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培根是从上海到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插队的知识青年,他是为数不多的高中生,更是少之又少和当地农民结婚的上海知青。说起自己的插队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吴医生一脸不自在,他说自己当年能和美丽善良的朝鲜族姑娘结婚,是因为一件令人脸红的尴尬事。

他的婚姻大事咋还和尴尬事扯上了关系?今天咱就听吴培根医生说一说他不愿提及的那件往事到底有多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1969年4月中旬,十八岁的吴培根乘坐轮船离开了上海,然后又换乘火车和汽车,一路风尘从遥远的大上海来到了吉林边陲的延吉县,他们十多名上海知青被分派在长东大队第七生产小队插队落户。

长东七队是一个典型的朝鲜族生产队,全生产队三十多户人家,只有五户汉族人家,一户回族和一户满族,其余的都是朝鲜族。但这个生产队的社员都会说朝鲜语,也都基本上会说汉语,年龄大的朝鲜族老人就算说汉语颠三倒四,但基本也能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大都市的知青来插队,乡亲们都很热情,年轻的朝鲜族姑娘和大嫂大婶们还跳起优美的舞蹈欢迎上海知青。

七队的队长叫朴东奎,四十岁上下的年纪,很善良很热情,他说知青们叫他朴阿泽西(大叔)也行,喊他朴队长也行,怎么顺口就怎么称呼,都无所谓。

知青们居住的是一户朝鲜族家的几间草房子,那户人家是军属,刚搬到县城生活,房子就空了下来。七名女知青住在正房里,六名男知青住在了厢房里,朝鲜族地炕很宽敞,七八个人睡在一铺炕上也不挤。

十三名上海知青算作一个集体户,因为吴培根是高中生,再加上数他的年龄大,朴队长就让吴培根担任集体户户长(知青小组的组长),负责知青们的日常生活管理。

安顿好了知青们的住处,朴队长又安排了一位年轻大嫂帮知青做饭,教知青们学习烧炕。朝鲜族家的灶坑在地平面以下,烧火要跳到灶坑里去,冷不丁还真不习惯。但要想在延边生活,首先要学会烧炕,因为睡火炕,一年四季都要烧火,就算在炎热的夏季,也要天天烧火驱逐潮气,不然睡凉炕会伤害身体的。

来到长东七队的第二天,朴队长就带领知青们在村子里和村子周边转了一圈,看看乡亲们清一色的草房子和泥泞的小路,知青们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和忧伤,乡亲们虽然很热情,可这里的条件也太差了。

经历了两年的生活历练和劳动锻炼,吴培根他们渐渐适应了艰苦的农村生活,也渐渐习惯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大家的身体也强壮了不少。乡亲们虽然经常为知青们送咸菜送吃的,可当时的物资匮乏,乡亲们家里也都不富裕,知青们肚子里都缺少油水,肚子里的馋虫总是不消停,闹的大家总是挖空心思动歪脑筋。

记得是1971年初秋的一天上午,因为早晨下了一场大雨,地里泥泞,队长就让社员们在家休息一天。那时知青们早就搬到新建的知青点居住了,新建的知青点很宽敞,不出工劳动,大家就坐在炕上打扑克下象棋,大家也学会了放松和自娱自乐。

看看该做午饭了,一名男知青就问吴培根:“吴户长,今天不出工劳动,你是户长,不想办法给咱大伙改善一下伙食啊?”这位知青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家都吵嚷着让吴培根想办法改善伙食。

之前改善伙食,要么大家凑钱买点鸡蛋豆腐,要么到老乡家的院子里摘点青菜或偷老乡家一只鸡,但吴培根从没侵犯过老乡家的利益,大家都说吴培根是正人君子,但话音里却充满了讽刺和挖苦,吴培根只是一笑了之,从不跟大家争吵。

看大家这回非要让自己想办法改善伙食,吴培根也不好推脱了,他琢磨了一下,穿上鞋就走出了知青集体户的院子。

一会功夫,吴培根在老乡家的院子里摘来了几根黄瓜和几个茄子,拔来了几棵大葱,大家笑着问他:“户长,这也太素了,你弄点荤的呀,就算不能弄只鸡来,哪怕买二斤鸡蛋和豆腐也行啊。”

看大伙一副不肯罢休的样子,吴培根转身又出去了,他想干脆自己掏腰包去买几斤豆腐来,也好堵上大家的嘴,省得大家都喊他“铁公鸡”。

可到了豆腐坊,豆腐卖完了,他没能买到豆腐。回来时,正好路过金大叔家,饲养员金大叔家的院子挺大,院子里种了黄瓜、辣椒和茄子西红柿,院子里还养了好几只鸡,正好有一只鸡下完蛋在鸡窝前“咯、咯哒“地叫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看看院子里没人,吴培根就蹑手蹑脚走进了金大叔家的院子,他到鸡窝里掏出两枚鸡蛋,还想顺手抓一只鸡。就在这时,一只狗突然从狗窝里窜了出来,吓得吴培根撒腿就跑。

