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杜牧,字德明,享誉当时的神童,出生于唐德宗贞元四年,而他的家世更是为这位神童平添荣光。杜牧祖上世代布衣,都是著名学者,他的祖父杜佑曾任国子助教,父亲杜凤朝则曾任右拾遗。这样的家世和背景,让杜牧从小就可以说是锦绣成长,养尊处优。

据当地人说,杜牧幼时聪慧过人,学习颖悟特异,只要稍加教导,就能领会古籍中的精髓要义。杜家祖传有一间藏书楼,里面搜罗了当时天下间能见到的各类名家巨制,杜牧每每遇到感兴趣的书卷,便会闭门不出,埋头苦读,有时候甚至忘记进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神童早成比引人瞩目,高中进士无人不叹

杜牧除了学习之外,还喜欢写一些短诗抒发感受,有时候看到一处美景,也会挥毫吟咏。这些都让村民和熟人深感,此子不同凡响,必成大器。他们时常在村里夸赞杜牧的聪明才华,认为他必将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杜家也深感骄傲,认为杜牧是他们家的掌上明珠。

果不其然,杜牧在23岁那年,写就了千古绝唱《阿房宫赋》,一时间,文坛为之震动,没有人不夸赞这篇文章气势恢弘、文辞华美。杜牧也因此一举成名,声誉远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民们听说后都感到十分振奋,认为杜牧必将高中进士,前程似锦。杜家也欣喜异常,觉得杜牧终于证明了他们一直以来的期望。

三年后,26岁的杜牧如愿通过科举,高中进士,这在当时可谓少年得志,实属难得。因为科举竞争之激烈,可谓牛毛出锋芒,很多人即便考试数十年也无法通过,更别说像杜牧这样年纪轻轻就中进士了。当地村民听闻杜牧高中后,所有人都前去贺喜,认为他必将出人头地,为乡里争光。杜家父老更是喜形于色,觉得他们百年基业有了传人,杜牧就是他们家的骄傲与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兴奋中写就狂放绝句,预示出人头地

杜牧高中进士的消息,犹如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无数读书人都为之振奋,觉得杜牧可以说是楷模与偶像。在当时的科举制度下,高中进士只是初步通过,杜牧还需要去长安再次应试,才能正式入仕为官。在踏上赴长安的途中,年轻气盛的杜牧不禁涌起几分志得意满之情。他深感自己的才华与姿态,认为官路似乎尽在自己掌握之中。于是高兴之余,写下了一首后世传颂的七言绝句: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诗一出,立刻在文人学士之间传为佳话。杜牧以放榜时花未开为背景,描绘了自己和其他33位中进士凯旋而归、意气风发的场景,还令秦地的少年朋友准备美酒,预示自己即将功成名就,前程似锦。诗句渲染的气势恢宏与笃定自信,充分显示出杜牧在高中后对自己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当地村民看到这首诗后无不称赞,认为杜牧不仅才华出众,而且胸有成竹,志在必得,前途不可限量。杜家父老更是喜上眉梢,认为杜牧不负他们的期望,必将飞黄腾达、功成名就,将来会光宗耀祖,让百年杜家更加繁荣富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应试再登第,证实过人的才华

在杜牧写下这首预示出人头地的诗后不久,他就如愿到达长安,准备参加最后一道关试。长安城内已经有不少士子听闻杜牧大名,纷纷前来寻访。杜牧的到来也让正在准备考试的考生们格外振奋,因为在他们心目中,杜牧是当今文坛的楷模与偶像。大家都希望可以效仿杜牧,一鸣惊人。

在这热烈而又期盼的氛围下,杜牧如愿通过了最后一道关试。当官念出杜牧及第时,现场所有人都为他喝彩,认为杜牧实至名归、实力卓绝。杜牧也再次证实了自己的才华和实力,让所有人对他肃然起敬。

这个捷报很快就传回杜牧的家乡。听闻杜牧再次高中,村民们欢声雷动,纷纷前来祝贺。杜家也请来许多宾客,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催人奏乐,以示庆贺之情。杜牧的父母更是喜形于色,感慨自己一生最终没有白养这个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官场失意多艰辛,感慨一生抱负无处施

然而,杜牧在连续高中,铸就文名之后,他的仕途生涯却并不如人意。当时朝野党争激烈,杜牧无法游刃有余地站稳脚跟,在两派明争暗斗中屡遭波折。

起初,杜牧得到重用,但不久即遭到牛李两派攻讦。牛派极力拉拢杜牧,而李派则视其为眼中钉。杜牧性格中原本就有些倨傲内容,又好大喜功,这更招来非议。为躲避争端,杜牧只好离开京城,外调地方,但终日郁郁寡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里熟人们看在眼里,无不为杜牧担忧和叹息。他们认为,杜牧本是当世俊彦,可惜遇到乱世,无法施展抱负雄心,实在可惜。杜家父老也对杜牧前途堪忧,但无奈朝政,自己又无力相助,只能任由杜牧自生自灭。

在地方上,杜牧勤勤恳恳办事,还上书给宰相表达忧国忧民之心,但终究难逃此劫。数年过去,杜牧仕途无望,失意倍加,这更令他日渐消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色并夜夜笙歌,耽误大好青春岁月

除了仕途不遂,杜牧在感情生活上也颇不检点。他好女色,经常出入风月场所,日日笙歌,夜夜笙舞。杜牧自己也有诗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的怅惘和感慨。

村中长者们看在眼里,无不摇头,认为杜牧始终无法完全操控自己的人生。他们叹息杜牧虽才华横溢,但过于放纵自己,耽误了人生大好时光,未免可惜。杜牧的父母也十分担忧,但对于已经成年的杜牧也无可奈何,只能干着急。

因此,杜牧在感情生活的糜烂自暴自弃中度过了自己最充满朝气的岁月,与他高中时对官场的憧憬和理想渐行渐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体衰多病无力回天,终其一生抱憾而终

在经历了中年的颓唐后,步入暮年的杜牧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他的头发很早就变白了,牙齿也早早脱落。听力严重下降,也无法集中精力读书了。村中熟人见他风烛残年,无不感叹杜牧因无法施展抱负而郁郁至今。杜牧的父母更是心疼不已,觉得杜牧终其一生没有回报家乡和百姓的期望,未尝不是一件悲哀的事。

杜牧自己在病痛缠身的岁月里也常常回想起自己年轻时对功成名就的憧憬与热忱,不禁唏嘘不已。他写下“落日故人堪慰藉,孤灯寒光有感伤”的诗句,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怅然和惋惜。

50岁那年,杜牧最终还是未能恢复健康,继续衰弱下去,终于与世长辞。虽然他为后人留下了千古绝唱的作品,但一生的遗憾也随之残存在世人的记忆中。村民和学者们谈起杜牧,也不禁感慨,一个才华横溢的才子,却因果无缘,在仕途和抱负上屡屡碰壁,实在令人唏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杜牧虽然以高中进士的成就开创了一段辉煌,但他终其一生也无法达成年少时的理想和抱负,这既是他个人的悲哀,也反映出那个乱世对典型读书人的原力的浪费与遗憾。对杜牧的评价,褒贬各执一词,但他卓越的文采与独特的生命经历,无疑已经融入了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