍,不惧失败且越挫越勇,能够坚持下来,才能够真正的获得胜利,坚信“终可守得云开见月明”。

文/ 特约撰稿:畅宁老师

责编:韦思艺

校对:杨佳郡

公考生都在用的备考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