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Severn

编辑|S

2010年8月31日,随着奥巴马政府“伊拉克自由行动结束”的声明传来,这场冷战之后美国付出代价最大、卷入时间最长、人员伤亡最多的战争,总算落下帷幕。

据统计,7年多时间里美国在伊拉克战场耗费总资金3万亿美元,牺牲兵力4474人。

如此巨大的投入和损失,堪称是二战之后美国战损之最。

那么,付出这么高代价的美国人,究竟从这场战争中得到了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控制、影响伊拉克

首先,经此一战美国对伊拉克的影响力大大增强。

通过伊战,美国直接推翻了萨达姆的统治,完成了对伊拉克的“去复兴党化”。

伊拉克过去35年的主流意识形态被摧毁,伊斯兰逊尼派占据统治地位的权力结构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以美国为蓝本的西方式权力结构。

7年多时间里,美国先后将多党制、三权分立、总统议会制引入伊拉克,促使军队和政治剥离。

伊拉克由原本的共和国,通过美国操控下的全民公投转向联邦制国家,萨达姆政权覆灭的日子,更是被定作伊拉克新的国庆日。

过去对美国充满敌对意味的伊拉克,转眼间成为美国在中东的另一小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萨达姆

另外,美国人通过击溃伊拉克,间接瓦解了阿拉伯世界的民族主义堡垒,中东地带的政治图谱被改写。

通过伊战,美国不仅砍倒了萨达姆这杆象征着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大旗,还趁势渗入到中东阿拉伯国家。

2003年,美国迫使利比亚放弃了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意愿。

2005年,美国又策动黎巴嫩发起“雪松革命”,逼迫黎巴嫩与叙利亚建立外交关系。

至此横贯阿拉伯世界、反美情绪高涨的三大民族主义堡垒,被接连铲平、瓦解。

与此同时,巴勒斯坦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等反美宗教势力,也遭受不同程度打击,中东地带的反美主义被极大消解,这从根本上为美国争夺石油利益奠定了环境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雪松革命

不仅如此,伊拉克还被美国人改造成一个军事重镇和战略支点,这让美国在中东的存在和影响得以长期化。

伊战开始后,美国通过对复兴党的血腥清洗、对原有伊拉克军警力量的遣散,打造出一支全新的伊拉克武装力量。

这支部队完全按照美国人的意愿和标准招募、训练、培训,甚至由美国提供武器装备,算得上是唯一一支美国化的阿拉伯军队。

而这样一支军队,在今后的国家政治和地区力量博弈中,无疑会深受美国影响和制约。

从更长远来看,仅仅依靠军事装备严重依赖美国这条绳索,美国就能将伊拉克牢牢控制在手中。

后续,美国人更是在伊拉克打造了巴格达、阿萨德两大军事基地,这说明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控制和影响已走向长期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他领域,美国在占领伊拉克之后,便开始了在民事和行政领域对伊拉克的改造。

大批美国专家顾问进驻伊拉克石油部等核心权力部门,并修建起占地104亩、雇佣1000多人的超大规模驻伊拉克大使馆,使之成为美国海外最大的外交驻派机构。

为了巩固美国利益,白宫不惜动用各种处罚措施,逼迫国内外交人员远赴伊拉克工作,协助军方的渗透和控制。

后续美军开始从伊拉克撤离后,为对冲战斗部队裁撤带来的影响,白宫又宣布在伊拉克巴士拉、摩苏尔等大城市增建领事馆。

通过这一举措,美国勾勒出了一个以巴格达为中心、纵观伊拉克南北的非军事控制线。

总而言之,通过军事和外交控制,伊拉克已经完全成为美国在中东的一大战略支点,使美国的军事与外交影响力得以形成长期辐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驻伊拉克大事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变区域格局

除了对伊拉克的影响和控制,经此一战美国还趁机改变了中东的区域格局,基本实现了其独霸中东的图谋,这一方面主要有三点表现。

首先,借助这场针对萨达姆的战争,美国将沙特、科威特等6个海湾阿拉伯国家掌握到了手中,不仅与各国签下军事合作条约、建立多处军事基地,甚至让美国的中央海军司令部落户巴林,为美国开拓中东军火市场奠定了基础。

目前,美军在中东设有贾法乐军事基地、第五舰队司令部、伊萨空军基地等十几个军事基地,每个基地驻扎士兵3000-15000人不等。

这些军事基地,宛若一枚枚钉子楔进了海湾各国,一旦这里发生任何利益纠纷,美国人都能第一时间出面干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美国借助中东和平进程,以提供各类经济援助的方式,与埃及、巴勒斯坦、约旦结成“和平伙伴”,打造出了一个所谓的“利益共同体”。

