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举行授衔仪式,众多军官将士 收获属于他们的军衔,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值得纪念的大事。然而在仪式现场,一位头发花白,面带皱纹的老者,却一反常态地留着胡须出现在人们面前。

在当时的标准下看,这似乎有些与众不同。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位老者偏要违背规定留着胡须出席仪式?而且,凭什么一个老头儿还能在新中国的军队里获得中校的军衔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艰难求学之路令蒋老萌生报国之心

我们不妨先从这个老者的童年时代说起。1878年,蒋维平出生在一个普通农家,家境贫寒。6岁那年,他随父母逃荒来到房山县石楼村,父亲租了几亩地种地维持生计。

起初的日子还算能过,尽管捉襟见肘,但父母还是能把蒋维平送到村中的小学堂读书识字。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的心中也满怀了希望。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之后连年风调雨顺,地主却趁机大大提高了地租。本就摇摇欲坠的蒋家再次陷入绝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一年蒋维平15岁,正是读书识字的好时机。可是他被迫放下书包,来到一位地主家当长工,和父母一起劳作维持这个家。

“爹,我还想再读几年书的,能不能......”小蒋红了眼眶,不舍地看着自己磨损的书本。

“儿子,咱这穷苦人,要吃饭才是正经。读再多书有什么用啊!”父亲叹了口气,心中也很不是滋味。

就这样,剩下的岁月里,蒋维平过着与牛马同睡同起的日子,顶着炎阳推着犁,浇灌庄稼。他那双本该捧着书本的手,也渐渐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艰苦的生活历练使蒋维平性格坚韧,也让他萌生了改变现状、谋求出路的想法。那时清朝腐败,列强虎视眈眈觊觎中国的大好河山。

看着国土不断被侵蚀,蒋维平心中充满了愤怒和痛苦。他开始思考,要怎样才能拯救这个苦难的民族,让劳苦大众过上好日子呢?

这时,蒋维平认为效忠国家、从军报国是最好的出路。他相信靠着武力,可以将那些欺压百姓的贪官恶霸和外来强盗统统击退,重见阳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失败求学,蒋老只身投军为国尽力但难以达成心愿

19岁那年,蒋维平带着一肚子热血和正义,投奔李鸿章组建的“洋务军”。李鸿章宣称“洋务军”是为了自强救国,蒋维平被这番大义凛然的言辞深深吸引,义无反顾地参军了。

刚开始的几个月里,看着军营里整齐的队伍和军容壮实的战士,蒋老深感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可是很快他就失望而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洋务军”只不过是李鸿章的私人部队,根本没有抵御外敌侵略的功能。更可怕的是,李鸿章这个人更是自私自利,从未将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心上。

“我当初是为了报国才来的,没想到成了这个样子!” 蒋老愤愤地对战友说。

“我们也都是抱着一腔热血来投奔,可上面完全不把咱们当回事。”战友也叹息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洋务军”短暂求学后,蒋维平又先后追随其他军阀,比如袁世凯、段祺瑞等人。一晃数十载过去,他已经是一名副团长,军事技能深厚。

然而无论追随谁,他都没能找到心中的那一丝安慰——因为根本没有一个真正为老百姓打仗的军队。

这些年的经历使蒋维平看清了当权者的本质。他们都只顾自己权利利益,从不将老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蒋维平曾数次想要改变一些不公的现象,但都以失败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2岁那年,他再也忍受不了,选择返回家乡。或许我当年看错了人,蒋老心想。也许还有别的路子能救中国,我要再寻找一番。他相信总有一天,真正为人民而战的军队会出现。而自己,也会为那一天的到来继续等待。

八年过去了。1938年春天,八路军进驻到河北一带,在附近的山村建立根据地。消息很快传到蒋老耳朵里。60岁的他听过这支队伍的神勇事迹,立刻激动得整夜难眠,彻夜不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是他们吗?会是我心中等待已久的那支军队吗?

第二天一大早,蒋老就把家人都叫到一起,郑重其事地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

“我准备加入八路军和他们一起抗日!你们赞成吗?”

“赞成!父亲这是为了祖国!”儿子蒋志刚站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吧去吧,正所谓大丈夫当报国。只要你一心为民,我就放心。”老伴也红着眼眶感慨道。

得到全家人的支持,蒋维平立刻把自家开办的乡村医院与小药房的全部药品及医疗器械全部打包,就与儿子一起出发寻找八路军的身影。

经过数日兼程奔波,他们终于在一个叫做房良联合县的地方,见到了八路军的包森支队。

“报告长官,老朽手艺一般般,也求包队长让我一展身手,为革命贡献绵薄之力!”蒋老毕恭毕敬站定,向包队长报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队长热情接待了父子两人,感谢他们对我党和抗日事业的支持。然而,当蒋维平提出想要参加八路军时,包队长却颇有些为难:“大夫您这把老骨头,恐怕吃不消我们辛苦的战斗生活啊。”

他为难的不是蒋维平不合格,只是担心蒋老这么大年纪,实在经不起艰难转战的战斗生活。

然而,蒋维平表明了坚定的态度和绝不退缩的决心。他慷慨陈词,表示不管怎样,即使是明日会牺牲,他也要参加共产党、八路军,把余生献给抗日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队长被他这番慷慨激昂的话语深深打动。他看在眼里,明白蒋老是一位真正的战士,是不会因为自己几句话就打消参军的念头。

无奈只得请示纵队领导,宋时轮司令员得知此事后,经慎重考虑,为了不辜负蒋老一片热血,决定同意他参加八路军。

就这样,60岁的蒋维平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也是继几位老前辈之后,被允许留胡子的一员。他对党组织的信任和热爱,是那样发自肺腑与骨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革命军医,一肩挑起保障部队的重任

由于懂医术,蒋维平被安排到抗日救国会医院工作。这里简陋的环境对他来说并不陌生,蒋老很快就熟练地参与到工作当中。

半年后,他向上级自请调往前线,成为一名战地军医。

“报告长官,情况危急时请让我冲锋陷阵,我的本事未必在后方医院里就用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军区医院院长劝他年事已高,不宜奔波劳累。但蒋老一心想为革命贡献力量,最终院长只能点头答应。

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