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首周,加上点映,《我本是高山》票房突破了500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这样的票房比起此前的预测来说,可谓相当惨淡,也直接导致了预测票房大幅度下降,已经不足1亿。

原因不言自明,点映期间关于剧情的争议闹得可谓天翻地覆,编剧下场,六公主发声,成为了近期热议最高的一部影片。尽管受到了巨大关注,但毕竟是负面居多,最终就影响到了票房。

当然,对于这样的类型片本身票房就相对有限,加上遭遇这样的风波,更是雪上加霜。

如此票房对于投资方来说可谓失算了。

争议之下,《我本是高山》各大平台也是迟迟未能开分。

如今大V胡锡进看完影片之后,发文点评,直呼我不能不说,这是一部好电影”。

而对于批评,在他看来这很正常,但是不应该把舆论场上的一些特殊标签贴给它,胡锡进认为那些恶意批评就是在找茬,是吃饱了撑的无病呻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电影他给了是部好电影的评价,对于质疑他认为是在找茬是无病呻吟。可以看到对这部电影他是很满意的,并不像网上所议论的那样不堪。

至于票房方面的表现,他说道有点遗憾,而本身这样的电影“在市场上叫座本来就不容易”,谁可曾想到又遭遇这样的争议事件,更是难上加难。

尽管争议巨大,但胡锡进还是给予了该片高度评价。

除了评价它是一部好电影,更是夸赞道:《我本是高山》充满了人性的光芒,而且拍得非常质朴。我曾担心片子里有些做作的东西,但没有,它拍得很坦率,既没有掩饰山里女孩子们走出大山的艰辛,也没有掩饰高考的残酷。 ”

最后他说道,“《我本是高山》票房很低,但有的时候好作品就是孤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电影”“好作品”,当真正看过电影之后,胡锡进有了更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此前,当《我本是高山》陷入巨大争议之时,胡锡进曾发文说道自己原本是不会去看该影片的,但是有了争议之后,让他一定要去看看了。

在当时他就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反对把片子的主人公是女性而两名导演是男性当成这个片子的原罪,并从这里出发,给片子中的一些情节下定义。”

另外他也说道争议对于一部影片来说也未必是坏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如今来看,《我本是高山》的争议对它本身来说是件坏事。

从热度上来说,本身就有着张桂梅校长这样的原型人物,是不缺关注度的。作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自带的流量就已经够影片用了,但是没想到没用好,反倒拖累了自己。当然这样的类型片本身改编就具有很大的难度,稍有不慎就会争议四起。果真,还未正式上映,就因为一些情节片段闹得喋喋不休。

当然,网友们的质疑也并无道理,但是也明显的夸大化偏激化了。以至于六公主都直接发声回怼,那是“恶意的断章取义、以偏概全”,而对于整部影片来说“不存在消费女性、物化女性、贬低女性”。

实际上争议的点也并未影响主题的表达,并未削弱张校长的精神价值,反而更是凸显了某些人性的光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整部影片到底拍得怎样?

就如胡锡进所说拍得质朴,充满了人性的光芒。

虽然有着主旋律成分,却没有拍得虚假做作,“它拍得很坦率,既没有掩饰山里女孩子们走出大山的艰辛,也没有掩饰高考的残酷。 ”

可以说较为真实全面反映了现实。

首先这是一部影片,商业类型片,而并非纪录片,单单从这方面来说整个剧情节奏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而整个情感方面的处理也是非常饱满,催泪却不煽情,励志而不鸡汤。

对于张校长的银幕塑造没有完全的套路化模板化,而是融入了更多烟火气,让整个人物塑造更为全面立体真实生动。不仅严格、严厉,也是可爱、可敬,更是心怀大爱之人。

另外,群像的设计和表演也是精彩的。

除了张校长坚韧顽强乐观精神的表达,更是呈现了一个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人物,从学生到老师,面对各自的困境所作出的选择都有着其自身逻辑和现实困境。

尤其山月、山英这对姐妹,无不是许多山区女孩的缩影。尽管这两个小女孩是素人,但是表演上却毫无痕迹,自然松弛,更是令人信服。

影片中,原本学习成绩优异的姐姐山月,成为了落后体制和观念的牺牲品,最终惨死,更是对传统世俗体制最为无情有力的讽刺与批判。而在此后当妹妹山英又被父亲和哥哥要强行拉回家重演悲剧之时,一个个学生的加油助力是整个女性群体对落后体制和观念的反抗。她们为自己呐喊,她们向命运说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括山英的那些山区孩子,在张校长的帮助和指引下,完成了蜕变和成长。

她们的命运和抗争,不仅拓展了影片表达,也是更能够反衬出张校长的伟大。她们身上所迸发出来的精神力量是令人动容的。

这些女孩的遭遇越不幸,她们的反抗就显得越有力量、越可贵,张校长和其他老师的献就越伟大。

可以说,这部影片将女性身上的那种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本是高山》作为一部类型片,它是完整的,也是完成了它自己的任务。但正是由于根据张桂梅校长事迹改编,让它不可避免地卷入到了各种风波中,这是电影艺术和现实的矛盾冲突,也是当下舆论环境问题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