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一天已经58岁的芮杏文再次站到了市政府的演讲台上,身为上海市委书记的他稳重地说:“国家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不易,可我们有信心,有决心让国家的发展更上一层楼。”说完,便对大众深深鞠了一躬。

而回顾他的往昔,也不免令人唏嘘,芮杏文,可谓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人民。到了他晚年时,关于他的功绩仍然在群众间传颂,而他的儿子更是成就非凡。

那么,芮杏文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一生,他又为人民做了哪些事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年入党有志向

芮杏文生于一个十分动荡的时代,那时候,我国正内外交困,我党同志也正在与各方势力斗智斗勇。

而当时年纪尚小的芮杏文也跟着父母哥哥四处辗转,从江苏到湖北,再到山东,上海。一路上可谓是历经磨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达上海后,由于父亲学的是化工行业,所以有一天晚上,父亲见到了一个神秘的来客,来交谈了几句后,芮杏文的父亲便出来摸着芮杏文的头说:“父亲这几日要去外地工作,你在家中好好听母亲的话。”

年少的芮杏文不知道父亲要去哪儿,只点了点头。可是父亲这一走,就是好几年没有音信。

芮杏文渐渐长大,母亲却在渐渐衰老,终于在1943年的晚上,一个年迈的老者叩响了芮杏文的家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门一看,芮杏文这才见到了已经失散已久的父亲,他虽然脸上布满了沟壑,可双眼却炯炯有神。

那个时候,芮杏文才知道,原来自己的父亲当了一回无名英雄,他和组织内的同志一起帮助我党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光如此,芮杏文的父亲见到自己的儿子长大了很是欣慰,于是教给了儿子两本书让他好好研读。这两本书分别是《俄国十月革命之探索》以及《共产党宣言》。而这两本书对于芮杏文后来工作道路的选择可谓是大有裨益。

1944年,已经成年的芮杏文毫不犹豫地成为了我党的正式同志,由此开启了其一生为群众奉献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个时代对芮杏文来说并没有给他什么优待。

当时抗日战争已经接近尾声,日本的投降势在必行,但是这几年的战争伤亡已经让很多城市千疮百孔,许多城市的发展都需要从头再来。

这对芮杏文来说是一次大的挑战,他可以承担更大的责任,可同时,对于初出茅庐的他来说,意味着自己身上的重担则不限于一隅之地,而是需要全国范围内的流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芮杏文后期的工作也的确如此。

因为父亲的缘故,芮杏文从小对化工机械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家乡上过学堂的他在父亲的指导下认真研读了一些化学机械工程的书,并获得了机会进行实操。

所以刚开始瑞幸便任华中建设大学二区的队长,白天他带着工人开始对周边的环境进行测量、记录,晚上就带着众人一起学习,研究各项恢复发展的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的努力下,周边的环境迅速得到了改善不说,旁边的几个钢铁厂和机械厂都恢复了正常的运转。

组织上看到了芮杏文做出的努力,于是在次年就对他下达了调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赴东北担重责

到了第二年的冬季,芮杏文就到了东北,彼时正值1946年。日本投降后,所有在中国生活过的日本人都已经离开了中国这片土地。

然而,虽然人已经离去,可是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痕迹却需要我们打扫,而东北尤其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北不光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还是重要的重工业、石油产地。所以,在1946年,除了芮杏文外,另外有八支队伍分别因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到达了东北。

而到达东北的芮杏文先任了东北军队的支部委员。他协助当时的军部三区的参谋长魏宿成一起对辽宁、黑龙江等地区重新进行了军员的统计,同时又对这两处地区进行了重点勘察。

在摸清东北目前的整体全貌后,魏宿成与芮杏文得到了一致的意见,那就是在此地要进行发展的话必须要进行土地改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争期间,东北被日本当成军事基地,在此处分地而治,致使本地的人民仍然困在一片无法与外界交通的情况中。

所以第一项进行土地改革的要务久石让东北人民真正的团结起来,摒弃之前地主、劳工这样的概念。待中央收到芮杏文二人的来信后也觉得土地改革甚为重要,可是这样的改革不能只在东北进行,反而应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1947年的春季,周恩来在与毛主席商议后先给芮杏文二人回了信,称同意改革,同时芮杏文则为土改二团的团长。

可是就在众人正在实行“耕者有其田”“大家同发展”的时候,蒋介石派来的人打断了众人的计划。

首先,先是对辽宁等地进行大范围的围堵,使得很多道路无法通过,这样一来,运送各项材料则需要更多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芮杏文想到了自己多年的好友,陈赓。

在陈赓的帮助下,几路红军迅速赶到了东北,即便蒋介石已经大势已去,可是对东北这块地方他仍然心有不甘,所以企图在方方面面进行破坏,然而,在我方同志的努力下,蒋介石的军队被迅速打散,由此,芮杏文的改革计划才能得到继续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土改初见成效,那么首先要发展的就是东北得天独厚的重工业。所以到了1948年的中期,芮杏文便担当了吉林化工机械厂的主任。

这时,他之前学的一系列的知识真正派上了用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断学习促成长

要想有效率的工作首先要调节设备,对于设备的更新迭代芮杏文可谓是有一套自己的研究门路。他看到制造钢铁零件的机器有些老化且经常出现校准问题,于是便请教了东北军事大学的机械科主任。

在得到了肯定答复后,由机械厂的同志一起努力,将整个机械厂的设备进行了更新。而更新后,不光生产效率增加,连同后续的衍生化生产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到了1950年,芮杏文已经步入了中年时期,长时间的工作让他发现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需要时时学习。

所以在组织的安排下,芮杏文再次踏上了求学之路,他步入了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科进行学习,主攻机械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同样,有这样的父亲做榜样,芮杏文的儿子在那年也已经成年,他考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的也正是与化学有关的专业。

而与自己的父亲不同,芮杏文的儿子更偏向于航天构造与解析。而那时,我国所有人都有一个航天梦,希望尽快研发出自己的卫星和火箭。同样,芮杏文的儿子也将登上航天作为了自己从小的心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了几年,芮杏文又收到命令调到了上海工作,而其儿子也成功获得了组织的赏识,成为了研发我国航天工作的一名人员。

父亲落实于陆地,后背瞻仰天际,父子两人虽然在不同的地方,身处不同的领域,却都在做同一件事,那就是努力让祖国和人民发展得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年,芮杏文已经到了五十八岁,已经到了晚年的他再次上任,成为了上海市委书记。而其儿子也在航天事业攻克了一个难题,让我国的航天事业跨出了飞跃性的一步。

直到芮杏文七十八岁这年,他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但是其所做的一切事业,当被世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