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原图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转载!编辑不易,君若喜欢打个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安市东大街 1954年 蒋齐生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 蒋齐生摄

西北人民体育场的一角。西北人民体育场在1953年8月开始修建,即将完工。这体育场能容十万人,是中国当时最大的体育场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安机务段女模范列车员佘树芳和王莽村妇女们 余宙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代表团团长赵占魁和王莽村“七一”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蒲忠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主任蒲忠智(左二)把新粮食拿给赵占魁老英雄(右四)看

西北工人访问农村代表团在1954年2月13日访问了长安县王莽村“七一”农业生产合作社,工人和农民进行了热烈地联欢、座谈、参观访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上

图为代表团团长著名的劳动英雄赵占魁(左)在和该村第三社的副主任陕西省农业丰产模范王桂兰在亲切地握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 盛继润摄

西北工人访问农村代表团在春节期间访问了西安市第十二区南何村农业生产合作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杰摄

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在1954年4月8日到达西安市,各界人民在车站上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杰摄

1954年4月10日,代表团在长安县王莽村参观蒲忠智农业生产合作社时,会见了该村志愿军家属、75岁的白贵相老大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化觉港清真寺的阿訇(右)向回民读草案 1954年 胡越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手通过决议的情形

西安市第六区(回民区)召开了首届三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决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 胡越摄

这是西安新华印刷厂铅印车间的工人正在赶印宪法草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 李生才摄

西安市第九区观音庙村第一农业生产互助组,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展开了养猪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鹤舞摄

西安市雁塔区木塔寨农业生产合作社1954年秋天播种的碧蚂一号良种小麦,生长良好,将获得丰收。图为雁塔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正在向这个社的技术小组传授选种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 白媖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安县三桥镇供销合作社收购站卖棉情形

自国家公布实行棉花计划收购的命令后,长安县三桥镇供销合作社每天收购新棉的数量大大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上

长安县三桥镇的棉农卖出新棉后,及时地买生产资料,准备扩大生产。这是三桥镇李希道互助组组员买的一头大黄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 姜国宪摄

十月中旬起,关中地区各棉纺织厂已全部用新棉花生产,新花的甲类杂质比去年大大减少。农民们正在长安县三桥镇供销合作社里,购买国营西北第一棉纺织厂出品的“联盟牌”细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媖摄

1954年11月在西安市开始兴建的金属结构工厂,经过紧张的冬季施工后,工程已进入砌墙和安装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人们正在擦洗从苏联原来的设备 1954年 贾承滨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模范团员张希良操纵着苏联式装岩机

我国新建的规模宏大、机械化生产的煤矿——西安中央竖井工程,正在加紧施工中。这个工程是按苏联矿井标准设计,并用苏联最新式的机械装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上

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西安各中等技术学校积极为西北的经济建设部门培养专门技术人才。西安地质学校设有地质与测量两个专业,重点培养地质技术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 赵群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老九是农业生产互助组的组长

61岁的王老九,家住临潼县北王墕村,是一个有才华的农民诗人。1951年到1953年,王老九创作了28篇歌颂新社会和新人物的快板诗,受到了各地读者欢迎和文艺机关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