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宁 畲 乡 绿 道

文&图 丨 叶望庆

善 水 桥

善水桥位于景宁畲族自治县瓯江支流小溪沿岸的畲乡绿道, 那 云·天空 之城度假酒店 的边上,是绿道驿站的重要组成部分。 畲乡绿道,是依托瓯江上游沿溪而建,它串联起县城、外舍古镇、大均畲乡之窗等景点,是一条集山水风光、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健身为一体的综合绿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绿道起于溪口,终于大均畲乡之窗,全长约13.14公里,一路设有休憩驿站、景观节点、亲水平台等配套设施。 无论你是步行还是骑行,都可以获得充分的身心放松。 假日,为了节省时间,我们选择自驾游,绿道打卡的第一站是善水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善水桥,是一座风雨廊桥,取善上若水之意命名。 这是横跨小溪之上的长桥,桥身起伏也较大,中间平坦,与边上的畲水亭构成绿道上的一处驿站。 泰顺是中国廊桥之乡,景宁是泰顺的邻居,同样有众多的古廊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善水桥是新建的廊桥,一边连接着绿道,另一边链接着那云·天空之城。 停车上桥观景拍照。 蓝天、碧水、青山、白云、堰坝、碇步、亭阁、廊桥、绿道......,两岸青山相夹峙,一江秋水正潺流,此刻如若有一只帆船泛舟其上,李白的这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最应景不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均古村

大均村是绿道的终点,也是我们这次自驾游的目的地。大均村是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下属行政村,也是乡政府驻地。古村人文历史悠久,自然风景旖旎。古村始建于唐朝,距今有上千年历史。 据《均川李宗氏谱源序》记载,始祖自唐末五季之乱期间(907—960)徒此而居,已历千余年。 其村名取孔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之; 有国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论述而用之。 又以该村背倚龙岗,三面临水,形同半月,左右均称,故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抵达村口,首先迎接我们的是瓯江支流小溪畔的一颗樟树,这是一株有1200年历史的硕大茂盛的唐代樟树。 它见证着古村风雨变迁与历史沧桑,日夜守护着村落,是村民眼中的宝树和风水树,被村民奉若神明,旁边悬挂各类祈福红绳、吊牌,俨然树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过唐樟后我们逛古街,走廊桥,赏民居...了解古村历史,品尝畲乡小吃,感受民族风情,欣赏美丽风光。 大均古村一千多年来始终是瓯江支流小溪流域的水陆交通枢纽,商贸经济较繁荣,耕读风尚也很注重。古村、古树、古道、古街、古巷、古埠、古店、古楼、古宅、古井...让你了解这里的古风韵与“三杆”古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均村历史上是方圆百里的文化名村。 明清时期,共有进士3名、举人4名、贡生56名、秀才46名。 明·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大均秀才李琮中举,天顺八年中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后来其弟李璋和李璋之子俱中进士。 为褒扬这一门三进士,景宁县奉旨在县北建兄弟方伯坊、父子进士坊,大均村建骑街进士坊,李氏宗祠正门并开三门,一大二小,悬“父子方伯”“兄弟进士”匾。 如今祠门的左右两边都画着李氏有功名始祖的画像和赞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村还有不少的古民居,其中以清·光绪年间首富李光元的宅院最为有名,这是一座雕梁画栋的古建筑,墙角取溪中鹅卵石砌成,豪华的门楼运用平雕、浮雕、辍雕等雕刻技法,刻福、禄、寿、喜四字及花卉、人物故事等图案,外书“北极彤云”,内书“竹苞松茂”寓意吉星高照,家门兴盛。 宅内门窗、梁枋、穿木、牛角、雀替等处刻镂精细,形象精美,堪称艺术珍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均古街

大均古街,又名镇龙街,长约300米,宽3.5米,街面以大小块石分别成行铺筑,形似琵琶弦。古街西边直通浮伞古埠头,成了商贾往来的集聚地,与商品交换的重要场所,形成了独特的“三杆”民俗文化:即笔杆(写契约、文书)、秤杆(做生意)和竹杆(撑船、撑排谋生),有“小溪明珠”、“景宁最高学府”、“浙南芙蓉镇”之美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古街,一块悬有“大均古街”的牌坊门楼成了拍照的打卡点,一看是书法家祝遂之的题匾。上面整排的彩色油纸伞扮靓了古街巷,烘托起古色古香的氛围,诗情画意犹似烟雨江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街虽不长,但基本保持了旧时形制,两边不少明清风格的老宅,古老质朴的木结构民居,卵石垒就的矮墙,工艺考究的砖雕门楼,前店后院式山区商贸店铺,临街铺面的旧式门窗,幽深小巷中的明德书斋……石板街面显得古朴优雅,古风古韵,展示着大均“耕读”成风的古老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均古街还是一条著名畲族风情街,店铺前面到处悬挂畲寨风情的彩色布条,一些身穿畲族服饰的姑娘穿行而过。街上有菅叶粽、乌米饭、糍粑等畲乡小吃,畲族风情浓郁。据说每年春节,畲民在这形似琵琶琴弦的街上,表演传统体育节目“操石磉”,意寓琵琶越弹越响,村坊越来越发,让游客体验到不同的畲乡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 溪

