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8日至9日,健康报“行走健康中国”报道组来到四川省德阳市,走进乡镇卫生院、医养结合中心,以及二、三级医疗机构,近距离观察健康德阳的发展变化。

柠檬树下的“夕阳红”

淡绿色墙壁,淡黄色楼梯扶手,太阳形状的井盖;院里的柠檬树叶子绿油油的,黄色果子缀满枝头,坐在树旁晒太阳的两位奶奶一边吃着橘子,一边聊着家常……明丽的色彩配上冬日的阳光,让这家参照幼儿园风格设计的小院充满温馨和暖意。这里是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南泉镇卫生院医养服务中心。

南泉镇常住人口有2.5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接近7000人,其中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近5000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留在镇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留守老人越来越多。德阳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宁表示,德阳市老龄化程度排名全省第四,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德阳在医共体上下功夫,不断在扩充优质医疗资源上寻求最优解。

大医院的加入,让基层卫生健康事业有了坚强后盾。什邡市人民医院院长刘强介绍,医院成立了覆盖县、乡、村的慢病管理中心,与多家乡镇医院签署慢病管理合作协议,制订慢病管理行动具体方案及培训制度、慢病协作医院的合作与转诊制度、健康教育制度、随访随诊管理制度等。

在南泉镇卫生院医养服务中心,每一位入住的老人都有一名签约的家庭医生,负责全面对接老人的健康管理,如动态评估自理能力、制订个性化医疗方案和营养餐等。现在,该中心有26间适老化家庭病房,能同时容纳50人,截至目前已经服务老人2073人次。

南泉镇卫生院院长郑胆石说,除入住中心的老人外,卫生院通过分层设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的方式,提供覆盖居家、门诊、住院、康复、照护、随访全过程的一体化管理服务。服务包分为基础包、初级包、特级包、医康养包、特需包等不同层次,费用从免费到最高每年4800元。对于往返医院看病不方便的老人,卫生院提供救护车接送服务。

“乡亲们看到既有医生接送,还有定期上门服务,签约的人越来越多。从2017年开始至今,共签约基础包5.5万人次,签约有偿服务包1680人次。”郑胆石表示,有偿服务包也会根据每个团队的人力资源和服务能力进行总额控制,确保服务质量。

在南泉镇,依托村公共卫生委员会,郑胆石和同事组建了由镇村干部、家庭医生、志愿者、心理专家和家属共同参与的6支心理关爱小分队,还开通了家庭医生畅聊热线。“无论是咨询政策,还是聊家长里短,大家随时都能找我们。”郑胆石说。

城乡共体,上下共建

已接近中午,德阳市罗江区人民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依然很忙碌。

“除了血常规等基础检验项目,辖区内7个乡镇卫生院和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本由专职人员每天上下午分批送到我们这里检验。我们基本都能当天反馈结果。针对比较急的情况,30分钟就能出报告。”德阳市罗江区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唐章平说,2018年罗江医院集团正式运行,成立集团检验中心,形成“基层接诊、县级诊断”服务模式,目前样本量比当时增加了近20%。

更多变化体现在一组组数据中:2022年,罗江区县域内门急诊人次占比达90.52%,住院人次占比达75.8%。今年1至9月,全区县域内门急诊人次占比为90.59%,较去年同期上升2.05个百分点;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为75.68%,较去年同期上升0.43个百分点;区级医疗机构上转人次同比下降32.95%,下转人次同比上升182.56%。

“抢救车登记本做到班班交接,护士长加强督查;简易呼吸器外要套包装袋……”11月9日上午,罗江区第二人民医院(金山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毛斌对照通报,安排质控问题整改工作。每个季度,罗江医院集团管理服务中心都对全区各医疗机构开展全覆盖质控督查,并下发通报,建立整改台账,打表推进。“加入医院集团后,最大的变化是医务人员的医疗处置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了。”毛斌说。

“区政府下放卫生健康系统人事管理权,集团员额总控由1209人扩充至1500人,集团内人员在员额总量下实现医共体内有序双向流动。”罗江医院集团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杨学刚介绍,2019年8月,罗江区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区长任区医共体管委会主任,分管区长把关推进建设。集团实现人财物事统一管理;建成集团影像、检验、心电三大共享中心;绩效考核成绩与项目经费拨付、绩效工资总量校定、评优评先、领导干部职务任免等直接挂钩,形成内部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整合医疗资源、提升服务效能、降低医疗成本,初步形成城乡共体、上下共建、各方共赢的局面。

围着患者动起来

近日,潘先生在德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时,被确诊为中重度胰腺炎,收入胰腺炎中心。院内信息系统下达救治任务后,相关专科医务人员迅速聚集在胰腺炎中心,治疗方案很快确定。

“专病中心定专业、定岗位,但是不固定医生,一旦信息系统下达救治任务,各岗位人员主动到位。”谈及多专科的响应速度,该院院长麦刚说,“医院现在不再以内科、外科进行划分,而是打破专科壁垒,以疾病谱划分,建立多科联合医学中心,如肿瘤内科、血液科整合到肿瘤中心,呼吸内科和心胸外科整合为胸部疾病中心等。”

2015年,麦刚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调任该院后,整合肝胆胰外科、消化内镜、介入微创、中医中药、重症监护及医学影像等诊疗资源,依托多科协作模式,建立胰腺炎诊治中心。不管胰腺炎患者从哪个科室收入院,全部归入专病平台,由多学科的医生一起为患者制订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医院还建设“一站式急救”大急救平台,使此前需要分别在不同手术室、分期才能完成的重大手术,合并在一处一次完成。在此基础上,医院把急救所需的检查检验、重症监护、输血等资源前移,集中设置在急诊科。

“内外科医生通过院内的‘多点执业’,在专病平台上,更好地相互协同;通过绩效考核,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原来,‘饼’只有这么大,怎么切都不大。现在,‘饼’做大了,怎么切都比原来大。”麦刚说,专病中心最重要的是让医生围着患者转,不再让患者在不同科室间转来转去。

在距离德阳市人民医院本部直线距离大约5公里的地方,旌北院区已初具模样,进入装修阶段,明年年底将投入使用。头颈中心、胸部中心、腹部中心、肿瘤中心和大急救骨科创伤中心五大中心各占一栋楼。“老院区空间有限,很难在整体上进行布局,这个难题在新院区很好地解决了。”该院副院长黄卫指着正在进行内部装修的几大中心说,以后需要入院的患者通过门诊医技平台与各中心的连接口可以进入相应的住院病区,用相关科室的组团布局来优化患者的诊治和出入院动线。

文:健康报首席记者 姚常房 记者 喻文苏 闫龑 曹梦甜

编 辑 :管仲瑶

校对:杨真宇

审核:徐秉楠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