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联河

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院科研实验中心主任。

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1项,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主持河南省社发领域科技攻关项目结题2项,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结项2项。发表学术论文、教学论文40余篇。主编专著1部,副主编教材4部,参编教材3部。

本文摘选自:《临床营养管理——基础、技能与案例》,化学工业出版社

P010-011

科学理论

1. 认识科学理论(scientific theory) 它是指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完整地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知识体系。科学理论由下述三个部分构成。

(1)基本概念 是反映自然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科学理论的基础。

(2)基本原理或定律 反映科学研究对象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科学理论建立的基本框架。

(3)科学结论或推论 是运用基本概念,由基本原理演绎出来的新结论。它既是过去研究 的结果,又担负着解释新现象和预见未来的重任。

2. 科学事实、科学假说、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

①科学事实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的经验形式,是建立科学假说和产生科学理论的前提和基础。

②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的过渡形式。科学假说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被提出,科学理论既是科学假说提出、纯化、修正和证明的依据,又是假说经过证明之后转化而成的结果。

③科学理论是科学成果的系统体现。科学知识体系在客观真理性、逻辑严密性、系统全面性和逻辑完备性方面会不断暴露出新的矛盾,不断解决这些矛盾能使科学理论不断发展。

科学方法

1. 认识科学方法(scientific method) 它是指符合一般科学原则的合理思维和行为方式,包括在科学活动过程中采用的思路、程序、规则、技巧和模式,其特点如下。

(1)主体性(subjectivity) 体现了科学认识主体的主动性、认识主体的创造性以及具有的明显的目的性。

(2)规律性(regularity) 是以合乎理论规律为主体的科学知识的程序化。

(3)保真性(fidelity) 是通过调查、观察和实验以及它们与数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量的考察,保证所获得的实验事实的客观性和精确性。

2. 科学方法的层次 见表2-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科学方法的种类

(1)经验方法(empirical method) 包括观察、测量、实验方法等。

(2)理性方法(rationalistic approach) 包括逻辑、数学、数据分析方法等。

(3)臻美方法(perfect method) 包括直觉、对称、类比方法等。

4. 科学研究流程 见图2-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文献:略。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

截止到 2023 年 11 月 29 号上午 8:00 时,本平台关注人数为:360255 名。更多信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