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来,什么都在涨,唯独不见工资提高”。这或许是很多毕业生的感受。想着自己从年华正好的青年,变成“油腻中年”;青春永在认真工作上,但得到的回报很有限。

别着急,这年头很多事情叫人除了无奈接受,别无选择。有人调侃,“没涨”也该知足了。因为很多行业反而迎来降薪。

就比如土木工程专业的同学,以前笔者上学那会,能拿7千。现在任务增加了,却只给到5千。怪不得不少老员工也改行。但谁能想到,受人尊敬的大学老师也有类似的苦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高校出现降薪趋势,手段跟企业很相似

出来做事,虽然谁都希望找个自己的兴趣所在,成就一番事业。但不得不承认,在国内的打工族想实现这个简直“堪比登天”。

普通家庭的子弟,没有多少试错的机会,从选专业到毕业工作,几乎都围着一个问题:养家糊口。高校教师,已经算是人群中很有地位的职业;收入也比较可观。

但是,近期很多高校却出现“集体降薪”的趋势。例如山东有位老师一年降了4万;兰州有位教师则从两年前开始降薪,约15%。甚至连211高校,也有人反映出现降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城市的问题吗,并不是。因为北京的院校里,也出现类似情况,大学老师对此感到不满意。再看看手段,跟企业中非常相似,那就是拿绩效或者十三薪说事。

教师可能长期处在体制内,还觉得意外。其实在普通企业当中,为降低用人成本早就玩这套了:底薪定的较低,平常绩效占很大一部分。

而拿绩效是需要符合“标准”的,这个标准却由领导制定,有很大可操作的空间。记得有位高管想裁员时说:制定一个谁都难以完成的标准,然后说他们能力不够。

很多高校老师都表示,自己的绩效因为各种原因被扣除;要么就是一些奖金取消。总之,你去讨说法很难讨来,因为人家会说底薪没变,不存在问题。收入少了,只是“你自己能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