中东地带的安定与和平,对美国攫取该地区石油资源至关重要,因此中东和平进程的每一步,背后都有美国的援助措施配合推动。

1979至21世纪初期,美国仅为保障埃及与以色列的和平,就付出了高达75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加上向两国提供的紧急援助和特别援助,美国向埃以输从的援助资金总额超过1100亿美元。

而如此高昂代价的背后,美国人也获得了想要的控制权。

一旦“利益共同体”成员国出现有悖于美国的声音,白宫就能通过断绝支援的方式,对各国予以打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美国还强化了与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合作。

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死对头伊朗趁势崛起,并进一步提出发展核武器的计划,伊朗此举激起了海湾各国的防备心理。

当伊朗传出发展核武器的计划后,6个海湾国家的军费从2005年的403亿美元,迅速上涨至2007年的500亿美元。

同时,各国导弹、战机以及各类先进武器部署数量,短时间内增加3倍。

而各国军备武装的购置,几乎全部来自美国市场。

卡塔尔、阿联酋、巴林等国,甚至成为美国陆基导弹的“根据地”。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让美国军工企业成功打入中东市场,并重塑了原本的中东军事格局,也在无形中加剧了中东的紧张局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而言之,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除伊朗、苏丹等少数国家仍坚持与美国敌对以外,从中东最北端的土耳其到南端的索马里,再从最西侧的叙利亚到东边的阿曼,无不与美国保持着密切的外交、军事、经济往来。

中东四大历史家族中的阿拉伯人、土耳其人、犹太人,全部被纳入美国的战略同盟或准同盟框架。

短短七八年时间,美国在中东的存在、渗透和影响,迎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美国的利益、美国的目标、美国的意志,一度成为中东地区经济政治的主旋律。

从收获上来看,伊拉克战争对美国来说的确获益良多。

但与此同时,战争也不可避免给美国留下了一系列的“后遗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争“后遗症”

首先,伊战付出的金钱代价实在太过昂贵。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统计,7年半时间美国在伊拉克战场投入的军费、使馆开支、重建及援助资金等,共计达到7670亿美元。

这笔钱还仅仅是“反恐战争”名下的支出,如果加上同一时期针对伊拉克的国防预算,美国对伊拉克战争总支出高达3万亿美元。

巨大的战争开支,加重了美国的财政负担。

哈佛大学一位经济学家一语中的表示:“伊拉克战争极大消耗了美国国力,以致于我们在全球经济危机中有心无力。”

因此有人认为,后续美国深陷阿富汗战争、背负巨额国债、遭受金融危机重创,全都是因为这场旷日持久、耗资巨大的伊拉克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伊拉克战争在美国国内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五角大楼统计显示,此战美军4474名士兵丧生,另有3.2万人受伤。

不仅如此,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事务部下属医院就诊的参与过伊拉克战争的退伍军人中,30%人员被诊断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疾病,这说明伊拉克战争对美军士兵造成的伤害,远比表面上的伤亡数字还要巨大。

在美国国内,舆论也普遍对伊拉克战争作了否定评价。

超过5成的美国人认为,2003年美军入侵伊拉克是一个错误;55%的人认为,这场战争于美国人民而言不值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尽管伊战后美国对中东的影响力得到了加强,但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却被削弱了。

美国人发动战争的口号,是“为了阻止萨达姆政府旨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结果战争打了7年多才发现,美国人口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根本不存在,换言之美国打了一场师出无名的战争。

此举不仅让美国劳民伤财,更让各国一片哗然,此后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声誉一落千丈。

同时,伊战期间中东不断传来驻伊美军的丑闻,“滥杀无辜”“虐待战犯”的消息不绝入耳,再加上美国在国际上不断丑化伊斯兰教众、在巴以问题上长期不公,这让美国几乎成为伊斯兰世界的公敌。

在许多国家的民众眼中,美国俨然成了为富不仁、蛮横无理的典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斥资3万亿美元、耗时7年多,这场打着“防止萨达姆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旗号的战争,总算在2010年宣告落幕。

从战争结果来看,美国人实现了发动战争的战略初心。

中东地带的反美势力遭受重创,伊拉克成为美国在中东的军事重镇和战略支点,此外美国还开辟出中东军火市场,对全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力也大大增强。

但与此同时,伊拉克战争的成本和代价也极为高昂。

3万亿美元的巨额战争投资,让美国深陷阿富汗战争、无力从金融危机中脱身。

数万美军的伤亡,让美国社会一片舆论讨伐之声,美国政府的决策被质疑。

更严重的是,经此一战美国超级大国的形象严重受损。

正如英国《卫报》所言:这场战争是美国的耻辱。”

参考资料

  1. 马晓霖.美国在伊拉克战略利益得失分析[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05):3-10.

  2. 田文林.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得与失[J].世界知识,2010(1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