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

新任政治部副主任肖华走马上任,奔赴北京展开党政工作。

北京城内热闹非凡,街道上车水马龙,小商贩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每个人都在为来之不易的和平感到欣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华坐在车上,认真地打量起解放后的北京城。

就在这个时候,一张熟悉的面孔骤然闯入肖华的视线。

他急忙凑到车窗前仔细地打量着车后面那个捧着香烟盒子的小贩,并叫停了司机。

小贩不明所以的抱着香烟盒上来搭话,以为肖华是想买包烟,却没想到,肖华一看见他的脸,立即指着他说道:

“你,你就是杀害黄骅的凶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肖华的话语喊出,周围的人一拥而上将这里围得水泄不通。

记忆被拉回1943年,那是沉痛的一年。

副司令遭谋杀,毛主席下令彻查

1943年,抗日战争迎来了大反攻阶段,眼看着曙光即将到来,我党上下干劲十足。

同年6月时节,新海县进入梅雨季,连绵的小雨笼罩着乡间小道,夜色降临,赵村内漆黑一片,只听得远处的蛙鸣声此起彼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警卫员们站在赵村的一所小院外面,为里面正在开会的将领站好最后一道岗。

突然,震耳欲聋的几声枪响划破了夜色的寂静,警卫员冲进大门,看见几个身穿黑衣的人跳墙跑了出去。

几个警卫员迅速作出反应,追着黑影消失在夜色中,而另一部分则冲进屋内,查看屋内状况。

谁都没想到,短短几分钟,屋子内完全成了另一片景象。

只见我党的几名高级指挥官倒在血泊中奄奄一息,警卫员们训练有素的将伤员转移到平地并迅速安排军医前往医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救治较为及时,小部分受重伤的同志们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情况仍旧不容乐观,因为还有几名同志抢救无效当场牺牲,其中还包括冀鲁边军区副司令黄骅。

副司令员黄骅被调到冀鲁边区的时间不算很久,但是全军上下对他是很敬佩的,他在军中的威望很高,相当于定海神针的存在。

黄骅不仅擅长党政思想工作,还擅长带兵打仗,曾经跟随过彭德怀元帅参加大规模的正面作战,也曾经在晋西南的战争中有力的牵制敌军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名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老党员,黄骅的工作能力有目共睹。

年少时,他便跟随党的脚步加入了共青团,为党的宣传工作鞍前马后。

自成年后,他又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军保家卫国,为人民而战,冲锋陷阵,屡建奇功。

黄骅还曾经参与过两万五千里长征,见识过我党发展的艰辛,从雪山到草地,他跟着将士们吃过树皮,抗过严寒,他始终都相信,这支强大的军队一定可以为人民带来真正的黎明。

在他的身上,真真切切体现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和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被调到冀鲁边区时,那里还是最为艰苦的革命地区,他的到来不仅是给予全军将士最大的鼓舞,还为那边的革命工作注入了新的力量。

可就是这样一个杰出的党员,却在赵村主持会议中途被突然袭击,以至于他当场中弹身亡。

根据后来被救活的同志描述,当时的几个黑衣人闯进了会议室,不由分说便将枪口指向了黄骅。

仅仅是电光石火之间,他们便拔出配枪,可敌人的速度太快,攻势也十分狠戾,他们根本没有还手之力便中弹昏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幸存下来的同志恍惚之间认出,黑衣人中的几个人貌似就是司令员手下手枪护卫队的队员。

警卫员在发现这一噩耗的同时,来不及悲痛,便将这件事上报给了当时在冀鲁边区任职司令员的邢仁甫。

可邢仁甫的态度却让众人摸不着头脑。

虽然得知此消息那一刻,他表现的很伤心,可是他却没有选择继续上报此事,甚至不急于调查真相,而是称再等等。

可是一直等到了第二天黎明,邢仁甫还是来回在屋内踱步,丝毫没有要上报的架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士们心急如焚的催促邢仁甫,个个都怀着悲愤的心情难以自拔,誓要将杀害黄副司令的凶手抓住并绳之于法。

耐不住手下的催促,邢仁甫最终还是将此事如实上报。

黄骅的影响力还是很高的,邢仁甫的上级不敢自作主张,便将这件事上报给了延安方面。

毛主席在得知黄骅遇害一事异常震怒,他敏锐的感觉到,这绝不可能是一起简单的袭击,而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针对黄骅的刺杀行动,而这场行动的谋划者,必然和黄骅之间有着某种联系。

毛主席立即下令要求彻查冀鲁边军区内部高层指挥官,尽早抓捕凶手归案,党内上下,全面开展整治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名为整治,实则是为了以此为借口,调查冀鲁边区手握重权的起义将领——邢仁甫。

凶手竟是顶头上司

邢仁甫,作为黄骅的顶头上司和亲密的战友,他的背景和势力并不简单。

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邢仁甫跟随着时代的洪流选择参军,在同盟会的军队里当着一个普通士兵。

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又紧跟时事,加入了我党。

那时候,由于抗日战争的星星之火在我党这边点燃,于是小规模的战争不断爆发,邢仁甫在那时也曾经冲锋陷阵,不畏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由于共产党的工作环境十分艰苦,而且生活条件也相对更加的艰难,所以他转身就抓住了国民党方面递来的橄榄枝。

在国民党那边,他借着精良的装备和其精明的战术,一路加官进爵,在战场上也毫不含糊,多次配合大部队在正面战场上硬刚日寇。

国民党的队伍像是一个大染缸,每一个人似乎都会在那里沾染上一些不良风气,即便是曾经浴血沙场的邢仁甫,最终也还是难逃被腐蚀的命运。

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邢仁甫趁着国共两党暂时和好之际,在冀鲁边区混了个司令员的要职,整日里消极避战,坐守一方,企图享乐,建立属于自己的安乐窝。

