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李克农外出办事,突然,一个老农故意朝他扔了一个纸团,他捡起来一看,脸色大变:“不好了,快通知白崇禧有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沪淞会战期间,李克农受中共中央委托前往南京协助叶剑英建立办事处。此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刚刚形成,表面上国民党与共产党达成合作,实则暗流涌动,我党的处境依然十分危险。

李克农这次来南京,协助建立八路军办事处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恢复先前被国民党特务破坏的南京中共地下党组织,李克农的工作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

办事处建成后,立刻遭到国民党特务监视,他们自认为做得十分隐蔽,但李克农是什么人,他早就察觉到了不对劲,不过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选择忍耐下来,继续在南京工作。

一日,李克农与叶剑英受国民党“邀请”去南京郊区参观先进武器装备,国民党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李克农再清楚不过——他们想在八路军面前炫耀先进武器,让共产党知难而退。

与国民党相比,彼时我党确实十分弱小,回去路上,李克农心情郁闷,表示想下车一个人走走,正走着,他发现路边有一个带着草帽的老农正盯着自己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搞情报出身的李克农立刻警觉起来,虽然外表不为所动,但余光不时瞥向老农,时刻注意他的一举一动。突然,老农往李克农脚边丢了一个纸团,随后又快步离开。

恐有人监视,李克农并未立刻捡起纸团,而是悄悄靠近,将其踩在脚底,确定四下无人后,才慢慢将纸团捡起。

李克农无心散步了,他紧握纸团回到车上,随后将纸团打开,上面写着一行小字:日本人要刺杀白崇禧。

看着纸条,李克农陷入沉思,此刻白崇禧确实在南京坐镇指挥,日本人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从这点分析,老农纸条上写的不无道理。

回到办事处,李克农与同志们认真分析后,一致认为虽然现在国共两党貌合神离,但本着宁可信其有原则,同时也为抗日事业顺利进行,决定将这件事告诉白崇禧。

但“刺杀白崇禧”情报并不是官方消息,如果通过正规渠道交涉,岂不显得共产党只会获取“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李克农思来想去,想到了一个人——白崇禧的机要秘书谢和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和赓与白崇禧的关系可不一般,两人既是同乡,还有姻亲关系,而且谢和赓救过白崇禧岳父一命。除此之外,谢和赓非常有才,写得一手好文章,为此白崇禧特别赏识和信任谢和赓,便留他在身边,做了机要秘书。

然而,白崇禧不知道的是,谢和赓除了是自己的机要秘书外,还有一重身份——中共地下党员。由他将这份情报传递给白崇禧再合适不过了,于是李克农便秘密联系了谢和赓。

白崇禧得到情报后,自然不敢大意,加强警戒的同时,也时常更换寓所居住,日军一时搞不清楚白崇禧居住在哪里,所以不好下手。

一天傍晚,白崇禧乘车返回住处清凉山一号,被日本特务跟踪发现,随后一批日军悄悄潜入白崇禧寓所,瞬时枪声大作。结果,日军遭到白崇禧警卫的猛烈打击。

日军没料到白崇禧已经做好防御,见阴谋丑行已经败露,便无心恋战,只得匆忙撤离。

其实,白崇禧当晚并不在清凉山寓所,而是悄悄从后门溜到了净觉寺。得知清凉山发生的事后,他不禁感到一阵后怕,喃喃道:“谢和赓又救了我一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白崇禧去世,也不知道这次救他的人是李克农,更为确切的说,真正救白崇禧的应该是那位神秘“老农”。

清凉山一号的发生的事很快传到李克农耳中,得知白崇禧无恙,李克农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不禁好奇起来——传递情报的老农到底是谁?

后来李克农经过多方查找、打听,才得知老农的真实身份。原来,老农名叫覃瑞义,早年曾追随邓小平在广西参加起义,后来起义失败,覃瑞义到上海重新寻找组织。

但当时我党的力量十分薄弱,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行为十分猖獗,覃瑞义只敢默默地做地下工作,也正因如此,他见过当时在上海搞地下工作李克农。

之后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覃瑞义再度与组织失去联系,他被迫到南京谋生,但覃瑞义心有不甘,将自己装扮成老农模样,常年戴一顶草帽,混迹南京各大场所搜集情报,只为有朝一日能够联系到组织。

这天,覃瑞义像往常一样来到南京一家茶馆歇脚,几个日本人的叫嚷声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将草帽往下压了压,坐到相邻桌上,偷听几人的谈话。

虽然他们说的是日语,但“白崇禧”这三个字却是中文发音,再结合几人的凶神恶煞的表情,覃瑞义判断日本人是要对白崇禧不利。

覃瑞义很着急,虽然白崇禧反共,但在民族大义面前,白崇禧确实是一条好汉,这时他突然想到李克农、叶剑英在南京,可以将这一消息传递给他们……

了解事情经过后,李克农联系到覃瑞义,担心其遭到日本人报复,给了他一笔路费,要让他离开南京,覃瑞义却说道:“我又找到组织,已经十分荣幸,希望组织不要再为我操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崇禧抗战前后对我党做了什么,想必每个人都清楚,但共产党人心中始终装着人民,为了大局,不计前嫌,做出了最大气、最正确的选择,如今再看这次事件,不禁让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