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是毛主席家宴的请帖!”

1954年9月,郑洞国收到这份来自中国最高领导人的红金字请帖后,心中百感交集,又是感动,又是愧疚不安。

郑洞国早前是国民党将领,还是深受蒋介石重用和信赖之人。

在国共对抗时期,他曾经为蒋介石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如今在面对毛主席时,多么有点后悔和愧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毛主席的邀请,郑洞国思虑再三决定前去赴宴。

让他没想到的是,虽然自己迟到了几分钟,但主席不仅没有怪罪,还热情的邀请他入座。

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这次家宴上,毛主席突然问了他一句:

“你今年51岁?”

郑洞国老老实实回答了毛主席的问话,随后毛主席的态度让他感到惊讶和敬服。

放松下来的郑洞国,鼓起勇气向毛主席问了一个困扰许久的问题,没想到毛主席的回答让他醍醐灌顶。

他从此真正卸下心防、全心全意成为共产党的忠实拥护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奋勇杀敌,矢志报国

1933年,此时日军的铁蹄,已经在中国东北三省上,肆虐横行了两年之久。

野心勃勃的日本军队,并没有满足于此时的胜利,而是想要将战火蔓延到中国华北地区,企图用战争一步步征服中国大地。

国难当头,全国人民都被日本的恶行激怒,一股全国抗日的热潮开始出现。

民心沸腾下,蒋介石也不得不暂缓和共产党的对抗,抽调军队抵抗日军的侵略步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年春,郑洞国所在的国民党中央军第二师,和其他两个师一起,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奔赴古北口,抵抗日军的疯狂侵略。

当时,日军仗着强兵利器,很快攻占了古北口,来到了南天门。

日军想要挥师华北,从古北口进攻北平,南天门就是他们的必攻之地。

郑洞国当时是第二师第四旅少将旅长,他的任务就是率兵坚守南天门一线阵地。

此战意义重大,只能胜不能败!

否则,中国华北大地,将重现东北三省悲剧,残暴的日军将会把华北大地变成人间地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里,郑洞国带着部队与日军展开了殊死对战。

4月20日至28日,整整八天八夜,郑洞国率领士兵们在日军的重重炮火中作战,忍饥挨饿,誓死坚守阵地。

休整期间,郑洞国忽闻噩耗,一同在古北口作战的第八十三师失守,师长在悲愤之下自戕未遂,士兵死伤惨重。

听此噩耗,郑洞国犹如一头被逼到绝境的愤怒雄狮,决定率领部队对日军发动反攻。

但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国军多次反攻失利,第三十八师的悲剧似乎要在这里重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此种绝境,郑洞国没有退缩,而是一把脱掉了军衣外套,穿着容易被敌人一眼瞧见的白衬衫,亲自往最前线冲锋!

在他的鼓舞下,士兵们个个像打了鸡血一般,士气大涨,凭借着一腔热血硬是把强大的日军给打退了!

至此,郑洞国一战成名。

但最让他被世人所瞩目的,是他率领发动的缅北反攻战。 1943年3月,郑洞国被蒋介石派到印度,成为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军长。

这并不是一个好差事,尤其是要和高高在上的美国人打交道,一个不小心和美国将领闹翻的话,很可能会影响到美国对蒋介石的军事援助。

因此,在临行前,蒋介石再三嘱咐郑洞国,一定要冷静克制,千万不要和盟方闹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3年10月,郑洞国率领新一军重返缅甸,和英美盟军共同作战对抗日军,企图收复缅北重镇密支那。

三国联盟看似强大,实则就如同一盘散沙,美国人看不起中国人,牢牢把控指挥权,结果却导致己方陷入了拉锯战中。

面对美军的夺权,郑洞国为了大局一忍再忍。

然而,在美军方面换了三个指挥官,战场上还是接连失败后,最终美军不得不把指挥权交到郑洞国手中。

至此,战争形势逐渐扭转,郑洞国亲赴前线,重新制定作战计划,调整兵力,最终成功拿下了密支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人做不到的事情,郑洞国做到了,这对于美军来说是打脸,同时也凸显出了郑洞国在作战方面的卓越能力。

遥想此前,他在和日本人打仗的时候,也有着无限的热情和勇气,他不惧牺牲、英勇无畏、作战能力过人。

他每次都做到了。

做到了曾经投笔从戎时,默默许下的,保卫国家的誓言!

