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据史料记载,自西周时期,盗墓贼这一职业出现后,随着行业经验的不断累积,他们对于目标的选择,也开始变得挑剔起来。这些盗墓贼对于每个朝代的入葬文化极为了解,大多数朝代,达官贵人的墓室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深、大、绕、险。

如果他们在盗墓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墓室仅有3平米大,他们往往连进去的兴趣都没有,墓室面积都不能做到“两室一厅一厨一卫”,就更别指望里面会有什么值钱的陪葬品了。

然而在我国陕西宝鸡市益门村地区,一个3平米的穷人墓,却出土了255件国宝级别的古董,到底是谁家的穷人,在墓室中“蜗居”千年,却能如此富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络图片)

一、空荡荡的汉代墓穴

1992年春季,陕西文物局接到了任务,对宝鸡市益门村的一处施工现场进行调查。到达现场后,考古专家先对设定范围内的土壤进行分析。从土壤中的动物骸骨、植物残余等因素,完成了地层断代分析。

搭配上现场施工工人在施工过程中挖出来的陶瓷片,考古学家能够断定,这底下确实存在一个古墓,大概时间在西汉时期。确定目标后,现场的施工团队也开始听从考古学家们的指挥,对该地区进行初步处理。

整个团队几乎花了小半天的时间,将古墓的外层覆盖被“扒”了个干净,现在就差最后一步,入墓研究。当考古人员怀着激动的心情,进入古墓内部后,发现这座古墓的面积表现确实不错,但优点也仅仅体现在面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平方米,厕所古墓)

这座汉代古墓对比其他汉朝时期发掘成功的珍贵古墓比起来,简直就是“毛坯房”。没有精美的壁画,王宫大族墓室有条有理的分布结构也没有,更没有能够代表身份的陪葬品,连墓志铭也没有留下。

古董也不是没有,但大多数都是破碎的瓷器,没有什么深度研究的价值。

本以为,这次考古工作将会败兴而归,结果在最后的扫尾阶段,一个小伙子发现,这墓室结构好像有哪里不太对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益门村二号墓挖掘实景)

他带着同伴,来到墓室内一个不太起眼的位置,发现一块凸起的区域,面积大概在3平方米左右,仔细一观察,这竟然是一个墓中墓!

蜗居上千年

墓中墓的设计,在古代出现的并不少,往往是用一个空荡荡的古墓作为掩护,将墓主本人真正的墓室隐藏起来。这样盗墓贼进入古墓,看到这里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物品可以带走,就灰溜溜的离开了。

考古人员相信自己的判断,更相信古人的智慧。他们短时间内规划好了发掘计划,先清理这个墓中墓的外层,因为面积不大,所以清理的时间并不多,等到外层清理完毕,内部墓室出现后,几个考古人员看着互相,发出了无奈的笑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层墓室陪葬品照片)

这墓室就3平米多一点,墓主人在这里“蜗居”了上千年,很难想象他到底有多憋屈。一位考古人员觉得,这应该就是个典型的穷人墓。可是在冷静下来之后,一位考古人员觉得,这还是有点蹊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