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晚间,金融稳定委员会(FinancialStabilityBoard,下称FSB)官方公布了2023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下称G-SIBs)。

整体而言,2023年全球总共有29家银行上榜,数量上较去年少了一家,瑞士信贷和意大利裕信银行被移出了今年的名单。第五档(最高一档)继续处于空缺状态,第四档依然只有摩根大通一家;第三档的美银、花旗和汇丰也没有变化。

其中,中国有5家银行上榜,分别为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具体来看,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今年升至第二档,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也均在第二档。值得一提的是,交通银行是首次入选G-SIBs,位列第一档。

其实,市场上多次对交通银行进入该名单做出过预测,如早在2022年11月,央行副行长宣昌能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2011年以来,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相继被认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未来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也可能进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

在官方名单出炉前,10月底,全球第三大评级机构惠誉评级全资子公司惠誉博华也对该名单做出过预测,而其预测与如今结果一致。同时,其在报告中分析指出,同业资产/负债的扩张是导致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实现组别提升的主要因素,交通银行发行证券规模的增加和资产规模的持续扩张或促使其在本年度首度入选G-SIBs。

另外,惠誉博华还表示,“评分低于交通银行的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以及招商银行,由于评分较入选标准差距较大,我们预计未来5年内入选G-SIBs的可能性不大。”

据悉,G-SIBs是金融行业对全球性金融机构的一种评级体系,用于衡量金融机构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和稳健性,最早可追溯至2007年。按照惯例,金融稳定理事会于每年11月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的相关情况,被评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后,商业银行将面临更高的监管标准,包括更高的资本充足率、杠杆率要求以及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等。

并且入选G-SIBs的商业银行,将根据其组别的不同,满足更高的资本要求,且需要在确定时间内额外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的要求。G-SIBs共五档,档次越高,需要满足的资本要求越高。

如最新G-SIBs名单中,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组别由原来第一档升至第二组,这也意味着,2025年1月起,这两家银行需要面对更高一档的资本缓冲要求(从1%提高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