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涉及各个方面,无论是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还是教育、文化等软实力,都有可能在关键时刻成为制胜核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提高各国的国际影响力,外交官们和媒体的发言也不免有一些自卖自夸的意味。就像印度总喜欢宣告印度已经超越中国一样,很多国家都喜欢和别国相比来突出自己的优越性,无论是否真的优越。

这不,日本也开启了狂妄言论。要知道日本虽小,但野心巨大,恨不得吞并整个亚洲,奈何没有那么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二战失败的日本并没有放弃,反而学着我国历史上的卧薪尝胆,屈辱的跟随美国左右,宁愿以如今的低姿态,换取未来反噬农夫的“美好结局”。

日本此次针对我国的发言是关于军事领域。机床被称为“工业母机”,是国家工业化、机械化的基石。一个国家的机床水平代表了其制造业的整体实力。

如今,中国机床业发展迅速,产值已位居世界第一,部分国产机床精度也达到了0.01mm,可满足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中国的机床产业仍存在一定短板,在超精密加工领域还需加大技术创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坦克、导弹等军工装备的生产完全依赖国产机床。改革开放后,大量引进德日高档数控机床,推动了汽车及其他制造业的发展。

当前,中国仍需大量进口数控机床,尤其是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对机床精度要求极高的场景。这与公开数据的设计图纸差距、系统与材料性能等方面的制约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航空发动机叶片为例,其表面粗糙度和垂直度公差仅千分之几微米,远远超过普通机床的加工精度。日本凭借良好的工业基础和精益求精的作风,已经在这类高端数控机床领域取得领先。

日本某公司开发的数控系统与伺服电机经过精心调教,能实现高达9轴联动,保证最终加工精度达到0.01微米。这使其可用于制造噪音极低的7叶片潜艇螺旋桨、各类精密光学元件等。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能力自主研发超精密机床。事实上,中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可加工亚微米级表面粗糙度的工件,技术水平与当时全球先进技术保持同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机床的设计制造上,中国也不遑多让。以上海机床厂为例,其上世纪80年代自主研制的汽车曲轴专用磨床填补了国内空白。

如果当时不轻易放弃自主技术,现在中国汽车制造业对进口机床的依赖可能会大为降低。 当前,由于国产重点骨干企业的自主创新与产学研深度协作,中国数控机床的核心技术与功能正在不断提升。

在电子控制系统与五轴联动等方面,多个项目取得重大突破,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为下一步实现关键制造装备的自主可控夯实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我国相关领域已经取得了瞩目成就,只有在小部分核心领域还需优化,日本鼓吹的中国坦克、大炮离不开日本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