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作为一种严重传染病,其在中国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传播。在这其中,男男性行为(MSM)人群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不仅是高危人群,更是性传播的主要推动力。

截至2020年,数据显示MSM传播的比例已升至23.3%,成为我国艾滋病感染的最高风险群体。

艾滋病知识水平

对MSM人群进行的艾滋病知识调查显示,整体知晓率相当高,达到97.9%。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知晓率较高,实际的安全性行为却不尽如人意。

其中,仅有30.1%的人选择全程使用安全套,呈现出艾滋病知晓与实际行为的背离。

特别是对于亚人群,如男男性工作者,他们对艾滋病的错误认识仍然存在,如认为肛交可以不使用安全套。

因此,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MSM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消除知识上的误区,实现知行合一。

艾滋病信念态度

MSM人群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相对较好,偏见和歧视较少,普遍认为患者应当拥有同等的工作机会和人格尊严。

然而,这种艾滋病知识与实际行为的脱节仍然存在。

一些研究表明,MSM人群在面对无保护性行为时,主要原因是“认为性伴侣很健康,不会有艾滋病”。

因此,有必要通过更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变MSM人群对艾滋病和不安全性行为的态度,提高艾滋病检测率,更好地开展防控工作。

MSM人群的不安全性行为特点

MSM人群的不安全性行为主要体现在无安全套性行为、多个性伴侣以及商业性行为等方面。

研究显示,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为15.38%至34.60%。

在不同性行为方式、亚人群及性行为对象上,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存在差异。值得注意的是,MSM人群中存在着多个性伴侣的现象,且这些性伴侣的关系较为不稳定。

这不仅会增加艾滋病的传播风险,还可能导致商业性行为的发生。因此,针对MSM人群,有必要推行使用安全套,鼓励建立固定的性伴侣关系,减少商业性行为,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减少不安全性行为。

结论:

MSM人群在艾滋病知信行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知识与实际行为的脱节。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深入MSM人群中,消除其知识上的误区,改变对艾滋病和不安全性行为的态度。

同时,通过推行使用安全套、鼓励建立固定的性伴侣关系等措施,降低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从而更好地开展艾滋病的防控工作,为社会公共卫生事业做出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