郑洞国的一生征战无数、跌宕起伏,早年立志报国参军,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后来却因为国民党在蒋介石的带领下越走越偏,郑洞国也被迫和我党为敌,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弃暗投明,投入共产党怀抱

郑洞国和很多国民党将领都不一样,他参军作战的目的更加纯粹,没有私心。

1945年,抗日战争终于取得胜利,日本侵略者被迫从中国大地上灰溜溜地离开,全国人民都在欢呼庆祝,以为期待已久的和平日子就要来临。

这时的郑洞国,心中也满是喜悦,然而,蒋介石的一个行动,却对他泼了一盆冷水,让他对蒋介石和自己所在的国民党感到了失望和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心中充斥着失望之情的时候,郑洞国仍能回忆起,当初自己受到孙中山先生思想的启发,报考黄埔军校,加入国民党,满腔报国热情的样子。

郑洞国加入国民党,就是为了报国,想要在这个乱世中寻求一条救国之路。

加入国民党后,蒋介石对郑洞国来说,更是有着知遇之恩。

郑洞国曾经在心中默默发誓,要誓死追随蒋介石、誓死不背叛国民党。

只是他没想到,抗日战争结束,在中国海内外人士都呼吁和平的时候,蒋介石竟然不顾全国人民的意愿,执意发动内战。

这时的国民党彻底变得面目全非,沦为了蒋介石谋取私人利益的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对郑洞国曾经有知遇之恩,受到中国传统忠孝思想的影响,郑洞国虽然内心抵抗,却不得不继续为他效力。

然而,逐渐腐朽的国民党内部,蒋介石沉迷权力,疑心渐重,争权夺利的人越来越多,真心报国的人越来越少,郑洞国最终也成了其中的异类,受到了排挤。

1946年,解放战争拉开序幕,这年春,郑洞国被蒋介石派到东北地区和我军对战。

由于我军属于正义的一方,民心所向之下,我军战士一个个奋勇冲锋,郑洞国带领的国民党军队被打得节节败退,而他也因此惹来了蒋介石的怀疑。

于是蒋介石派了陈诚、卫立煌前来夺权,紧盯郑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8年,郑洞国再三谏言无用的情况下,长春局势危急。

灰心的郑洞国准备称病离开,没想到这时候两人却将烂摊子扔给郑洞国,自己逃跑了。

郑洞国明知留给自己的是个死局,然而,对国民党和蒋介石的忠诚,让他做不到和两人一样离开,于是他带着国民党军队,死守长春城。

直到城内弹尽粮绝,大批百姓饿死,无奈之下,郑洞国只能选择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投降的决定让他的内心备受煎熬,仿佛自己是一个背叛者,因此在投降的那一刻,他就决定了放弃自己的生命。

郑洞国的部下对他也算了解,因此早早就将他的枪藏了起来。

郑洞国在自杀失败后,很快被俘,在下属的再三请求下,他无奈放弃自杀,出来主持投降事宜。

其实在郑洞国投降前,朱德和周总理就曾经讨论过他,认为他“政治上不坏”,而且“属于比较老实本分的人”。

因此面对投降的郑洞国,我党给予了充分的优待和尊重。

后来,郑洞国来到了哈尔滨生活,这时的他默默地关注着共产党,思考着我党能够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

也正是在这段时期,看着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看着共产党人的做法,郑洞国的内心的天平慢慢地倾斜到了我党的一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对于郑洞国一直都很欣赏,认为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对于这样的人我党应该积极争取。