那只大黑狗扑上去就咬住了吴培根的右脚,一下子就把他脚上的一只解放胶鞋给拽了下来。吴培根也顾不上那只鞋了,光着一只脚就跑回了知青集体户。

看吴培根手里拿着两个鸡蛋,光着一只脚跑了回来,大家都很惊讶也很纳闷,就问他咋回事。吴培根一句话也没说,舀了一瓢水把脚洗干净,就默默地跳到灶坑里烧火做饭去了。

过了不大一会,金大叔家的二女儿金英玉突然来到了知青点,她一手提着吴培根的那只解放胶鞋,一手端着水瓢,水瓢里有十几个鸡蛋。

那一刻,吴培根的脸一下子就红到了脖子根,他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金英玉把吴培根的鞋和地上的那只鞋放在一起,然后笑着对吴培根说:“培根哥,你上来,我来帮你烧火做饭。”

从那之后,金英玉经常给知青们送好吃,送鸡蛋,送蔬菜,她家李子树上的李子熟了,也送给知青们吃。但知青们都能看出来,金英玉明显对吴培根一个人好,有人看到过金英玉偷偷往吴培根衣兜里塞过煮鸡蛋,也看到过她帮吴培根洗衣服。

要说金英玉吧,那可是七队最漂亮的姑娘,她比吴培根小一岁,在汉族学校读过书,还是大队的赤脚医生,好多小伙子都想和她处对象,可惜她一个也看不上。

渐渐地,社员们也都看出金英玉对吴培根特别热情,大家这个时候才突然发现,金英玉和吴培根简直就是天生的一对,怪不得金英玉看不上村里的年轻小伙子啊,原来她有意中人了。

其实,吴培根也发自内心地喜欢金英玉,他不光喜欢金英玉的美丽,他更喜欢金英玉的善良和勤劳。不说别的,就说他那次去金英玉家偷鸡蛋,除了知青们知道(当天吴培根就和知青们说出了事情的经过),队里的社员没有一个知道的。她不光替吴培根守住了这个秘密,还经常给知青们、给他送好吃的,单从这一点,吴培根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和感激金英玉。

当时金英玉的姐姐已经嫁人了,她家就金英玉和她父母三口人了,金英玉的父亲是一名伤残军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腿上受过伤,走路跛脚,干不了重活,队里就安排他当饲养员给队里喂牛。

自从发生了偷鸡蛋被狗咬掉鞋的事情以后,吴培根就经常帮金英玉家挑水,冬天还帮她家打柴,他觉得金英玉对自己这么好,理应尽可能地多帮助人家。

就这样,两个人渐渐互生好感,只是当时还没有知青和当地农民谈恋爱的,他也只能把这份爱藏在心里。

1973年冬季,吴培根和同学们一起回上海探亲过春节,他试探着把自己和金英玉恋爱的事情侧面说给他母亲听,他母亲却说尽量不要和当地农民结婚,最好和一起插队的上海女知青恋爱结婚。

他母亲虽然说最好能和上海姑娘结婚,但也没说坚决不能和当地农村姑娘结婚的话,这下吴培根心里就有数了,他决定和金英玉恋爱结婚,一起生活一辈子。

从上海探亲回来,吴培根就去了金英玉家,向金英玉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金英玉的父母也不反对这件事,只是说婚姻大事,可不能当儿戏。

吴培根和金英玉刚确定下恋爱关系,长东大队突然得到三个招工名额,一个名额是去延边皮革厂工作,另两个招工名额是去开纤厂(开山屯化纤厂)工作。因为吴培根平时劳动积极表现好,朴队长决定让他去开纤厂工作。

离开长东大队的时候,吴培根对金英玉说:“等着我,安顿好工作后我就回来和你结婚。”

吴培根当了工人之后,乡亲们就劝金英玉赶紧再找一个对象吧,人家当了工人,就不会和一个农村姑娘结婚了。尽管她父母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可金英玉觉得吴培根不是那样的人,她相信他。

吴培根果真没有食言,当年秋后就和金英玉领取了结婚证,婚房就是金英玉家的西厢房,乡亲们都说吴培根这是做了上门女婿,吴培根并不介意。

恢复高考后,吴培根考上了延边医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医院做了一名外科医生,到了1985年,金英玉才带着八岁的儿子来到延吉,把儿子送到学校,她到西市场租了一个摊床,做起了小生意。

吴培根的儿子十七岁那年回到了上海,跟着爷爷奶奶在上海读的高中,高中毕业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高中老师,后来调到政府部门工作。

金英玉的父母去世后,吴培根就带着金英云回到了上海,在延边生活了四十多年,他又成了上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目前,吴培根和金英玉大多时间都在上海生活,因为儿子一家人都在上海生活,有时也到延边小住,他说延边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对延边人民的感情很深厚,延边在他心里和上海同等重要,两个故乡他都热爱,但他更偏重热爱延边,因为延边人民给了他无限的关爱和温暖,他永远都感激延边人民。

作者:草根作家