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为正文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忠诚履职 勇于担当

聚力服务大局

他们情系群众 初心不改

践行司法为民

他们躬耕审判 秉公办案

守护公平正义

他们就是人民法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期《法官面对面》

继续聚焦“我身边的好法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河县人民法院审委会委员、执行局局长 郑辉(右一)

汉阴县人民法院涧池人民法庭庭长 汪明(左一)

主持人:子露(左二)、张耀(右二)

点击听音频

为什么会选择成为一名法官?

郑辉:之所以选择成为一名法官,与我成长的家庭环境有关。自打记事起,母亲就是一名村干部,整天为老百姓解决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虽然很忙碌,但她却乐此不疲,因为她通过努力化解纠纷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也正是这份成就感也渐渐影响到我,维护公平正义的想法也在不经意中在我内心生根发芽。考上大学后,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法学专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顺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大学毕业,我有幸通过公务员招考进入白河法院,从基层法庭干起,一步步脚踏实地,从着手参与细小的矛盾纠纷开始到能够独立承办一起起复杂的案件。

汪明:上大学时,最初的理想是从事律师职业,觉得他们精通法律,在法庭上唇枪舌战,十分帅气。大学毕业那年,在备考司法考试的过程中,对于法律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觉得自己的性格比较内敛,更适合从事法官职业。经过深思熟虑,我立志要回到家乡当法官,于是认真备考,先后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和公务员招录考试,于2012年进入汉阴县人民法院工作,之后又经过四年的业务学习,2016年有幸通过员额法官遴选考试,成为了一名人民法官。可以说,成为一名法官,是我不悔的选择,我将在这条光荣又崎岖的职业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审判法官”“执行法官”,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郑辉:虽然都是法官,但二者职责和分工上却有不同。我认为最大的不同是民事法官要做到“定分止争”,通过民事诉讼活动,查明案件事实,理顺法律关系,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说白了就是努力还原事实真相,依法公正裁判;而执行法官更注重的是维护法律权威,按照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义务去实现当事人的权益,努力通过执行活动将 “纸上权利”兑现为“真金白银”,从而真正树立法律的权威。简单说就是依法通过强制措施努力把案件执行到位。

汪明:民事审判和执行是人民法院两项核心工作,民事审判是法院解决当事人各方之间利益争端的活动,民事执行的任务和作用在于使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义务付诸实现。用通俗的话来说,一旦发生民事纠纷且难以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就可以通过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法律文书的形式固定下来;而民事执行则是通过采取各项强制执行措施,保障审判结果的实现。可以说,审判是执行的前提和依据,执行是审判的保障和继续,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可偏废。

工作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郑辉:我认为执行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是案件执行到位率不高,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满意度低,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执行难”。现实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查人找物难,被执行人很多情况下都是抗拒或规避执行的,他们可能会转移或隐匿财产,所以“人难找,物难寻,执行人员跑断腿”就是执行工作的真实写照。第二是财产处置变现难,存在财产处置周期长、程序繁、费用高、成交率低等问题,比如房屋、汽车等财产,绝大多数都需要评估拍卖,短时期内变现都是不可能的。三是打击规避执行难,面对执行,很多当事人都会有抵抗情绪,会逃避执行,甚至暴力抗法,言语威胁、跟踪骚扰都是常事,这就给我们的执行工作带来很大阻力。

汪明:我觉得工作中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如何满足群众对司法的多元化需求。我所在的涧池法庭是汉阴法院案件体量最大的人民法庭,服务范围涵盖38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常住人口超过11万人,经济相对活跃,发生矛盾纠纷的风险比较大,我们法庭每年都要受理六七百件案件,每天都要接待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当事人,回应各式各样的利益诉求,工作中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引发群众不满,影响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我们法庭干警主动下沉到村、社区,联系辖区的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和网格员,共同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逐步形成了一套诉源治理“3+3+N”工作模式,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3+N”模式具体是怎样运作的?

汪明:“3+3+N”工作模式,就是以法官联系人民陪审员主抓案件审判、法官助理联系人民调解员主抓诉前调解、书记员联系网格员主抓法治宣传为纽带,常态化开展与审判职能相关的诉讼服务活动。第一个“3”就是法庭的三类工作人员: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第二个“3”是人民群众内部的三类解纷力量: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N”则是法庭拓展的N多项司法服务,包括诉讼辅导、诉前调解、巡回审判、判后答疑、法治宣传等等。实践中,法庭三类人员结合自身职能任务,与三类民间解纷力量一一对接,在抓“末端”办案的同时,发动更多力量抓好“前端”治理。目前,“3+3+N”工作模式已在我们汉阴法院五个派出法庭推广运用,法庭干警均已加入辖区综治网格,致力于推动建立诉调对接平台,逐步实现矛盾纠纷“闭环式”解决,从源头减少诉讼案件增量,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强、社会更和谐。

被大家称为执行中的“拼命三郎”,有什么“诀窍”?

