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林璧随笔》——卖甑糕和油糕

作者丨BWⅩ(咸林璧)

人常说“自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作为在华州农村生活了十几年的我,确实对当地的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收割知道一些,也常常跟随父母到田间劳作,做一些力能所其的农活。唸书后,每年的寒暑假以及夏秋两次的忙假,是我学习农活的好时机,每天下午给牛割草,晚上替大人喂牛……等。

在我七、八岁年纪,冬季时,姑父、母家,要去渭河北边大荔街镇赶集卖甑糕,姑父推着高脚独轮车,需人在前边拉车,当时我就是最佳人选(姑母的孩子都尚小),于是我就有了卖甑糕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每年暑期,华州东北毕家地区,忙罢会很多,一个接一个,姑父家会赶集跟会卖油糕,也常常让父亲帮忙,肩挑卖油糕所用的材料和设备,来去跟会摆摊(一般需两人挑担转摊),到正式收拾好卖的时候,父亲拉风箱烧火,另顧有一人捞油糕,那时我经常换父亲拉风箱烧火,於是我也就有了卖油糕的经历。通过卖甑糕和卖油糕的经历,我不仅知道了甑糕、油糕制作的全过程,而且知道做小本买卖的艰苦和幸酸。

姑父家之所以常年冬卖甑糕,夏秋忙罢卖油糕,是因为家贫,人多地少,况且姑父的大哥,子承父业,在西安东门外鸡市拐卖甑糕、油糕,且有名气,因而姑父的兄弟几人和堂兄弟都会做甑糕、炸油糕,农闲时也走街串巷,卖甑糕以补贴家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拉车,姑父推车去渭北卖甑糕的几年里,每次都是天未明起身,来的渡口,给船工产一碟甑糕,撑船送我们过河,上北岸后要走几里河滩沙路,然后到大荔沙苑益渡镇赶集,到集市时,天已大明,姑父找好滩位,支好车,先产一碟让我吃好,再干活。我除过洗刷碟子、筷子、小碗外,还将已浸泡好的大竹叶,展平以备包甑糕用。姑父卖甑糕,从不带称称量,量多量少全靠手劲;也不带白糖。其甑糕甜香味,是来自上好糯米,而且是预先将糯米蒸煮几十分钟,然后涝岀来后,再铺放到甑糕蒸锅,一层枣一层米继续蒸煮。而枣不用华州毕家当地的木头光枣,因为这种枣个大皮厚核也大。姑父家用的枣是河南灵宝枣或大荔沙苑枣,这些用料保证着甑糕的甜香软粘的特征。姑父的甑糕,开市后卖的很快,不到两个小时,一大锅就卖完了,完了之后姑父和我往往是豆腐泡馍或大肉煮馍,吃毕收拾回家。第二天又去大荔另一集镇赶集。

谈到赶会卖油糕,姑父所炸油糕也颇有特色,油糕是园球形金黄色,炸油糕所用面为烫面,而烫面决定着油糕在油锅里能否炸列,全凭技巧。所用馅料,姑父用的是白糖夹一点面粉,放有青红丝和桂花。油糕由姑父一个操作完成,成形后是鸡蛋形或园球形,炸好捞岀基本形状不变,买主随买即吃,为防止油糕在碟中滚动,将放入碟子中的油糕,上边切划十字,开成上半边开口,下边闭合,馅糖不易流出,然后将外皮金黄酥脆,内皮柔软,馅料香甜的油糕,递给顾客吃尝。由于姑父所炸油糕货真价实,颇有名气,生意很好,姑父所带的油糕备料,常常不够一个忙罢会应用,经常早早收滩回家,备下个赶集的用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华州毕家地区,既种小麦、玉米等糧食作物,又广种棉花等经济作物。小麦等糧食作物,一般够交过公糧和全年食用外,稍有节余,以备災年。而棉花收入,供全家一年花销用度。因而经济较为活繁,家用小钱一般不缺。所以,每当村里放个电影,或演个戏,或有皮影,子女孝敬父母,儿媳孝敬公婆之事,多有发生,妳给父母来一碗炒粉,她给公婆端一碗鸡蛋涝糟……经常岀现在大众面前。父母公婆常常伸大拇指点赞,且相互评论,儿媳妯娌也常常盼比,比谁更加孝敬老人。这些都是华州毕家正能量的体现,也是宝贵的民风民裕的传逞!

——Bwx(咸林璧)文。

文章来源丨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丨BWⅩ(咸林璧)

图片来源丨网络

整理编辑丨看华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