小溪,是瓯江上游最大的支流,与瓯江干流大溪汇合于青田县石溪村注入瓯江。小溪发源于丽水庆元县大毛峰山麓,小溪上游河段称毛洋溪,流至标溪后称小溪。小溪流经大均村的时候折了一个湾,形成了一个岛屿状的大均古村,古村三面临水,一面靠山的独特地理环境,占尽了小溪带给古村落的红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是大均村的人文历史承载,也是古村的醉美的风景。村尾的古埠头浮伞仙渡,自古以来就是水陆交通枢纽,因中唐时景宁鸬鹚村妇马夫人在此以伞代舟而渡得名。昔日的商贾云集、人声鼎沸如今成了历史。如今前面桥下筑起了拦水坝,形成了一个天然湖泊叫浮伞仙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游人可以乘游船,坐竹排,泛舟观景,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或浮潜,游泳,漂流,感受与水共舞的清凉世界,尤其是在炎炎夏日,在清凉的水中浸泡一下,一定是非常惬意与消暑的。 湖对面是一座有三层屋檐的廊桥,被称为均川桥,桥下有几条弯曲的碇步,人们可以走碇步摆拍,也可以上桥观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河踏步,在碇步上驻足,仿佛是在水中央观赏山水诗画,青山环绕,碧水映村,河中蓝天,湖里白云,坝在水下,溪在林间,人在景中......。 登上廊桥远望,听风观景,水光潋滟,青山空蒙,风徐山碧,绿水汪汪,溪流潺潺,山川秀丽,草木争荣......,顿觉“心有云岚起,意随万物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登 山

登山,是我们从均川桥回来,没有重新返回大均古街,而是从其右侧浮伞祠边上的一条登山道上行,绕观音阁往回走的一条线路。浮伞祠,又名马仙宫,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代、民国四度修缮。重檐歇山顶,白墙青瓦,翼角起翘,朱漆柱梁,古树遮掩,墨绘壁画,名人题跋,虔诚祈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夫人信仰是浙西南古老的地方神信仰,各地有不少供奉的殿宇祠堂,惟独大均取其孝顺一节,建成浮伞祠。据唐·书法家缙云县令的李阳冰(诗仙李白的族叔)的碑文记载,马夫人是初唐时景宁鸬鹚村的贫苦织妇,十分孝顺,一次从景宁取羹奉养婆婆,途经大均时洪水滔滔没有办法渡过,就拿出自己的一把雨伞放在江面上,以伞代舟而渡,被后人奉为“马孝仙”,渡口也被称为“浮伞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瑾胞弟秋宗章曾到访并留下题咏:“遥听前滩急浪催,轻舟稳渡去还回;千岩万壑争迎客,我自山阴道上来。”。沿浮伞祠边上的登山道上山,沿途顽石构筑,高低弯曲,青苔覆面,植被茂密,树木葱郁,空气清新,静谧悠闲,有多颗百年以上的树木,有800多年的罗汉松,300多年的樟树,200多年的苦槠,最多的是木犀都是百年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面还有明·嘉靖所建的观音阁,踞险临江,曰“杰阁峥嵘”,题匾“一览超然”,为清末留日学子、“景宁七子”之一的柳景元手迹。下临深潭,日落则浮光涌金,月出则摇影沉壁,此即“沉潭印月”...。我们只走一段从一处城门洞口这边下山,返回大均古街,结束大均之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赤坑桥

绿道返程,我们经过大赤坑村,在这里去看全国重点文保廊桥——大赤坑桥。大赤坑桥别名成美桥,位于丽水景宁县大均乡大赤坑自然村村口东北侧,昔为景宁至沙湾、英川、庆元等地水陆要冲驿道,跨大赤坑溪。创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因水患,古桥屡建屡毁,清·道光二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二年曾三度重修,屡易其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存建筑为晚清“景宁七子”大均人李瑞阳倡建,民国十二年(1923)建成,取意“成人之美”,故又名“成美桥”。大赤坑桥是一座集大桥、廊桥、楼阁于一体的木质廊桥,桥长50米,宽6米,高10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桥中有木质靠椅,供过往行人休息,桥上还设有香火柜,两墩条石砌筑,巨木斜掌,八字横跨,形如楼房;对角无榫,单檐双披;软脊翘角,衔接紧密;如长虹卧波,雁翼排空;倒影流光,凡行人止步,莫不赞美。 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赤坑村除了有 梅山岭古道,大赤坑古桥,还有农家乐,民宿等。 碧水清波浮云影,青山翠峰入画来。 进入古村,一幅醉美的山水画卷徐徐展现在我们眼前: 临水带烟的村里山峦叠翠,青峰迤逦,茂林修竹,涧水哗哗,廊桥横卧,蓝天白云,光影点缀。 青山、绿水、灰瓦交相辉映,古道、古村、古桥相得益彰,尽显古村落的悠悠韵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