这样看来,其作为冀鲁边军区总司令,邢仁甫能成为头号嫌疑人,其实也并非是没有原因的。

时间来到抗战后期,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关系相较之前有很大的松懈,且由于国民党军队作风的不良影响,很多我党的士兵和领导也出现了很严重的思想问题,而邢仁甫正是其中之一。

这便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邢仁甫的作风问题,黄烨被党中央安排到了冀鲁边区担任副司令员。

相较于邢仁甫,黄烨在自律方面,在指挥能力上,更加让士兵信服。

这种形势下,邢仁甫便出现了浓浓的危机感,他错误的认为,黄骅抢了他总司令员的风头,甚至不日还有可能取代他,成为总司令。

于是在日常工作中,他也经常给黄骅的工作暗戳戳的使绊子,让黄骅难以展开革命工作。

上级又在此时要求黄骅在带兵打仗的同时,能够兼顾队伍的作风问题,尽力规劝邢仁甫,让其对于自己的思想加以改正,在他意识到自己问题之前,尽量不要他执行特别重要的命令或任务。

黄骅听从领导的安排,暂时不让邢仁甫参与一些重要的军事活动,可是邢仁甫还是不知悔改,仍旧表现得很不尽人意。

无奈之下,中央任命黄骅暂时顶替邢仁甫,作为冀鲁边军区司令,领导革命工作的开展,而邢仁甫则被调到中央接受思想改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邢仁甫对于中央的安排很不服气,他将这一切都归咎于黄骅,认为是他处心积虑抢走了自己的位置,甚至还给自己“使绊子”致使他被撤职。

黄骅的威胁笼罩在邢仁甫的头顶,久久无法散去,邢仁甫夜不能寐,将黄骅视为眼中钉,恨不能除之而后快。

邢仁甫这样想着,他便这样做了,他找来心腹冯冠奎、潘特等人商量出了一个周密的计划,就这样,一场针对着黄骅的刺杀行动在黑暗中秘密进行着。

刺杀行动成功后冯冠奎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无差别的攻击了在场的其他官员,意图掩盖他们将黄骅作为刺杀目标的真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一切怎么会逃过毛主席的眼睛。

而与此同时,邢仁甫仍然还在做着愚蠢的行动,不打自招了。

凶手伏法,英烈长存

为了不让真相败露,邢仁甫连夜安排冯冠奎逃走,而他自己则继续留在冀鲁边区煽动叛变情绪,鼓动手下将士跟随他一起投敌叛变。

但是党内大部分将士还是保持着对革命的一腔热枕,不但拒绝了邢仁甫的邀请,还主动联系上级,将他的罪行上报,请求上级展开对邢仁甫的抓捕行动。

邢仁甫在共产党这边的路彻底走死,无奈之下,他只好孤身一人叛变到了日寇阵营,为非作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日寇在中国的形势今时不同往日,眼看着日本即将战败,形势陷入危机,邢仁甫再次投入国民党麾下。

国民党方面对他并不待见,给了个芝麻小官,没有实权,邢仁甫又再次叛变,成了日军的剿共总司令。

邢仁甫的一生在汉奸和国民党特务之间反复横跳,恶贯满盈的他最终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被抓住,公开审判,判决其死刑。

一颗枪子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也为当年黄骅血案做了一个了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当初参加刺杀黄骅行动的总指挥冯冠奎也很快被抓伏法,尽管如此,还是有一部分人逍遥法外,难寻踪迹。

黄骅死后,毛主席便已经召开会议,会议上一致同意追封黄骅为革命烈士,他的尸身在百姓的自发护送下送到了第六区的一个山上。

后来,在提起黄骅这个人时,无不哀叹天妒英才。

他的战略战术,就连何长工和彭德怀元帅都不吝赞美。

只可惜他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32岁那年,而他心心念念的黎明时刻,终究是没能看见。

后来,为了追思黄骅,党中央决定将新海县以黄骅的名字命名,改名为黄骅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4年,党中央再次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将黄骅列为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尽管冯冠奎和邢仁甫已然伏法,但很多人仍对黄骅的逝去扼腕叹息。

作为黄骅的好友,肖华对于黄骅的逝世久久不能释怀,每每想到便十分痛心,因为只有他知道,杀害黄骅的凶手还有一人尚逍遥法外。

这件事藏在肖华的心中,像是一个死结,怎么也打不开,一直困扰了肖华很多年。

一直到了建国后,肖华因为工作原因调到首都,这件事才有了最终定论。

肖华在街边偶遇了当年杀害黄骅的凶手之一,潘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特被捕后自行交代。

原来,这些年,他一直隐姓埋名,害怕被人发现,当初他是奉邢仁甫和冯冠奎的命令行事,对于黄骅本人,他并不曾有过什么矛盾。

经过新中国的法庭审理,肖华的指认和潘特自行供述中认定,当年黄骅被害案中,潘特的罪行属实,处以死刑。

这场迟到了多年的审判最终落幕,新中国成立,华夏迎来了真正的光明,烈士黄骅的墓被移葬到了济南英雄山烈士墓园,他的名字永远的留在了烈士丰碑上。

善恶到头终有报,邢仁甫等人接受了属于他们的审判,大快人心的同时也在警醒世人,人间正道方为根本。

如今,国家强盛,民族富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这盛世一如先烈所愿,鲜花开遍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