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藏胞如亲人,谱写拥军爱民新篇章

日喀则大站拥军爱民纪实

  • 方群龙

日喀则大站官兵在努力完成过往人员、车辆食宿加油等保障任务的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了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1963年建站以来,官兵们积极参加和支援西藏建设,帮助驻地群众新修水利、助民秋收、铺路架桥、修理农机、运送物资。视藏胞为亲人,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件件落到实处。特别是在民族医疗的活动中,他们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需,以无私奉献的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为藏族群众防病治病,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地处偏远的农牧区群众缺医少药,有病难就医,小病拖成大病,甚至死亡。兵站卫生所义不容辞的担负起了民族医疗的重任。老百姓有病就找兵站,医务人员都以热情的态度接诊治疗。有时甚至主动出诊,徒步几十公里,深入农区牧场,到群众家中防病治病。每年大站接诊的民族医疗人数都在上千人次,医疗器材药品常出现断供的情况。大站机关总是想方设法积极筹措为兵站解决。民族医疗的开展方便了当地的群众,也赢得了他们对解放军的爱戴和信任,普遍赞扬解放军是“毛主席的好队伍”、“藏族人民的知心人”。

古措兵站军医蒋昌久,军医大毕业后,不恋城市上高原,甘当一名边防军医,边关虽苦但他立志在艰苦的环境当中磨炼自己,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用自己的坚守为官兵和农牧区群众撑起了健康的保护伞。他在积极为官兵防病治病的同时,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和节假日走村串户,热情的为草原农牧民防病治病,送医送药上门。几年来,他风餐露宿,爬冰卧雪,走遍了古措方圆数百公里的每一个村庄和牧场。走到哪里,就把为群众防病治病的工作做到哪里。他在兵站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和病人打交道中度过的。有些远道而来求医的群众,他干脆就留住在兵站候诊,直到病愈为止。一次他到东嘎拉村为60多岁的五保户次仁拉姆老阿妈巡诊,发现老人全身浮肿,经检查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从此他每天利用休息时间,为老阿妈送药、打针、背水、烧茶,有时还端屎倒尿。精细的医护,使老阿妈的病情逐渐好转。她非常感动的说:“我没儿没女,在旧社会受尽了苦,蒋医生给我治病、送药,像亲儿子一样的照顾我”。“还是共产党好,金珠玛米哑古都”。

蒋昌久入伍十多年来,和家人团聚的时间不足三年,因在家时间短,孩子对他非常陌生,见到他时一个劲的喊他“叔叔”,他心里难受极了。他不是对家庭,对亲人没有感情,但家庭和祖国的利益相比,和藏族人民求医治病的需求相比,家庭是第二位的。他的事迹被人民日报报道,称他为“雪山脚下的好门巴”。被西藏自治区和西藏军区授予“民族团结模范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桑桑兵站军医万明星,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辗转几千里,从富庶的荆楚大地入伍到海拔4600多米的桑桑兵站,当了一名卫生员。过着满目是荒山,狂风吹不停,夜夜孤灯伴的日子。他不灰心不泄气,想想五十年代初,十八军将士进军西藏的艰难困苦,这点困难算不了什么。雪域边关虽苦,但军人的理想信念应该更高远!既然选择了当兵就不后悔,他振作精神给自己打气。他托人买来专业书籍白天工作,晚上挑灯学习。桑桑兵站地处偏僻,距离日喀则300多公里,当地没有任何卫生医疗设施,官兵和群众看病吃药都要指望兵站卫生所。万明星的责任重大,他暗暗发誓“我要用知识守护官兵和群众的健康”,他勤奋学习努力钻研,把所学知识应用到临床上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组织安排他到医院进修学习,他十分珍惜这宝贵的机会,为了多学知识,他白天在外科进修,晚上去内科学习,周日不休息又钻进其他科室,一年多的进修,他虚心向老师求教,密切结合实践应用,收获满满。业务技能有了较大提高,身份也由卫生员转变成了医生。回到兵站成为了当地军民最需要的“全科医生”。

时间一晃八年过去了,边关的疾苦爱人深有体会,托人两次想把他调走,但每次都没有动摇万明星扎根边关的决心,自从他到兵站以来,兵站周边的群众看病都来找他,只要有病人求医,无论刮风下雨、随叫随到,一次外出巡诊刚回家,一位中年汉子急匆匆进来,跪倒在他面前,神态焦急的祈求他。万明星预感问题严重,他顾不得休息,毫不犹豫背起药箱与男子策马同行。三个小时后,赶到毡房,只见产妇在痛苦的呻吟,生命危在旦夕,产妇难产三天三夜了。时间就是生命,虽然他没有太多产科经验,但医生崇高的使命担当,病人期盼的眼神,他毅然决然的投入紧张的抢救。抢救当中,婴儿又因呼吸道呛进羊水而引起窒息,停止了呼吸,他急忙抱起了婴儿,嘴对嘴的把婴儿呼吸道中的羊水吸出来,终于使婴儿得救了。当第一缕曙光照进毡房时,一声婴儿的啼哭声传出,母子平安,万明星如释重负,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此时产妇的丈夫又一次跪倒在他的面前,热泪纵横,泣不成声。“你的心比菩萨好千倍”!“你救了我们全家人的命,我死也忘不了金珠玛米的恩德啊”!

随后的几年,又先后有6名难产儿在他手里成为幸运儿,他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事迹在桑桑草原传为佳话。斗转星移,万明星在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极端艰苦的兵站,一直工作生活了15年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高原!

日喀则大站官兵长期处于艰苦的环境中,与当地的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军民情谊,他们发扬我军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自觉关心群众的疾苦,维护群众利益,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方群龙:军旅生涯37年,先后在西藏军区后勤部,拉萨军分区,四川省军区工作,2006年退休。在藏工作30年。西藏是我的第二故乡,雪域军旅情怀最令我追忆心动,刻骨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方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