1950年,周恩来和郑洞国见过一面,得知他以年老为由准备回家种地后,还亲自劝说,让他不要灰心,如今他还不到50岁,还有很多时间可以为人民做事。

1952年,郑洞国在周总理的邀请下,来到北京就任水利部参事一职。

至此,郑洞国正式“弃暗投明”,投入我党的怀抱,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为国为民,促进两岸统一

对于郑国洞,除了周总理,毛主席也在默默地关注他,在看清他为民之心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郑洞国被毛主席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这代表着他得到了我党真正的重用。

随后,郑洞国更是收到了毛主席家宴的邀请函。

在宴会上,毛主席一见到郑洞国,就亲切地上前打招呼,还给他亲自点了一支烟,这个小细节让郑洞国一下子就感动到了。

在询问到郑洞国的年龄时,毛主席还对他说:

“你今年才51岁,还很年轻呦!”

言外之意,让他继续建设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的信任和期望,让郑洞国彻底放下了心防,于是他向毛主席请教了一个困扰了自己许久的问题。

“您的马列主义是怎么学的?”

郑洞国在学习马列主义的时候,遇到了许多让自己困惑的地方,众所周知,毛主席的马列主义学得最扎实,问他准没错。

果然,毛主席接下来给他细细讲解了自己学习马列主义过程中曾经遇到的困境,还说了解决办法。

“只要立场转变了,自觉地放下架子,拜人民为师,这就灵了,学习马列主义也就容易学好。”

这句话简直令郑洞国醍醐灌顶,他终于知道了自己学不好的原因。

至此郑洞国真正转变了立场,将自己放在百姓的立场上、放在我党的立场上,去学习、去建设新中国,此后很多事情果然迎刃而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积极建言献策,1979年,郑洞国当选为民革中央副主席。

这个身份也让许多原国民党起义投诚的部队老兵找到了他,由于政策落实关系,这些老兵的境况都不太好,生活上出现了许多困难。

面对前来求助的老兵,郑洞国将他们当成了自己的责任。

不仅积极为他们开证明,面对一些实在困难的老兵,还会资助他们金钱,尽己所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时间的过去,晚年的郑洞国,虽然已经成为共产党的坚定拥护者。

但他毕竟曾在国民党内待过很长一段时间,对于许多国民党将领,也有很深的感情。

看到海峡两岸分裂、对抗,郑洞国的心中不是滋味。

因此直到离世前,他还在为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而努力着。

为了促进祖国统一,他通过民革中央和黄埔同学会,积极介绍我党的政策和好处,努力缓和两岸人民的关系。

就连重病期间,他依然坚持接见中国台湾省、海外的旧友,尽己所能,将共产党的光辉挥洒出去。

1991年,郑洞国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洞国虽然去世了,但他的精神没有消失,依然在子孙后代中流传。

郑洞国做人、做事的态度,逐渐形成了郑家的家风,影响到了他的子孙。

郑建邦是郑洞国的长孙,他深受郑洞国的影响,积极投入慈善事业,2008年的时候,还成立了郑洞国基金会。

这一基金会的成立,为石门县当地的贫困学子带来了一抹曙光,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以及教学成果显著的老师,基金会同样会有奖励。

一个人身体的死亡,不是真正的离去,只要他在这个世间留下了存在的痕迹,留在人们的心中,那么这个人就依然是“活着”的。

郑洞国的影响力,也伴随着基金会的成立,如同不灭的火炬一样,经久不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洞国的一生跌宕起伏,从一个热血报国青年,到国民党高级将领,再到新中国时期在我党的旗帜下做事。

以致后来的彻底转变立场,成为我党的忠实拥护者。

郑洞国的转变,展现了我党的宽容和伟大,而这也正是我党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簇拥者无数的原因之一。

海峡两岸的分裂,成为郑洞国离世最后的遗憾。

如今随着两岸统一的呼声越来越高,人民的意愿越来越强烈,相信在我党的领导下。

中国台湾省最终还是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彻底成为中国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