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动时期,军队奉命“支左”,不少将领开始参与主持地方工作,被提拔重用,如李德生、刘贤权、黎原等等。

比起前两位,黎原名气显得有些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黎原的资历不高,早年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成为国民党一个基层军官。此时全面抗战已经打响,他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对国民党的腐败深恶痛绝,投身延安参加革命,用10年多成长为一个主力师师长。

在1965年之前,他担任师长、副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成为正军级。

1965年,从副参谋长平级调任47军军长,相比之下军长比副参谋长多权力要大不少,至少是实权职务。在战争年代最为明显,参谋长也多顶在图上作业,布置首长的作战任务,在前线打仗与参谋长似乎没有太直接关系。

随着大运动爆发,47军取代了省军区发展湖南的支左任务。对于地方工作,黎原不熟悉。如果没上级的指导,47军能否快速稳定地方还犹未可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开始47军由省军区统一调度,有一派不支持省军区,导致无法正常工作,47军才被上级指定独立负责,他担任省革委会筹备小组组长。然而,又冒出一派叫“省无联”,使得刚稳定的局面又乱了。煽动“用暴力推翻‘省革筹’”,真是疯狂到了极点,使“省革筹”小组的工作更加难做。

对于没有多少地方经验的黎原来说,是一个很大挑战。无奈之下,就向上级作报告,希望得到上级支持,上级看后材料,对“省无联”进行批判的指示。这样一来,他开始召开军民大会,发动各级群众组织,采取多种形式,批判“省无联”,还抓来几个领头的。

1968年,省革委会成立,他担任主任,全面负责湖南的工作。对于如何发展农业、工业等下达指示。当时的工农业结构相对简单,农业无非就是兴修水利,工业把相对突出的企业进行重点抓,如钢铁生产、煤炭工业,以及一些生产制造业如拖拉机厂、冶炼厂、电机厂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地方工作,是越干越有经验,但是一个大前提是,先抓革命,再促生产,这也是全国统一的基调。

1969年,在九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随着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后,上级对一些地方的驻军进行调防。1970年,准备调47军到陕西,身兼地方与47军工作的。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留在地方继续主持工作,一个是跟着47军去陕西。

这是一个很难的选择,从大局来说,上级不希望他离开,因为他在湖南的工作展开很有成效,获得认可。从个人角度出发,成为一省负责人,要比当军长权力更大。他能成为中央候补委员,可不是因为军长的职务,而是因他是省革委会主任。

思虑再三,从参加革命到现在革命几十年,如果真离开军队还是万分不舍的,而在地方上也只有3年时间。他与广州军区一些领导的关系不是很融洽,源于煤炭问题。

广东缺煤,希望把湖南南部的一些煤矿划归广东管理,他不同意。广东省革委会主任是广州军区政委,单从地方关系上,他们都是省革委会主任,没有隶属关系。可都有军职在身,军区政委是管得了他这位军长的。

因为他的不同意,多次在会议上被各种理由批评。

最终,还是作出决定回到47军继续当军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驻军陕西隶属兰州军区,司令员是皮定均。黎原担任正军级也有很多年了,而且还主持过一省工作,按道理来说,也可以被提拔为大军区级副职。他上报后,遭遇阻力。黎原认为这个阻力来自在广州军区,因为自己在湖南的一些工作,得罪一些人,坚决反对他当副司令,而且还说他有历史问题。

为了还他一个清白,总政部派调查组调查,结果拖拖拉拉2年多,才给出结论,没问题。可依然没有提拔他,兰州军区司令从皮定均换成韩先楚,到1975年才算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