郑辉:执行工作是维护司法权威,实现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一环,做好执行工作尤为重要。我认为做好执行工作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一是抓“管理”,落实院庭长“一岗双责”,强化人案管理,重点关注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不断提高执行规范化水平;二是强“担当”,严格落实司法改革要求,局领导主动承办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三是重“创新”,持续推动执行改革,灵活审慎运用强制措施,因地制宜,创新执行工作方式方法;四是强“宣传”,强化对典型案例,打击规避执行宣传力度,适时宣传“执行不能”与“执行不力”的区别,努力营造社会各界理解、支持执行的良好环境。

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辉:第一件是一起系列劳务合同纠纷执行案。2021年3月,被执行人周某未按判决支付11人劳动报酬9万余万元,11名工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作为案件承办人,通过系统总对总查询及实际调查,其名下有房产和车辆,周某明显属于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的情形,存在恶意逃避执行,他利用在十堰和白河两处居住的便利条件规避执行。为有效推进案件执行,打击周某的违法行为,我们执行干警在周某的住处蹲守了一个多月,终于在2021年4月7日凌晨将周某堵在家里,并依法对其实施十五日司法拘留,次日,其家属代为履行所有执行义务,案件得以圆满化解。这件事情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该案属于涉民生案件,被执行人行踪难以把控,但好在我们执行干警群策群力,协调配合,明确分工,先“守”后“攻”,凭借着详实周密的计划、巧妙的方式方法、锲而不舍的坚守,凝聚力量,克服困难,成功地找到了被执行人,兑现了当事人的胜诉权益,维护了法律权威。

第二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是被执行人暴力抗法。2022年11月23日早上,我们一行四人在一名被执行人家中送达执行通知书时,他突然拿起菜刀向我们砍来,幸亏执行法警反应迅速,立刻把他制服,否则后果不敢想象,至今想起仍不寒而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汪明:今年夏天7月份,我承办了一件债务纠纷。原告张某和被告刘某本是恋人关系,分手后刘某承诺给张某一笔钱作为补偿,还给张某出具了《借条》,张某遂以借条作为证据起诉至法庭,要求刘某偿还“借款”,刘某认为虽然出具“借条”属实,但张某长期霸占他老家的房子,必须先腾退房屋再给钱,张某认为房子是刘某用来抵债的,……就这样,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经查,双方实际上有过以房抵债的口头约定,张某因此占据刘某房屋。但后来,刘某因种种原因,不愿意让张某继续在其老房子中居住,遂多次上门要求张某腾房,双方由此发生争执,张某一怒之下将刘某诉至法庭。此案如果直接开庭,一判了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经过多次与当事人沟通,我逐步了解到双方真正的利益诉求,实际上,张某也不愿继续在刘某房中居住,刘某也并非没有钱还债,双方产生矛盾的根源还是因爱生恨,互不信任。

后来,我联系村干部通过共同努力,促使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一面由张某限期腾退房屋,一面由刘某将补偿款交到法庭保管。数日后,办案法官一手将房屋钥匙交还给刘某,一手把补偿款交给张某,双方握手言和,甚至还互相开起了玩笑,可谓是“相逢一笑泯恩仇”。在我们人民法庭,每天都演绎着这样的世间百态,而我们基层法官所能做的,就是向民众传递更多真诚、友善、公平正义。

面临一些困境,你们是如何做的?

郑辉:每一次执行都是一场硬仗,每当遇到抗拒执行、暴力抗法、言语威胁的时候,说不害怕那是假的。曾经我也有三次机会离开执行岗位,但每每想到申请执行人期待和信任,以及夜以继日、并肩作战的执行战友,都一次次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决心。执行工作本就困难重重,但再难再险的事也要有人去做,我是一名执行法官,捍卫群众胜诉权益是我的职责,如果我们都退缩了,谁来兑现真金白银的承诺。

汪明:人民法庭就是人民群众家门口一个说理的地方,当然,一旦发生纠纷,往往是各说各的理,这就需要有这么个地方可以明断是非、主持公道,人民法庭就应该为人民群众提供讲道理、明是非的平台,做到情理法的交融。当然,工作中困难是有的,危险也会时常遇到,毕竟我们面对的是对抗的双方,想要让他们发自内心的信服,握手言和,确实很不容易,处理不好还有可能激化矛盾,甚至转化为恶性事件。但我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必须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承担起定分止争的责任,退缩和害怕都是不可取的。

两位均已获得了我市第二届“我身边的好法官”荣誉称号,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打算?

郑辉:这份荣誉既是肯定,也是鞭策。近年来,全国法院认真谋划、同心协力、真抓实干、攻坚克难,解决了一批执行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内部作风和外部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如期实现。但与2035年“切实解决执行难”总体目标仍有差距,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还有差距。切实解决执行难,不仅是我们这一代执行干警的光荣使命,也是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未来,我将义无反顾地坚守在基层执行一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往“执”前,勇敢担当,倾心守护民生,努力用更多的“真金白银”兑现“司法为民”的庄严承诺,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在每一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汪明:能够获此殊荣,我很荣幸,同时也感觉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因为今后在建设新时代人民法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方面,我确实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会遇到不少的困难和挑战。但既然锚定目标,唯有坚持不懈!接下来,我将不负韶华、不负期望,持续以深化运用“3+3+N”工作模式为抓手,扎实在推进诉源治理工作走深走实上下功夫,同时采取更多便民利民举措,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司法服务,最大程度发挥人民法庭解纷“桥头堡”作用,奋力打造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

有什么心里话想跟听众朋友们说吗?

郑辉:我始终坚信“执行难”终将退出历史舞台,只要我们心连心,肩并肩,没有迈不过的坎,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请你们放心,请多给予我们一份信任、一份支持、一份理解,用适当的方式讲好法院故事,传递好执行声音,你们的信任和支持就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我也将用好这把执行利剑,始终捍卫公平正义,努力为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执行答卷。

汪明:我想说的是,审判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法官面对的是对抗的双方,各执一词,要经过严格的司法程序,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才能查清案件事实,进而作出相对公正的裁判,可是,最终的裁判结果难免与一方甚至双方期待的结果不一致,当事人由此会产生抵触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只要法官在办案过程中做到了不偏不倚、公平公正,人们就应当对法官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这也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

请关注安康综合广播官方视频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卡!安康这个“宝藏”镇,爱了!

通车!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来源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中配图、文字等均来源于网络,并已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平台删除。如未告知,视为版权所有人同意我方使用。

来源:《法官面对面》栏目组

编辑:浩南

责编:海涛

审核:马莉

©安康综合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