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成为当前高景气高成长、竞争白热化、最为“烧钱”的赛道之一。新旧造车势力竞争激烈,合建电池厂、巨资自造电池逐渐成为新能源车企的转型方向。

继11月17日于广州车展发布全新电池规划、长安“金钟罩”电池品牌发布以来,仅7天,11月24日,长安“金钟罩”首款标准电芯于时代长安工厂正式下线。这标志着宁德时代、长安汽车、深蓝汽车合资打造的动力电池项目正式投产。

据悉,时代长安由宁德时代、长安汽车、深蓝汽车合资打造,位于四川宜宾,项目总投资60亿元,年产值150亿元,占地1000余亩,员工近2000人,是一家集新兴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型生产制造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今年年初,长安汽车就曾透露将和宁德时代合作成立新公司。6月28日,宁德时代、长安汽车、深蓝汽车三方正式合资成立时代长安。其中宁德时代占股51%,深蓝汽车占股30%、长安汽车占股19%。

此次首款标准电芯产品下线,标志着长安汽车全面进军动力电池赛道。对于宁德时代而言,这也是其继四川时代、时代吉利之后于宜宾落地的又一电池项目,与车企合资建厂的又一成功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安汽车:百亿入局 规划150GWh产能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核心零部件之一,是车企进入下半场的主要筹码。车企向上布局电池领域,旨在增强产业链话语权,有利于保障电池供应及降本增效。

如今已有国内外众多整车厂已经踏上了自研电池、合资建厂的道路。比如吉利汽车的神盾电池、广汽埃安的弹匣电池等。

对此,长安汽车早有所动作,于2017年提出的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便提出全面向新能源转型。

同时,基于动力电池行业高门槛和技术壁垒,车企选择联手宁德时代,依托后者领先技术也是加快实现电池自研的捷径。

此次合资落地的时代长安,得益于宁德时代的产业规模,宜宾得天独厚的天然绿电资源和极具规模的锂电产业本地化供应链资源,拥有着极为突出的综合成本优势。

长安汽车方面称,目前,时代长安工厂应用最新一代超级拉线技术,能够实现超高柔性、快速换型,自动化率95%以上,从投料到成品产出的周期内,可实现1秒产出一个电芯。

据介绍,首款标准电芯采用快离子环石墨和超高导电解液材料技术,在全生命周期嵌入6800余个质量控制点,拥有1万余项数据溯源,确保电芯质量可靠性可达DPPB ( 单体缺陷率十亿分之一 ) 级别。此外,并将融合4C快充,从20%到80%只需10分钟。

此次下线的87Ah标准电芯,其具备的高质量、超快充、长循环、真安全等,将在长安汽车旗下多款车型上实现量产搭载。

根据长安汽车电池规划,长安汽车将在电芯技术路径上,围绕液态电池、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实现三路出击全面突破,到2030年,将推出液态、半固态、固态等8款电芯,形成不低于150GWh的电池产能,打造有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生态圈,形成能源生产、存储与利用的产业闭环,实现全产业链价值的最大化。

目前,长安汽车已组建了先进电池研究院,拥有电池研发人员1200余人,其中包括高级专家、顶尖学术人才125人。未来,还将投入100亿元资金,到2024年电池团队达到3000人。

通过构建成熟完备的研发管理、产能管理、供应及营销管理体系,长安汽车将以时代长安为“桥头堡”,持续攻坚电池核心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宁德时代合资“生子”

作为全球第一大动力电池供应商,当前,宁德时代已成为动力电池领域与车企合资建厂最多的公司。

除了时代长安,宁德时代先后与车企合资成立了福田时代、时代上汽、时代广汽、时代东风、时代吉利、时代一汽等。

其中,时代广汽项目于2021年8月正式投产,截至2022年底,时代广汽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1亿元,全年产销达17.56Gwh。

截至今年8月31日,时代广汽累计为广汽埃安配套动力电池23.6万套,迄今为止没有发生过一例安全着火事故。

时代上汽先进动力电池产业化项目(二期)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总投资约120亿元,规划产能12GWh,将建设多条先进动力电池生产线及Pack线,预计2024年建成。

时代吉利由宁德时代与吉利旗下的极氪汽车共同出资成立。时代吉利动力电池宜宾项目规划年动力电池产能15GWh,总投资不超过80亿元,2022年12月,宜宾项目一期全面投产。

上述几家公司的合计规划产能已超108GWh,是宁德时代产能规划版图的重要一环。

起点锂电认为,建立合资工厂进一步推进宁德时代电池技术发展,通过与整车厂建立合资公司,进一步加深技术上的交流,有益于宁德时代从整车角度进行技术的更新与迭代,这为宁德时代推动电芯业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面对车企自造电池、投资入股动力电池厂商等一系列措施,动力电池厂商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主动出击。为加深与车企之间的利益捆绑,动力电池厂商同样选择入股车企。

在整车领域,宁德时代通过资本手段先后投资爱驰汽车、阿维塔、哪吒和赛力斯、奇瑞等多家车企,进一步加大与车企的深度绑定,构建供应链版图。

这场“角力”还继续延伸至全球市场。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至今,以宁德时代为首的电池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也更多地开始与当地车企接触,推进本土化产能建设。

在国内竞争进入白热化的大背景下,2023年“出海”成为动力电池行业高频热词,如何开动马力在海外市场占据优势地位,已经成为头部锂电企业的重要课题。

为在海外成功地实现产能落地,与当地车企合资建厂便成为重要的“敲门砖”。

比如,宁德时代采取折中的建厂方案,与福特合作。宁德时代有偿提供电池CTP(无模组电池包)的技术许可,为福特磷酸铁锂电池工厂的电芯生产提供技术与服务支持。

今年11月21日,宁德时代又宣布,与Stellantis集团签署战略谅解备忘录,将在欧洲当地向Stellantis集团供应磷酸铁锂电池,同时探讨建设合资工厂。

除了宁德时代,国内几大主流动力电池企业也纷纷寻求海外合资建厂。9月7日,亿纬锂能公告称,将与Electrified Power(康明斯子公司)、戴姆勒卡车及北美卡车公司帕卡成立美国合资公司,用于投资建设应用于商用车的动力电池产能。

11月22日,国轩高科和欧洲电池制造商InoBat、斯洛伐克政府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将于斯洛伐克建设一座电池工厂。初期电池产能将达到20 GWh,具备扩容至40 GWh的潜力。

鉴于目前欧美相继出台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与地缘政治的影响,叠加投资环境、人才资源、文化差异、建设周期及销售网络、产业链配套等问题,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布局困难重重。

相较而言,中国电池企业与当地造车势力合资建厂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合作伙伴的资源和优势,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降低进入壁垒,减少政策风险,同时也可以通过合资方式分摊风险和成本。另外,合资还有可能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和优惠政策。

昨日看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