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明末清初最为知名的文人之一,在当时,曾被南方文人奉为“一代文宗”“虞山诗派”领袖。

他还是著名的史学家,黄道周曾说,有钱谦益在,“国史犹未死也”

钱谦益在文学、文化方面的成就不容置疑,可以算是领导一个时代的大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钱谦益在明末清初时,还是当时的第一大政治团体东林党的领袖人物之一,也曾当过官,也曾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但是,在钱谦益的各种头衔中,独独缺少“名臣”这个头衔。

钱谦益是从明朝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高中进士第三,从此步入官场。

直到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担任南明弘光朝的礼部尚书,钱谦益也曾在宦海中沉浮二十余年。

这么长时间的宦海生涯,都没能混到个“名臣”头衔,他做官显然是不成功的,以他的声望、才学,竟然连明朝内阁都没有进去过。

而且,他最大的失败还不是做官,有才学的人即使不做官,也未必就是失败,唐朝时的李白、杜甫在官场上混得都不怎么样,可依旧被后人敬仰和尊敬,但钱谦益不同,他做人也很失败。

在明末清初那个混乱的时代,钱谦益这个“一代文宗”没能守住自己的底线,行为反复,先做明臣,再做清臣,晚年又积极反清复明。

以至于一百多年后,乾隆皇帝都看不下去了,给他定了个“贰臣”的头衔。

当时被定为“贰臣”的人有不少,加起来一共有157人,其中唯有钱谦益有文坛领袖之称,最重气节的文人中的头号人物成为“贰臣”,自然值得说道说道。

钱谦益不是普通的文人,是“一代文宗”,他博通古今,自然也知道气节对于文人意味着什么,可他为何还会变得反复无常?为何成为不了名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宦海沉浮,即将走上人生巅峰时,遭遇当头一棒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新登基的崇祯皇帝准备重组内阁,安排群臣廷推,要选出新的内阁大学士。

当年,已经做官十八年的钱谦益担任明朝礼部侍郎,他也有意更进一步,积极参与内阁廷推,想当上内阁大学士,成为宰辅之一,以此走上人生巅峰。

对于钱谦益的参选,有比较利好的消息是,初登基的崇祯皇帝对东林党的印象很好,正常情况下,钱谦益这位在东林党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大臣,入选内阁是没问题的。

但是,钱谦益的两位竞争对手温体仁、周延儒联合起来,抛出详实的证据,揭发钱谦益数年前主持浙江科举考试,有受贿舞弊行为。

这件事当初其实已经定论,钱谦益当年就被处罚过,仅仅是罚钱,不过,大小是个污点。

崇祯皇帝选内阁大学士,希望选出来的都是品行高洁的良臣,他刚刚登基,对以前的事不太了解,现在经过温体仁、周延儒的揭发,觉得钱谦益不太可靠。

于是,钱谦益被撤去所有官职,不但入阁的梦想破碎,连官都没法做了。

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下野的钱谦益因为带着东林党跟时任内阁首辅的温体仁作对,被温体仁指使他人诬告,并被逮捕入狱,差点被杀死。

关键时刻,钱谦益勾结司礼太监曹化淳,对温体仁反手一击,促使温体仁辞职,钱谦益逃过一劫,但也被削籍归乡。

此后直到崇祯朝灭亡,因为崇祯皇帝对钱谦益的厌恶,他都没能再在朝廷中有任何作为,只能在江南一带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这对于满腹才华且心高气傲的钱谦益是不可接受的。

二:南明朝政争失败,清朝也不用,想做名臣也无路可走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朝灭亡,江南士绅们联合起来,准备成立新的朝廷,选出新的皇帝。

当时,以钱谦益、史可法为首的东林党准备拥戴潞王朱常淓,而另一位江南官场中的实力派马士英则带着一帮人拥戴福王朱由崧。

在这两位亲王中,福王朱由崧的血缘关系和崇祯皇帝更亲密一些,且在马士英的串联下,得到了驻兵江淮一带的部分军方实力派,即江北四镇(高杰、刘良佐、刘泽清、黄得功)的支持。

结果,福王朱由崧胜出,成为新的明朝皇帝,马士英掌控了朝政大权。

失败者自然要被打压,东林党的两位大佬,史可法被授予首辅大学士的地位,但被发配到扬州去抗清。

而钱谦益因为及时悔悟,积极向马士英认错服输,虽然没能进入内阁,也被委任为没有多少实权的礼部尚书。

可这个礼部尚书也没能当太久,因为不到一年时间后,清军就打到南京城下了。

在此危难时刻,江南的文坛领袖钱谦益没有殉国的意识,和南京的勋贵们一起,向清军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军兵临城下时,钱谦益的老婆柳如是劝他投水殉国,他怕死没敢跳,留下了“水太冷,不能下”这句名言。

投降后的钱谦益在清朝要求剃发时,再次留下“头皮痒”的名言,率先剃发,江南人士震惊一片。

钱谦益的认怂和讨好并没有获得清朝的赞扬和奖赏,清朝给他的职务仅仅是“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充修《明史》副总裁”,还不如他拍马士英的马屁后得到的礼部尚书。

或许是清朝也认为钱谦益的文才大于做官的能力,也或许清朝不愿意抬高东林党的地位,故意冷落钱谦益这位东林党的首脑人物,反正,钱谦益并没有在清朝得到他想要的地位。

三:晚年悔悟,反清复明

钱谦益看见清朝不怎么重视他,于是干脆辞官归乡,已经丧失了气节的他心灰意冷,试图从此终老田园。

可钱谦益和江南人士的勾连太深厚了,几乎不可分割,在江南,反清的人太多,组织反清的东林党人士也太多,因此,钱谦益一度被清朝视为反清分子的同党,被抓进监狱。

出狱后的钱谦益似乎悔悟了,觉得清朝忒不是个玩意,不给他高官厚禄也就罢了,还时不时栽点罪名吓唬他,钱谦益怒了。

此后,钱谦益又开始积极反清复明,到处奔走联络反清人士,散尽家财资助他们,虽然直到死也没能反清复明成功,可晚年的钱谦益乐此不疲。

清康熙三年,八十三岁的钱谦益走到人生终点,在满腔遗憾中去世。

四:总结

从钱谦益的生平经历大致可以推断出,钱谦益的行为和个人的欲望是分不开的。

他的欲望就是成为宰辅重臣,成为一代名臣。可是,他有这个心气,却没有这个本事。

当初,差点进入崇祯朝内阁的他,被区区一起地方上的受贿案件就打落凡尘,这证明,他无法应付官场的复杂情况。

投降清朝后,又因为清朝没有重用他,开始积极参与反清复明的活动。

这也证明,在气节和官位中,他首先选中的是官位。

否则,清军杀到南京城下时,他这个江南文坛领袖就应该反抗,而不是在清朝没能得到想要的官位后,才重新反清复明。

他的行为反复不是他多么重视气节,而是失去了在清朝走上人生巅峰的希望后,只能再次捡起气节,给自己一个人生目标的反复。

最重要的是,钱谦益怕死到极点。

跟温体仁斗争失败,他没有天启朝“东林六君子”们宁死也不向魏忠贤妥协的硬气,赶紧和宦官勾结,只为保住一条命。

跟马士英斗争失败,马上就去向对手服软,害怕马士英收拾他,清军来了,宁愿丢失气节也要保住性命。

普通人怕死没什么关系,很正常,但钱谦益是文坛知名人士,在国破之际,他的选择就很让人诟病了。

这样的人,才华再高也无法被人敬仰,也无法成为真正的“名臣”

大家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